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2001年纪录片《南方跨性别之家》片段:
罗伯特:她下楼来了。噢哟,她今天真好看。
罗拉:讨厌,别说了啦。
罗伯特:我就要说。你好看,你漂亮,你井井有条,你就是好...
罗拉:我有个想法!我要把你说的话都录下来,我不开心的时候就放出来听。
罗伯特:宝贝,人家拍纪录片的帮我们录下来了啦。
罗拉/罗伯特:(笑)
罗伯特:最近几个月罗拉真是越来越害羞了。我一说好话她就害羞。
罗拉:(讨厌)
罗拉/罗伯特:(笑)
罗伯特:我这辈子都在向往完美的女人,然后我突然意识到,完美的女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之前没有意识到,是因为我从来想不到罗拉竟然能看上我。
罗拉:你怎么会这么想?你那么可爱我当然爱你。
罗伯特:被你爱着,真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罗拉:我也没想到,我们会能够在一起...
罗伯特:我的感觉是...我们原来是特别好的朋友,我们一起玩得特别开心,但其中没有任何浪漫感情在里面。然后突然...就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我们突然就深深爱上了对方,停也停不下来。
纪录片背景:跨性别男子罗伯特患上了卵巢癌,但他找不到任何愿意医治他的医生,因为医生觉得给罗伯特提供治疗会败坏自己的名声。一年后,罗伯特因病去世。 source
罗伯特:她下楼来了。噢哟,她今天真好看。
罗拉:讨厌,别说了啦。
罗伯特:我就要说。你好看,你漂亮,你井井有条,你就是好...
罗拉:我有个想法!我要把你说的话都录下来,我不开心的时候就放出来听。
罗伯特:宝贝,人家拍纪录片的帮我们录下来了啦。
罗拉/罗伯特:(笑)
罗伯特:最近几个月罗拉真是越来越害羞了。我一说好话她就害羞。
罗拉:(讨厌)
罗拉/罗伯特:(笑)
罗伯特:我这辈子都在向往完美的女人,然后我突然意识到,完美的女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之前没有意识到,是因为我从来想不到罗拉竟然能看上我。
罗拉:你怎么会这么想?你那么可爱我当然爱你。
罗伯特:被你爱着,真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罗拉:我也没想到,我们会能够在一起...
罗伯特:我的感觉是...我们原来是特别好的朋友,我们一起玩得特别开心,但其中没有任何浪漫感情在里面。然后突然...就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我们突然就深深爱上了对方,停也停不下来。
纪录片背景:跨性别男子罗伯特患上了卵巢癌,但他找不到任何愿意医治他的医生,因为医生觉得给罗伯特提供治疗会败坏自己的名声。一年后,罗伯特因病去世。 source
甲:
我同意“虚构作品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但我们得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小说角色绝不能做坏事否则读者就会无脑模仿,而是说作者对某些群体的误解和歧视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读者的价值观。
乙:
虚构作品很难影响读者已经明确建立起的观念,但会影响到读者尚未明晰理解的观念。
比如说很多虚构作品有杀人的情节,但几乎所有青少年和成年人都已经建立起了“杀人错误”的观念,所以这些情节很难影响到读者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另一面,虽然现实中的埃及开罗城区高楼林立,但很多美国人对埃及的“印象”却是“原始人在尼罗河里划船”,假设某个虚构作品进一步强化这种“所有埃及人都在尼罗河里划船”的误解,那这种描写是会影响到在美国生活的埃及人的真实生活的。
如果读者在虚构作品里看不到现实中被边缘化的群体的存在,读者很容易以为这些群体并不存在;如果读者在虚构作品里看到的都是对这些群体的误读,那即使现实中遇到了这些群体的人,读者也很容易误以为现实中的经历是“特例”,虚构作品里的描述才是“常态”。
也就是说:
1. 虚构作品里的被边缘化的群体的可见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
2. 但同时,对虚构作品每一个“不真实/涉及暴力之处”吹毛求疵无端攻击完全没有必要。 source
我同意“虚构作品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但我们得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小说角色绝不能做坏事否则读者就会无脑模仿,而是说作者对某些群体的误解和歧视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读者的价值观。
乙:
虚构作品很难影响读者已经明确建立起的观念,但会影响到读者尚未明晰理解的观念。
比如说很多虚构作品有杀人的情节,但几乎所有青少年和成年人都已经建立起了“杀人错误”的观念,所以这些情节很难影响到读者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另一面,虽然现实中的埃及开罗城区高楼林立,但很多美国人对埃及的“印象”却是“原始人在尼罗河里划船”,假设某个虚构作品进一步强化这种“所有埃及人都在尼罗河里划船”的误解,那这种描写是会影响到在美国生活的埃及人的真实生活的。
如果读者在虚构作品里看不到现实中被边缘化的群体的存在,读者很容易以为这些群体并不存在;如果读者在虚构作品里看到的都是对这些群体的误读,那即使现实中遇到了这些群体的人,读者也很容易误以为现实中的经历是“特例”,虚构作品里的描述才是“常态”。
也就是说:
1. 虚构作品里的被边缘化的群体的可见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
2. 但同时,对虚构作品每一个“不真实/涉及暴力之处”吹毛求疵无端攻击完全没有必要。 source
甲:
我同意“虚构作品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但我们得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小说角色绝不能做坏事否则读者就会无脑模仿,而是说作者对某些群体的误解和歧视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读者的价值观。
乙:
虚构作品很难影响读者已经明确建立起的观念,但会影响到读者尚未明晰理解的观念。
比如说很多虚构作品有杀人的情节,但几乎所有青少年和成年人都已经建立起了“杀人错误”的观念,所以这些情节很难影响到读者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另一面,虽然现实中的埃及开罗城区高楼林立,但很多美国人对埃及的“印象”却是“原始人在尼罗河里划船”,假设某个虚构作品进一步强化这种“所有埃及人都在尼罗河里划船”的误解,那这种描写是会影响到在美国生活的埃及人的真实生活的。
如果读者在虚构作品里看不到现实中被边缘化的群体的存在,读者很容易以为这些群体并不存在;如果读者在虚构作品里看到的都是对这些群体的误读,那即使现实中遇到了这些群体的人,读者也很容易误以为现实中的经历是“特例”,虚构作品里的描述才是“常态”。
也就是说:
1. 虚构作品里的被边缘化的群体的可见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
2. 但同时,对虚构作品每一个“不真实/涉及暴力之处”吹毛求疵无端攻击完全没有必要。 source
我同意“虚构作品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但我们得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小说角色绝不能做坏事否则读者就会无脑模仿,而是说作者对某些群体的误解和歧视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读者的价值观。
乙:
虚构作品很难影响读者已经明确建立起的观念,但会影响到读者尚未明晰理解的观念。
比如说很多虚构作品有杀人的情节,但几乎所有青少年和成年人都已经建立起了“杀人错误”的观念,所以这些情节很难影响到读者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另一面,虽然现实中的埃及开罗城区高楼林立,但很多美国人对埃及的“印象”却是“原始人在尼罗河里划船”,假设某个虚构作品进一步强化这种“所有埃及人都在尼罗河里划船”的误解,那这种描写是会影响到在美国生活的埃及人的真实生活的。
如果读者在虚构作品里看不到现实中被边缘化的群体的存在,读者很容易以为这些群体并不存在;如果读者在虚构作品里看到的都是对这些群体的误读,那即使现实中遇到了这些群体的人,读者也很容易误以为现实中的经历是“特例”,虚构作品里的描述才是“常态”。
也就是说:
1. 虚构作品里的被边缘化的群体的可见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
2. 但同时,对虚构作品每一个“不真实/涉及暴力之处”吹毛求疵无端攻击完全没有必要。 source
=== 关于“性别感受”的讨论 ===
甲:其实也有很多人并没有“性别感受”。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一辈子都不会去思考“自己的性别”这个事情,生活也完全不因此受影响;而这些人中的另一部分人曾经遇到过需要阐述自己的性别感受的情况,在思考之后,说出了“我真的没有性别感受”。
乙:我就是这种情况。就好像你恰好穿了和某个连锁超市的员工服装很相似的衣服,然后有人以为你是那里的员工来问你某个商品的位置,你正好知道于是热心为来人提供帮助。
丙:评论区有人说,“这就是无性别,是跨性别大伞下的一类”。然后有人回复,“这怎么就是无性别了?很多顺性别(非跨性别)都是这么想的!”。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对,但又都不是楼主想说的事情。人们思考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有了一些理解,然后有时会发现某个标签以及相关的社群适合自己而选用这个标签;有相似经历的人在标签这件事上有不同的思考和理解,然后做出不同的选择,是很常见也很正常的事情。评论区说的“很多无性别其实是顺性别”、“很多顺性别其实是无性别”都是没道理的。
丁:标签是我们用来理解自己/寻找社群的,标签的选择权在我们自己。不要给别人贴标签。 source
甲:其实也有很多人并没有“性别感受”。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一辈子都不会去思考“自己的性别”这个事情,生活也完全不因此受影响;而这些人中的另一部分人曾经遇到过需要阐述自己的性别感受的情况,在思考之后,说出了“我真的没有性别感受”。
乙:我就是这种情况。就好像你恰好穿了和某个连锁超市的员工服装很相似的衣服,然后有人以为你是那里的员工来问你某个商品的位置,你正好知道于是热心为来人提供帮助。
丙:评论区有人说,“这就是无性别,是跨性别大伞下的一类”。然后有人回复,“这怎么就是无性别了?很多顺性别(非跨性别)都是这么想的!”。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对,但又都不是楼主想说的事情。人们思考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有了一些理解,然后有时会发现某个标签以及相关的社群适合自己而选用这个标签;有相似经历的人在标签这件事上有不同的思考和理解,然后做出不同的选择,是很常见也很正常的事情。评论区说的“很多无性别其实是顺性别”、“很多顺性别其实是无性别”都是没道理的。
丁:标签是我们用来理解自己/寻找社群的,标签的选择权在我们自己。不要给别人贴标签。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