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碍来分享【Night to Shine : 属于每个人的舞会之夜】
💗毕业舞会文化与象征意义
在校园青春类型的美剧,常常出现毕业舞会(Prom)的桥段,对西方高中生来说,参与舞会象征学生时期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一个能展现自我的场合。

从筹备到参与的每个环节都会精心准备,包括打理穿搭、邀约对象、社交交互、表演才艺等。同时,舞会上通常会由学生投票选出一位「舞会国王」(Prom King)与一位「舞会女王」(Prom Queen),并进行加冕仪式,象征荣耀与肯定。都显示参加舞会深深影响着青少年的自我价值与认同感。

然而,舞会对于身心障碍者来说,却可能是一个难以接近的活动。

💗身心障碍者与舞会的距离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轮椅用户,抵达会场后才发现舞会在二楼,却没有电梯能够到达;如果你是自闭症者,舞会现场灯光闪烁、音乐震耳欲聋,却没有一个安静空间让你能稍作喘息;如果你是视障者,来到自助晚宴区,却发现餐点没有任何点字标示让你辨识食物的种类。这些不被注意到的参与门槛,却可能让许多障碍者望而却步。

为了改变这样的现况,由 Tim Tebow 基金会发起的 Night to Shine(闪耀之夜) 应运而生,致力于打造一个无障碍的舞会,让每位参与者都能尽情享受这场盛宴。

💗Night to Shine 闪耀之夜
Night to Shine 是一项全球性的公益活动,每年在情人节前的星期五晚上,由世界各地的教会举办,让 14 岁以上且有特殊需求的身心障碍者能参与舞会。透过与赞助商、基金会的合作,Night to Shine 确保每一位与会者都能够有相同的机会享受这场舞会。

Night to Shine活动的核心理念是:「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会。」

💗破解Night to Shine活动5大亮点
🌟活动亮点1 舞会配对机制
每位参与者抵达时,都会与一位志工配对,这位志工将担任当晚的支持者,志工透过行前训练了解支持障碍者的方式与策略,训练强调要将人放在第一位思考,而非障碍标签。这样的设计不仅让障碍者获得充分的支持,也创造了一个让彼此互相认识的机会,扩展社交活动的多元性。

🌟活动亮点2 美发造型与擦鞋服务 source
#一周碍情 01/16 ~ 02/01碍情重点回顾

🔸政策&焦点 Highlight
【预算被砍牺牲手语老师?障碍研究学会3点声明:牺牲障碍者信息权】
立法院三读通过114年中央政府总预算案,审议减约2075亿元,行政院会称本院新传处费用遭在野党全数删除,无法聘用手语老师。台湾障碍研究学会发出3点声明,强调行政院透过手语翻译服务中断,显示立法院无差别乱删或冻结预算将带来的困境,但并非要先牺牲障碍者的信息权。

新闻来源:
预算被砍牺牲手语老师?障碍研究学会3点声明:牺牲障碍者信息权│陈弘美│中天新闻网

🔸政策&焦点 Highlight
【卫福部宣导费预算砍剩0元!社福总盟:少保、长照、防疫信息从哪来?】
针对立院院会将表决处理总预算,蓝白联手欲通删的939.76亿元,再加上冻结预算规模高达4800亿元,其中卫福部占78案,卫福部长邱泰源表示,业务费共被冻结10.2亿元,将冲击社会福利弱势工作。台湾社会福利总盟指出,卫福部各单位媒体政策及业务宣导费被全数删减,非常不合理,恐影响各项宣导措施,导致民众无法接收信息。

新闻来源:
卫福部宣导费预算砍剩0元!社福总盟:少保、长照、防疫信息从哪来?│游腾杰│太报

🔸政策&焦点 Highlight
【谈身权法修法 民团吁持续迈向通用性无障碍环境】
台湾身心障碍者自立生活联盟对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修法提出建议,提醒国家应迈向通用性无障碍环境,不该用合理调整作挡箭牌,并盼政府以人为中心集成各项资源。对于修法方向,提出权益保障、无障碍环境、医疗与辅具服务、教育支持、社会参与及支持服务、合理调整、歧视防止、司法平等和代表性与参与。

新闻来源:
谈身权法修法 民团吁持续迈向通用性无障碍环境│陈清芳│中央社

🔸议题 &观点 Issue
【年轻失智困境1/太太才43岁 长照和失智照护系统帮不了我】
近日大家沉浸在年节气氛里,年仅四十的江明伦却在脸书写下自己被一脚踢进失智症家庭,又被长照和失智照顾系统漏接的过程。罹患失智症的不是长者,而是他年仅43岁的太太,江明伦和太太有一个女儿,美满家庭却在太太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后,开始变调。

新闻来源:
年轻失智困境1/太太才43岁 长照和失智照护系统帮不了我│杨孟蓉│联合报
---
#一周碍情 source
让阅读陪你过年!专为障碍工作者打造的2024年度选书

\\ 新年快乐 蛇年行大运 //
春节年假终于来临,
这是喘口气、补充能量的最佳时机,
为2025年的工作与生活做好准备!

这次,
谈权说碍精心挑选了一份 2024 年度身心障碍书单,
推荐给在这障碍领域奋斗的您,
作为知识补给的能量来源!

我们特别挑选了以下 8 本书,
涵盖心理励志、人文社科、文学小说及亲子教养等多元类型,
希望透过不同领域的知识,
提供崭新的角度理解身心障碍议题,
开启新的思考与行动。

《自闭群像:我们如何从治疗异数,走到接纳多元》,Steve Silberman着,行路
近年,世界各地有越来越多的人,经诊断有「泛自闭症症候群」(ASD),根据美国官方统计,如今大约每44人就有1人落在自闭症光谱中。
史提夫・希伯曼为美国知名科技记者,与硅谷人士往来密切,他在2000年因为约访高科技领域赫赫有名的人士,感觉到自闭症者似乎不像一般认为的那么少见,他在调查后发现,自闭症「流行起来」是举世皆然,只是原因并非盛传的疫苗等等,而是诊断标准的改变—里欧・肯纳所定的标准,已被彻头彻尾推翻。
#心理励志 #自闭症 #神经多元性

《度量疯狂:精神疾病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科学主义》,吴易叡着,左岸文化
在这个跨国、跨专业的全球冷战网络里,台湾人林宗义医师扮演了关键的重要角色。他是谁?为何有能力担任主持精神医学计划的大任?冷战的地缘政治因素如何影响此全球计划的进展?专家(精神科医师、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流行病学家……)如何协商出全球普世性的标准,同时又能涵纳多元文化价值?什么样的组织设计,才能有利各国合作?成就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这段历史又如何引领出当今精神医学、全球公卫的样态?
作者身体力行,进行地理大尺度的跨国文件追寻,从文件文献、会议纪录、医学论着及口访数据,一步步拼凑出这段历史的轨迹。前半部从世界卫生组织出发,后半部从台湾角度重新出发,「双向书写」世界卫生组织运行的面貌,描绘「中心」与「地方」的交互,期许台湾成为一种方法学。
#人文社科 #精神疾病 #医疗诊断

《回家:在社区得到复健与支持,精神病患也能安居乐业。当生活过得好,生病又如何?》,陈芳珮着,游击文化
在台湾,数以万计的精神病患,过着犹如在牢笼的日子,他们的家属也是。 source
2025/02/17 04:31:44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