🙃 想写一个fs filter driver把 %USERPROFILE%\.xxxx 全部redirect到 %APPDATA%\Xxxx
👍11
以前只是觉得LTT频道整体娱乐化/Linus本人和团队缺乏软硬件方面的expertise,看了这几个案例发现LMG从Linus本人到下面团队里某些人的人品道德真的是有大问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W3TPytTjc
YouTube
The Problem with Linus Tech Tips: Accuracy, Ethics, & Responsibility
This video is not monetized. This video covers our serious concerns regarding the data accuracy of Linus Media Group, including Linus Tech Tips, ShortCircuit, and TechQuickie, particularly as it relates to rushing content out the door to favor -- by staff's…
🤮7🤔3👏1
能效核?
从我这两天对13700H的测试来看,Intel 13代H45的E-core相比P-core在单核整数负载场景下无论是什么频率都不能对能效产生任何有意义的提升。因此其实Raptor Cove应该被称作“性能能效核”,Gracemont应该被称作……跑分核。
图中P-core从5GHz一路测到800MHz,E-core从3.7GHz测到1.2GHz,曲线只有在最低的几个点有些许重叠。即便是在最低的几个点,E-core的能效相比P-core也没有明显的优势。
这与我前些时测试13900K的结论不同,13900K的P-core在2.0GHz以下的频率,同性能的能效会被E-core反超(虽然只超了一点点)。可能是因为13900K的E-core有4MB的L2缓存,而13700H只有2MB导致了这一区别。
并且观察从原点出发到曲线的切线,可以发现13700H能效sweet spot是P-core 5分左右。此时package功耗约为7.6W。再往下降低性能,系统整体能效反而会因为基础功耗较高而下降。因此为了让E-core发挥能效优势强行降低性能反而有悖于初衷。
真正的能效核,可能还是得等LNL-M吧。
从我这两天对13700H的测试来看,Intel 13代H45的E-core相比P-core在单核整数负载场景下无论是什么频率都不能对能效产生任何有意义的提升。因此其实Raptor Cove应该被称作“性能能效核”,Gracemont应该被称作……跑分核。
图中P-core从5GHz一路测到800MHz,E-core从3.7GHz测到1.2GHz,曲线只有在最低的几个点有些许重叠。即便是在最低的几个点,E-core的能效相比P-core也没有明显的优势。
这与我前些时测试13900K的结论不同,13900K的P-core在2.0GHz以下的频率,同性能的能效会被E-core反超(虽然只超了一点点)。可能是因为13900K的E-core有4MB的L2缓存,而13700H只有2MB导致了这一区别。
并且观察从原点出发到曲线的切线,可以发现13700H能效sweet spot是P-core 5分左右。此时package功耗约为7.6W。再往下降低性能,系统整体能效反而会因为基础功耗较高而下降。因此为了让E-core发挥能效优势强行降低性能反而有悖于初衷。
真正的能效核,可能还是得等LNL-M吧。
🤡6🤯5👍2🤔2❤1
> the Python calculations run in the Microsoft Cloud, and your results are returned to the worksheet
???
https://techcommunity.microsoft.com/t5/excel-blog/announcing-python-in-excel-combining-the-power-of-python-and-the/ba-p/3893439
???
https://techcommunity.microsoft.com/t5/excel-blog/announcing-python-in-excel-combining-the-power-of-python-and-the/ba-p/3893439
加入 Snapdragon 8 gen 2 的X3/A715核心测试(使用Samsung Galaxy Z Fold5在8℃环境下进行),加入 Phoenix2 (7540U/Z1) 的 Zen4 classic/dense 两种核心测试。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4105237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4105237
知乎专栏
SPEC CPU 2017 单线程整数性能测试与总结 (2022)
简单分享最近一段时间收集的SPECint2017 rate-1单线程性能数据。由于个人时间精力限制,2022年我应该只会测这些CPU了,所以发一篇总结。 测试环境编译器统一为 GCC 12经过对比确认,GCC 12.1与12.2几乎不存在性能…
👍1
👍2
SPECint2017-ARM.png
137.2 KB
ARM Cortex-X3 (2023)相比X1 (2021)的“巨大”IPC进步:同样1MB L2+8MB L3+6MB SLC,在SPECINT测试中,X3在TSMC N4工艺加持、频率提升了12%的情况下性能提升19.9%,折算下来每时钟性能提升幅度达到了惊人的……7%。A715的perf/clock更是提升高达-14.8%
ARM的性能提升幅度,早已到达x86无法触及的境界!
ARM的性能提升幅度,早已到达x86无法触及的境界!
🔥5
用了几天fold5倒是感觉相当好评。基本上解决了之前用的fold2的所有大小毛病。新SoC相比fold2的865和S22u的8g1使用体验提升巨大。日常操作冰凉,彻底摆脱续航焦虑,轻松8小时亮屏。
至于这个巨大的体验提升到底是来源于ARM微架构的提升还是高通用三星foundry走“弯路”后重回正轨带来的,就不好说了。😂
至于这个巨大的体验提升到底是来源于ARM微架构的提升还是高通用三星foundry走“弯路”后重回正轨带来的,就不好说了。😂
❤🔥2🔥1
昨天晚上发现之前测的A78分数还测残了(memory pstates没有带起来),今天晚上测个满血的继续鞭尸A715。
❤🔥3
Windows的调度器之谜
上次说到Windows 10/11目前在Intel平台电源计划默认的SchedPolicy/ShortSchedPolicy (Automatic) 宛如智障,其实在AMD平台它也是智障的状态。
目前版本的Windows 10/11在开启SMT的情况下,默认电源计划并不能保证严格优先用完所有核心的第一个线程。比如7950X3D运行16线程的Cinebench会导致CCD1有两个核心的第二个线程有占用,而CCD0的每个线程占用都会整体偏低。
解决方法依然是手调SchedPolicy/ShortSchedPolicy,不过AMD平台目前没有大小核所以是把二者都设置成0 (All processors)。我在我自己用的机器上实测默认配置运行16线程Cinebench R23只有24000分左右,这个数值低于BIOS关闭SMT的性能。而修改SchedPolicy后则可以轻松跑到26500+,与关闭SMT的性能几乎一致。
一般跑分只跑全核所以看不出来这个问题,但是跑multimedia应用经常能遇到并行不佳的“多核但不全核”或者开SMT反而会性能下降的情况,只能说Windows的调度器真的是烂完了……
上次说到Windows 10/11目前在Intel平台电源计划默认的SchedPolicy/ShortSchedPolicy (Automatic) 宛如智障,其实在AMD平台它也是智障的状态。
目前版本的Windows 10/11在开启SMT的情况下,默认电源计划并不能保证严格优先用完所有核心的第一个线程。比如7950X3D运行16线程的Cinebench会导致CCD1有两个核心的第二个线程有占用,而CCD0的每个线程占用都会整体偏低。
解决方法依然是手调SchedPolicy/ShortSchedPolicy,不过AMD平台目前没有大小核所以是把二者都设置成0 (All processors)。我在我自己用的机器上实测默认配置运行16线程Cinebench R23只有24000分左右,这个数值低于BIOS关闭SMT的性能。而修改SchedPolicy后则可以轻松跑到26500+,与关闭SMT的性能几乎一致。
一般跑分只跑全核所以看不出来这个问题,但是跑multimedia应用经常能遇到并行不佳的“多核但不全核”或者开SMT反而会性能下降的情况,只能说Windows的调度器真的是烂完了……
❤9
前段时间做定频测试的一些副产物,Golden Cove和Zen4的SMT性能测试。
还是比较有趣的,性能和功耗方面的特性有一些小区别。
还是比较有趣的,性能和功耗方面的特性有一些小区别。
❤5
星穹铁道的自动战斗做的蠢到恰到好处,以至于我不知道他们是写不出更好的算法还是为了故意做的很蠢以削弱玩家的数值优势。。
看了一圈A17评测,感觉数码产品圈子差不多也该接受各家CPU性能CAGR只有10%左右的现实,不要动不动开口就说什么菜、烂、翻车,显得戾气那么重了……
❤🔥7👍5🤔1
台积电官方PPT数据,N4相比N5提升5%性能,N3相比N5提升10%。折算下来N3相比N4纯粹的性能提升不超过5%,也就是A17相比A16的这个表现可以说是完全符合TSMC的PPT。
搞笑的是居然有人说他唱衰N3好多年(节点名字还写错了)。。PPT上就这点水平,还用得着他唱衰吗🤣
搞笑的是居然有人说他唱衰N3好多年(节点名字还写错了)。。PPT上就这点水平,还用得着他唱衰吗🤣
🤡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