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所谓的「AirPods Max 用 Lightning 转 3.5mm 线也听不了 Apple Lossless」到底是为什么?

如果是因为 Lightning 口不支持模拟信号,所以从 iPhone 到 AirPods Max 需要转接头、转接线,经历「数➡️➡️➡️模」三次转换,无法再保证无损,那苹果难道不应该火速推出一根 Lightning to Lightning 的线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还是说 AirPods Max 里自带的 DAC 其实比那个「Lightning 转 3.5mm」转接器还差?
今天的中国,很流行一种清教徒式的价值观。即:我不借贷、不办信用卡不开通花呗、不炒股炒币、不买房,我就能做到「独善其身」。

但实际上,只要你还参与社会的资本流动,受雇佣、拿薪水、消费,就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这个系列会向你解释为什么没有信用卡的你,在为信用卡「买单」。因为从根本上,很多系统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一部分人剥削另一部分人。

你还可以通过这个系列,理解为什么加密货币本质上是一种庞氏骗局,「内卷」的教育造就了谁又伤害了谁,为什么 Robinhood 这样的投资 App 更像是一种老虎机,以及如何从个人层面尝试解决「延迟退休」危机。

当然,不可避免又令人惋惜的是,能看到,看懂,理解这些内容的人,实际上还是小部分人,一部分人剥削另一部分人的现实可能永远无法被逆转。

https://www.netflix.com/browse?jbv=81345769
❤️💀🤖️ 第二季也看完了。

不如第一季深刻是肯定的。我的第一反应是,这项目和黑镜是不是同一个人负责?用了很多老梗,兜售着廉价的惊悚、肤浅的思考。

这件事发生在黑镜上,肯定是需要批评的。但放到 LDR,我可以理解。LDR 本来就是一系列短的,类似 demo 一样的东西。它原本就是一种「尝试」,应当有瑕疵,「完成度」反而没那么重要。

LDR 可以被用来展示剧作的创意,一个小的 plot,可以被用来展示制作手段,某种独特的建模或手绘方法,也可以被用来展示概念上的创意,将不同的世界观嫁接在一起。这三者并不需要并存。

它本身就是一个更开放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也可以给它更多宽容。那些绝佳的故事创意,类似 ZIMA BLUE,是很难捕捉的灵光一现。

而且,也不是完全没有剧作创意吧,比如「The Drowned Giant」、「Snow in the Desert」就都还挺不错的……

https://www.netflix.com/browse?jbv=80174608
今年的 iPad Pro 评测,大家都在用不同方式讲一件事:iPad Pro 很好,但 iPadOS 拖累了它。

我对 Let iPad be iPad 这件事其实没什么意见,花很多钱买它,也不是不可以。买来画画、码字、看视频,都可以。就像我三年前说的:所谓「业余」,或终将成为新的「专业」。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苹果需要给 iPad Pro 一个更精准的定义。它到底是什么?乔布斯定义过 iPad,但那个定义,随过去 10 年 iPad 不断进化,已经越来越模糊了。今天,iPad 的价格下至 299 美元,上至 2000 美元,它们跑一套系统,没有很本质的区别,这合理吗?

特别是当 iPad Pro 已经比 MacBook Air 更重、更贵的时候。

我看 iPad Pro (in 2018): https://jesor.me/2018/ipad-pro-2018-review/

John Gruber 评测 2021 iPad Pro:https://daringfireball.net/2021/05/the_2021_m1_ipad_pros

Jason Snell 评测 2021 iPad Pro:https://sixcolors.com/post/2021/05/2021-ipad-pro-review/
从这张专辑里,你可以听到 Avril Lavigne、Lorde、Taylor Swift 的影子。

这种时刻,包括两年前听《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让人觉得互联网还是给 00 后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的。

https://music.apple.com/us/album/sour/1560735414
苹果公布了关于 Apple Music 无损音质的更多细节。

前两年 iPhone 附赠的「Lightning to 3.5mm 转接头」,能够「无损地」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到有线耳机。(除 192KHz)

AirPods Max 配合「Lightning to 3.5mm 线」,能收听 iPhone、iPad、Mac 输出的无损音频信号,但音频信号经过线材,进入 AirPods Max 之后,会进行二次的数模转换,过程并非「完全无损」。

https://support.apple.com/en-us/HT212183
我很早就被____厂的朋友拉进那个群了,进群的时候才一二十个人吧,最早是个「苹果发布会讨论群」。

后来拉了更多人,基本就是从____厂 PR、mkt 的人脉圈拓展出去的,所以手机圈的 PR 们都来了,微博的媒体老师们也来了。

平时我基本不参与讨论,偶尔碰到了就摸个红包,总的来说群里气氛挺和谐的,比较随意,大家有时候肯定也会忘了自己____厂员工的身份,也产生一点有价值的讨论。

这就是我们进行公共讨论的现状。过去两三年,我感觉最有价值的讨论,是跟少数几个人一起吃饭,面对面讨论;次有价值的是在小群里讲话,再其次是大群,最后,公共领域里的讨论已经几乎是 0 价值了,因为啥都不能说,任何多说一句话的尝试,都会遭到某一部分人的群起而攻之。

我跟那些__站粉丝百万级的朋友吃饭,如果口袋里带支录音笔,有意引导一下,可以一波把__站数码、知识区半边天都给你带走。

但这不是他们有问题,是这个社会已经有问题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1457026
这类观点最大的错误在于,他们认为苹果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全能的神,垄断了一切的供给和需求,有拯救世人的天职。

苹果的目的很简单:赚钱。苹果能赚多少钱,除以 30%,就是开发者能赚到的钱。至于开发者是腾讯,还是 Tapbots,这不是苹果考虑的事情。

苹果负责把蛋糕做大,当然,如果市场要草莓蛋糕,香蕉和菠萝供应商就无法从这个系统里分一杯羹。这时你不能怪苹果不做香蕉蛋糕,而是要自己想办法去找那些「想吃香蕉蛋糕」的人。这就是任天堂在 2016 年和苹果经历了一段蜜月期之后果断分手的原因。任天堂的游戏,还是通过 Switch 卖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同样的道理,flypig 不喜欢微博要「精耕细作」流量,知乎上更多作者不满「知任务」体系,但实现内容理想,真不是新浪和知乎的责任。

这是一个很多东西都在腐坏的时代。这时需要有理想的作者,但更需要自我反思的是消费者。这个时代不会缺 App,也不会缺内容,如果绝大部分人都停留在「用 WPS 写写字也可以」、「看看免费的短视频就可以」,那你又怎么能怪苹果、头条腐坏了这个世界?

要改变现状,你自己的选择是什么?

https://twitter.com/yitianshijieipn/status/1399635583153020928
Forwarded from 交差点
xLite 008:字节、快手、拼多多,是今天的三大「躺平」概念股

高喊躺平、以及真正躺下来的 90 后,不是天生的懒狗,不是能力最差的那一拨人。恰恰相反,他们是受了好的教育,并且在过去 10 年里尝试过、努力过、奋斗过的人。

正是单一价值论消退,全民无脑奋斗的时代过去,我们开始自我反思,开始异化、多元化,开始躺平,是社会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Forwarded from 交差点
极客公园招创作伙伴 (contriburtor),可以远程、兼职。

我对这个工作的理解是:需要你有基本的,获取、理解、整合信息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执行力。最好有自己的观点和价值主张,但也要能与其他人沟通,有一定可塑性。

你可以直接投简历,也可以找我聊聊,看看这具体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包括待遇。

https://mp.weixin.qq.com/s/yxV9y4vRYhkRhBwywLzyxw
Forwarded from 谭家胖的自留地🫸🎨😳 📺🫷 (Rubben Chan)
讲个搞笑的事情,当时 vivo 给我司和第一批媒体老师发的机器有问题,频响曲线无比平庸,降噪差得一塌糊涂,低频降噪最深也只有 20dB。用我司群众们的说法:「按下耳机切模式后,我不知道哪个是降噪」。

而后我们和 vivo 和高通的技术人员见面聊了一下,三方才知道(没错对方原本也不知道),原来发给我们(和众媒体)的这一批耳机,可能都有问题。无论是硬件还是底层固件版本都和消费者版本不一致(应该都是老版本)。

对方先当场把我们手里耳机的固件刷写到最新版本(手机软件里面看到的那个所谓「固件」一般不是严格定义的固件),降噪表现立马就有了提升,并且后续重新给我们寄了消费者版本的机器。

讲这些是为了问几个问题:

这款耳机发布到现在有多久了,为什么你在网上看到的所有媒体老师,都没有人指出问题?

Pre 版固件几乎没有降噪效果,难道所有媒体老师都没有发现吗?

拿着有问题的机器,是怎么测出 40dB 的降噪深度,是怎么测出 88ms 的全链路延迟的?

匹诺曹老师们,是不是只要支付宝到账 20 万,就可以照着媒介或者公关给的稿子念了?

这到底是厂商的问题,还是媒体的问题?遇到这么严重的产品问题,第一反应不是去和厂商确认,而是试图瞒骗消费者,这种模式可持续吗?

我也不确定有多少媒体老师拿到的是有问题的机器,但我想,应该是绝大部分。

vivo 和高通的工程师,反复和我们保证消费者拿到的都会是最新版本。而我们将一台旧版本机器给了对方拆机,另一台我回到公司直接拆了,到时候也会在视频里面做拆解演示。

简单评价一下这台机器,就是照着 AirPods Pro 狂抄的一台机器,但是抄得还不错。五百元价位最好的降噪效果,曲线比华为差,我主观降噪体验比华为好。频响曲线和音质挺不错,最重要的是把苹果和华为这一套交互逻辑抄到了五百元价位以下。

过几天 OPPO 有一台差不多价位的耳机,降噪效果是会更好,但是交互依然是基于点按和长按的。

所以我对这台机器的评价是:比华为好。
2025/07/13 15:14:49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