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有些人会说,“那些无家可归的人都是无可救药的懒汉”或者“那些被警察杀死的人都是很暴力很危险的人”。
说实话,我理解这种想法的来源。这些人可能是因为想到一旦资本家和当权者认定自己没有用了,自己就会被扔到街边自生自灭而感到恐惧。这些人也可能是因为想到警察可以随便杀人而不受约束,自己可能随时成为受害者而感到恐惧。
然后这些人尝试让自己相信,“只要我努力工作,只要我遵守所谓的规矩,我一定不会遭受这样的命运”。也许这是这些人从小被教导的“道理”。也许正是这样的“信念”让这些人不再那么害怕。我理解。
但我们不能永远沉浸在幻想之中。只要去认真看看那些陷入贫困的人和那些遭到警察暴力对待的人,我们就会认识到,一个意外一个差池,我们自己也会被社会认定为“无可救药的懒汉”或者“很危险的人”,从而成为系统性的暴力的受害者。拒绝关注这些问题只会让受害者越来越多,让我们每个人都更难获得安稳的生活。 source
说实话,我理解这种想法的来源。这些人可能是因为想到一旦资本家和当权者认定自己没有用了,自己就会被扔到街边自生自灭而感到恐惧。这些人也可能是因为想到警察可以随便杀人而不受约束,自己可能随时成为受害者而感到恐惧。
然后这些人尝试让自己相信,“只要我努力工作,只要我遵守所谓的规矩,我一定不会遭受这样的命运”。也许这是这些人从小被教导的“道理”。也许正是这样的“信念”让这些人不再那么害怕。我理解。
但我们不能永远沉浸在幻想之中。只要去认真看看那些陷入贫困的人和那些遭到警察暴力对待的人,我们就会认识到,一个意外一个差池,我们自己也会被社会认定为“无可救药的懒汉”或者“很危险的人”,从而成为系统性的暴力的受害者。拒绝关注这些问题只会让受害者越来越多,让我们每个人都更难获得安稳的生活。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走进线下的性少数群体,我想说一下我的一些观察。
很多人说,“男的不允许进入拉拉的活动”,但实际上这个“禁令”在现实中实施起来并不一定是好事。很多还在探索自己性向和性别的人会想要参加性少数的活动来了解自己,而且这个探索常常会让当事人很紧张,第一次参加性少数活动的人常常会担心自己在这样的活动中会不会开心,会不会讲错话,会不会用错词,这种时候如果好朋友或者家人在身边的话会让人放松很多。
我第一次去我们大学的性少数相关的团体的时候,我叫上了我当时最好的朋友。他是顺直男。我第一次去我所在城市的跨性别互助小组询问关于开始激素治疗的事情的时候,我也叫上了我当时最好的朋友。这个朋友也是顺性别异性恋。这两次经历都非常愉快。大家没有质疑或者盘问我的朋友“到底是不是性少数”,没有人把我的朋友看作“闯入者”。大家对待我的朋友就像对待我一样,热情而友好。
其实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性少数活动中出现不是性少数的人,会让我们当中有些人立即惊慌失措并开始攻击别人。因为性少数活动中出现不是性少数的人,其实是非常常见,甚至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些不是性少数的人大多数怀有善意,而且Ta们在我们的活动之中看到我们的友好,然后愿意帮助我们争取平等的权利,是非常好而且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可惜,我很少能在网上看到这样包容的性少数社群政策。
当时,我大学的性少数相关的团体的名字是,“某某大学同志和非性少数同盟小组”。那是15年前,那时候“同志”更加经常用来指代所有性少数群体,而不是仅仅同性恋群体。但我想突出的重点是,我们的团体是性少数和非性少数的同盟。在那里,我们很欢迎大家把不是性少数的亲朋好友带来我们的活动。我们很欢迎不是性少数的学生过来参加我们的活动,问我们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时候,性少数学生的家长也会来我们这边。我们也欢迎这些家长。我们和这些家长交流,在性别性向方面该如何支持自己的孩子。我们认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对话。相反,“不许非性少数来找我们”才是荒谬的做法。我们想要帮助性少数学生的家长了解我们的需求,我们的文化,更好的接受我们。
我认为,欢迎那些支持我们的非性少数人群参与我们的活动,并且允许人们把亲友带来我们的活动,是我们社群重要的使命。我们希望我们身边的非性少数可以接受我们,把我们看作平等的人。我们也希望那些对我们怀有偏见的亲友可以改变想法。另外,我们也必须要欢迎和接纳那些还在自我探索过程中的人和那些还在思考要不要公开自己性少数身份的人。排挤这些人对我们的社群有害无益。
https://www.tumblr.com/genderqueerdykes/769604814156054528/since-a-lot-of-people-dont-have-the-opportunity
很多人说,“男的不允许进入拉拉的活动”,但实际上这个“禁令”在现实中实施起来并不一定是好事。很多还在探索自己性向和性别的人会想要参加性少数的活动来了解自己,而且这个探索常常会让当事人很紧张,第一次参加性少数活动的人常常会担心自己在这样的活动中会不会开心,会不会讲错话,会不会用错词,这种时候如果好朋友或者家人在身边的话会让人放松很多。
我第一次去我们大学的性少数相关的团体的时候,我叫上了我当时最好的朋友。他是顺直男。我第一次去我所在城市的跨性别互助小组询问关于开始激素治疗的事情的时候,我也叫上了我当时最好的朋友。这个朋友也是顺性别异性恋。这两次经历都非常愉快。大家没有质疑或者盘问我的朋友“到底是不是性少数”,没有人把我的朋友看作“闯入者”。大家对待我的朋友就像对待我一样,热情而友好。
其实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性少数活动中出现不是性少数的人,会让我们当中有些人立即惊慌失措并开始攻击别人。因为性少数活动中出现不是性少数的人,其实是非常常见,甚至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些不是性少数的人大多数怀有善意,而且Ta们在我们的活动之中看到我们的友好,然后愿意帮助我们争取平等的权利,是非常好而且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可惜,我很少能在网上看到这样包容的性少数社群政策。
当时,我大学的性少数相关的团体的名字是,“某某大学同志和非性少数同盟小组”。那是15年前,那时候“同志”更加经常用来指代所有性少数群体,而不是仅仅同性恋群体。但我想突出的重点是,我们的团体是性少数和非性少数的同盟。在那里,我们很欢迎大家把不是性少数的亲朋好友带来我们的活动。我们很欢迎不是性少数的学生过来参加我们的活动,问我们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时候,性少数学生的家长也会来我们这边。我们也欢迎这些家长。我们和这些家长交流,在性别性向方面该如何支持自己的孩子。我们认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对话。相反,“不许非性少数来找我们”才是荒谬的做法。我们想要帮助性少数学生的家长了解我们的需求,我们的文化,更好的接受我们。
我认为,欢迎那些支持我们的非性少数人群参与我们的活动,并且允许人们把亲友带来我们的活动,是我们社群重要的使命。我们希望我们身边的非性少数可以接受我们,把我们看作平等的人。我们也希望那些对我们怀有偏见的亲友可以改变想法。另外,我们也必须要欢迎和接纳那些还在自我探索过程中的人和那些还在思考要不要公开自己性少数身份的人。排挤这些人对我们的社群有害无益。
https://www.tumblr.com/genderqueerdykes/769604814156054528/since-a-lot-of-people-dont-have-the-opportunity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在现实中,在你面对骚扰和攻击的时候,你很可能很难用上那些网上流传着的风趣机智的方式去回应。你很可能并不能一举击退对方成为胜利者,然后优雅地接受众人的祝贺。
你也许会害怕到无法动弹。你也许会瑟瑟发抖。当你制止对方的时候,你的声音也许会很虚弱。你也许会吓出很多汗。你也许整个人感觉狼狈不堪。就算你急中生智想出了某个你觉得很机智的回应,对方也很可能完全不理你,甚至因此被激怒让事态变得更为危险。
那种“一举击退对方成为胜利者”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即使你顺利逃离了危险,你很可能也会感觉很难受。你可能会时时想起这件事情,然后想,“要是我当时这么做那么做就好了”。你可能会怪你自己当时的应对不够机智,或者不够勇敢。你可能会怪你自己无法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你可能会怪你自己怎么事情过去了之后还念念不忘。
你可能会觉得当时如果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回应,就能避免你现在后悔和无助的感觉。但你得提醒自己,在那种情况下,并不存在什么“灵丹妙药般的应对”。
评论:这个道理太重要了。当有人威胁你、侮辱你、攻击你的时候,你得知道,无论你怎么回应,你都很难会感到好受的。你得知道,你的难受是很有道理的,并不是什么你没“回应好”。放下对自己的苛责。安抚好自己。照顾好自己。 source
你也许会害怕到无法动弹。你也许会瑟瑟发抖。当你制止对方的时候,你的声音也许会很虚弱。你也许会吓出很多汗。你也许整个人感觉狼狈不堪。就算你急中生智想出了某个你觉得很机智的回应,对方也很可能完全不理你,甚至因此被激怒让事态变得更为危险。
那种“一举击退对方成为胜利者”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即使你顺利逃离了危险,你很可能也会感觉很难受。你可能会时时想起这件事情,然后想,“要是我当时这么做那么做就好了”。你可能会怪你自己当时的应对不够机智,或者不够勇敢。你可能会怪你自己无法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你可能会怪你自己怎么事情过去了之后还念念不忘。
你可能会觉得当时如果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回应,就能避免你现在后悔和无助的感觉。但你得提醒自己,在那种情况下,并不存在什么“灵丹妙药般的应对”。
评论:这个道理太重要了。当有人威胁你、侮辱你、攻击你的时候,你得知道,无论你怎么回应,你都很难会感到好受的。你得知道,你的难受是很有道理的,并不是什么你没“回应好”。放下对自己的苛责。安抚好自己。照顾好自己。 source
“虽然我的身体和大多数人的身体都有一点点不一样,但我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是包容、学到了什么是合作、参与到了运动队的队员之间的互相支持。我不知道如果不能参加体育运动,我该如何继续生活。”
“五年级的时候,我加入了田径运动队。当时我11岁,还不知道我是间性人。我总是有很多很多精力,然后我把这些精力投入到了运动之中。慢慢地,我爱上了体育。到现在,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了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升入高中之后不久,我被确诊了雄激素不敏感症。也就是说,我的性染色体是XY,是大多数男性的性染色体,但因为我的身体对雄激素不响应,我的外表看上去是大多数女性的样子。血液检测发现我身体里的睾酮激素水平很高,但我的身体并不能利用这些睾酮。”
“自从知道我自己是间性人之后,我甚至比以前还要更热爱体育运动了。因为体育运动的世界是我熟悉的世界,在那里,有我认识的支持着我的人。”
最近,美国国会启动了两项法案的审批程序,分别是众议院提出的法案H.R.28和参议院提出的法案S.9,这两项法案将限制间性人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学校的体育运动能给学生带来很多快乐,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交到更多朋友。间性人学生也不例外。在这里,我们呼吁大家继续允许间性人学生和学校的同学们一起参加体育运动。 source
“五年级的时候,我加入了田径运动队。当时我11岁,还不知道我是间性人。我总是有很多很多精力,然后我把这些精力投入到了运动之中。慢慢地,我爱上了体育。到现在,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了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升入高中之后不久,我被确诊了雄激素不敏感症。也就是说,我的性染色体是XY,是大多数男性的性染色体,但因为我的身体对雄激素不响应,我的外表看上去是大多数女性的样子。血液检测发现我身体里的睾酮激素水平很高,但我的身体并不能利用这些睾酮。”
“自从知道我自己是间性人之后,我甚至比以前还要更热爱体育运动了。因为体育运动的世界是我熟悉的世界,在那里,有我认识的支持着我的人。”
最近,美国国会启动了两项法案的审批程序,分别是众议院提出的法案H.R.28和参议院提出的法案S.9,这两项法案将限制间性人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学校的体育运动能给学生带来很多快乐,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交到更多朋友。间性人学生也不例外。在这里,我们呼吁大家继续允许间性人学生和学校的同学们一起参加体育运动。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之前是一名研究人员,长期以来,我的研究方向一直和“体重给人带来的污名”的相关。我现在在做和精神健康相关的工作,我的来访者常常是性少数。以下是我的一些观察:
❶ 我遇到过有进食障碍的非二元性别来访者。Ta的进食障碍的根源,是因为我们社会认定的标准中性气质只能对应一个身材没有起伏也没有体毛的瘦人的形象。
❷ 我遇到过有进食障碍的跨性别女性来访者。她的进食障碍的根源,是因为我们社会认定的标准女性形象,必须瘦,必须娇小柔弱,必须用放大镜也看不出瑕疵。
❸ 我遇到过有进食障碍的跨性别男性来访者。他的进食障碍的根源,是因为我们社会认定的标准男性形象,必须是穿衣显瘦,脱衣有肌肉,而且绝不能有赘肉。
在社会的影响下,很多跨性别认定只有减肥减重才能让自己和自己认同的性别获得一致。明明是“理想自我形象”的目标大相径庭的人,却不约而同地认定减肥减重是自己走向“目标”的当务之急。我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社会对“瘦”的理想化和对肥胖的仇恨扭曲和破坏了人们对“理想自我形象”本来的追求。
评论:我们这些不符合社会对二元性别性向的预期的群体已经很难了,而对肥胖的仇恨更是让我们当中的胖人的生活难上加难。 source
❶ 我遇到过有进食障碍的非二元性别来访者。Ta的进食障碍的根源,是因为我们社会认定的标准中性气质只能对应一个身材没有起伏也没有体毛的瘦人的形象。
❷ 我遇到过有进食障碍的跨性别女性来访者。她的进食障碍的根源,是因为我们社会认定的标准女性形象,必须瘦,必须娇小柔弱,必须用放大镜也看不出瑕疵。
❸ 我遇到过有进食障碍的跨性别男性来访者。他的进食障碍的根源,是因为我们社会认定的标准男性形象,必须是穿衣显瘦,脱衣有肌肉,而且绝不能有赘肉。
在社会的影响下,很多跨性别认定只有减肥减重才能让自己和自己认同的性别获得一致。明明是“理想自我形象”的目标大相径庭的人,却不约而同地认定减肥减重是自己走向“目标”的当务之急。我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社会对“瘦”的理想化和对肥胖的仇恨扭曲和破坏了人们对“理想自我形象”本来的追求。
评论:我们这些不符合社会对二元性别性向的预期的群体已经很难了,而对肥胖的仇恨更是让我们当中的胖人的生活难上加难。 source
Forwarded from 性别偏见与性别议题
性侵害幸存者自助手册 2.0.pdf
612.6 KB
Forwarded from 推特精选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11岁的扎基里亚在过去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加沙地带的阿克萨医院担任志工,协助运送伤者、死者和小孩。他表示自己已经看过成千上万的尸体。
身旁的人们提到,扎基里亚与其他同龄孩童的经历完全不同。他们称,与其将他视为一个孩子,扎基里亚更希望大家把自己当成一名救护人员来看待。 source
身旁的人们提到,扎基里亚与其他同龄孩童的经历完全不同。他们称,与其将他视为一个孩子,扎基里亚更希望大家把自己当成一名救护人员来看待。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