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勤奋比懒惰更危险

晚上开车回家,听了读库上六哥和罗振宇的一个对谈,挺有意思,我觉得六哥还是真诚的,罗振宇定力和老六还有点差距。比如老罗说自己没有爱好,只有工作。凡事都得寻找意义,生活中没有朋友能约出来吃个没有意义的饭,如果要吃饭,咱们得聊点东西,这东西至少得对工作有帮助吧。如果让他休假一周,完全和工作无关,老罗说,我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活到这个份上,六哥对老罗投去了怜悯的目光,至少老六还有老男人饭局可以喝酒啊。

一个人做企业做到这个份上,只喜欢工作,没爱好,倒也无可厚非,毕竟是自己的企业。不过我不喜欢这样的方式。我也喜欢工作,也喜欢做自己的企业,但这不是全部啊,我还有很多没什么意义的爱好,和朋友吃饭看电影,也不需要找什么意义。饭菜好吃酒好喝电影好看,不一样很快乐吗?

得到三个创始人,配合默契,能力互补,公司做的张弛有度,还是很不错的。很多时候做企业就应该放松一点,方向和策略对了,一步步向前走就可以,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亏不了啥。太紧张就很容易变形。很多人介绍自己年轻时连续创业,其实就是啥没干成,龙哥微信做了十几年了,太成功以至于无法连续创业。我想原因之一,就是太紧张了,太勤奋了。

方向没想明白又特别勤奋的主,越忙越穷,越穷越忙,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最终结果就是把事情干黄呗,还能有啥出路呢。

越忙越穷,不如读书。最近发现在多抓鱼上买了 135 本书了,一本没卖,花了 5000,这还不算其它电商和线下买的。每抽出一本都可以读两页,因为都没读过。

矛盾激增,停滞不前的知识水平和日益增长的书籍数量的矛盾,是我的主要矛盾。
从去年到现在的 AI 文章合集,更新了
#小程序://墨问便签/ffBiYLzqrd2ENkk

保存到微信直接打开即可
几个常识

马上进入五一小长假,人们不顾自己工作六天的满身疲惫,开始天南海北的跑。这是三年疫情之后人们摆脱新冠的第一个长假,谁能管住自己那颗驿动的心呢?明知山有人,偏向人山行,这简直是一定的。是常识。

那更理性的做法是别去人群扎堆的地方,放假读读书怕拍照片跑跑步,不也挺香吗?真想去旅游景点的,请年假在工作日去玩是更好的选择。

生活中的常识很多,比如不要把自己的事情当成大家的事。不要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人类社会进入生产大于消费阶段之后,稀缺的不再是效率,而是人际交互。人口减少,带来的是交互变少,而不是劳动力变少。大城市会越来越大,但生存环境并不会因为人多而变糟糕,反而会变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常识。

我们常说,这个社会常识越多,妄言就会越少,妄为也会更少,世界就会好一点点。所以,重申常识,是我们一直要做的事情。

最近看到很多人的困惑,所以想讲讲关于时间的常识。

很多人浑浑噩噩工作了挺多年才发现,自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这就是缺乏对时间的认知。

第一,大部分人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做成一点事情,学习和成长也是如此。我们常说要招聘八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说十年磨一剑,就是因为,一个人要成为一个能做事的人,能打的人,能持续做成事的人,没个十年八年根本不可能。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会到会,从狭小的溪流到长江大河,五年和十年这样的时间是必须要经历的。

古人说十年磨一剑,你一年磨好了,多半很脆,一触即溃。

第二,十年八年并不是耗时间,而是得迭代和精进,做功能测试做八年,到了一直人肉测,那你只是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做了一件重复性很高的事情,既没有作品,也没有八年经验。

第三,时间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时间如同大江大河,一去不复返。在时间流中,我们会做出各种选择,在做出选择之前,我们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一旦选定,可能性就变成了确定性。我们会因为选择遇见各种人和事,形成了自己生命中的各个节点。很多看起来普通的选择,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

比如上什么大学,和谁结婚什么时候结婚,某一份工作,某一次跳槽,某一次旅行,都可能改变我们人生中的很多东西,人、事、成就等等。

但无论怎么选择,人总会有一些不变的东西,拿我自己举例,有几件事就很笃定,比如我不会进入体制内,因为我喜欢自由自在;我会加入互联网行业,因为我喜欢计算机;我应该还会做编程和写作这些事,我喜欢做产品,最终也会创业。这些东西好像是刻在骨子里的,兜兜转转,终究都要归到这些事上。

找到自己的特质和不变,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然后持续向前走。

第四,如果每件事都去计算时间的 ROI,能做成小事,做不成大事,精于算计,可得小利,但大事需要有知有畏。不知其可为而为之。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才会真正创业并且成功,这少数人大部分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聪明人。聪明人会去计算 ROI,会去计算自己时间的价值。真正想创业的人,不大会算这些,他们会为了一个念想,无知无畏,有知有畏,再到无所畏惧,才可能成功。时间也会证明这些。

第五,努力工作,人生很快就过去了,长假也是。

大家注意安全,记得在墨问便签记录,多写作多拍照。
讨厌的办公室酒桌文化

最近史航 xsr 事件有点沸沸扬扬,我看不少女性提到她们厌恶的酒桌文化,有些人借着酒桌文化和酒意撒酒疯,对女性动手动脚,这事极为恶心和恶劣。

其实不仅仅是女生,很多人都讨厌酒桌文化,我也一样。

有些公司的领导自己喜欢喝酒,就以为所有人都喜欢,或者潜意识里觉得,聚餐喝酒是好事,你们有义务陪我一起喝,然后开会/团建,都喝大酒。对于喜欢喝酒的人,这是个挺具备沉浸感的事儿,喝多一点,醉意绵绵,人最容易上头,拍下肩膀就是兄弟,干一杯就是生死之交,最后喝的乌七八糟,吐的吐,倒的倒。第二天忘得一干二净,混蛋还是混蛋,对头还是对头。

这些不爱喝酒的人干啥呢,忍受着酒桌上乱七八糟的酒桌文化,和酒鬼的调侃,最后还要收拾残局。人家招谁惹谁了?

这属于啥呢,典型的把自己的喜好当作大家的喜好,己所欲,强加于人。对于那些下属和员工,为了一份工作,不得不笑脸相迎,这事虽然比性骚扰的性质轻微的多,但也很恶心。

我自己平常开车从不喝酒,但在外地或团建的时候,也喜欢小酌一杯,喝一点就好。至于爱喝酒的,你情我愿,留下来慢慢喝,不亦乐乎。

但凡强求,皆为权力使然,摘掉你的职位或官位,看看还有多少人想和你喝酒给你收拾烂摊子呢?

人贵自知啊。
和徐文浩老师打磨了一个课程,有兴趣的同学看看。不是教你用 GPT 写作和聊天,而是具体到技术和产品层面,比如,Langchain 是怎么回事,Embedding 是怎么回事,怎么让 AI 按照自己的材料来回答问题,Generative Agent 是怎么回事,怎么避免发送隐私数据给 ChatGPT?怎么基于 LLaMa 部署和调优企业的私有模型?

徐文浩是我们的老朋友,在极客时间的时候就合作,写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有 6.8 万人学习,自己一直深耕在 AI 领域,是 bothub.ai 创始人,一直写代码做产品,表达能力也好。

真想学点东西的,来

我们会基于直播和墨问便签、社群教研团队提供内容服务。https://ktt.pinduoduo.com/t/CvVOoQbMFh
《如何去读一本书》很好看,说的是如何让阅读成为一趟完美旅行的事。读书不仅可以提升认知,也可以治愈我们的伤痛。

> 我们顶着星光,置身于一片沼泽之中。此时,心灵的另一面开始显现,这是人在孤独寂寞时才会出现的阴暗面,而非有人陪伴时的光亮面……我们要处理的不是人与人的关系,而是人类天性和命运之间的关系。尽管这些作家笔下的世界千差万别,但每一个世界内部都是和谐一致的。每个世界的创造者都小心翼翼地遵守自己视野中的种种规则,所以,不管他们给我们带来多么大的紧张感,他们绝不会像某此二流作家那样常常在一本书中夹杂两种不同的东西,让我们困惑不已。

阅读是我们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对了,我的墨问笔记可以订阅了,记录我创业过程和对产品的思考。有兴趣可以去微信订阅下。

#小程序://墨问便签/b2fpxzOjTe1M0iz
伟大的公司,只需要 11 个人

(阅读前点击右上角订阅,我将为你持续提供笔记服务)

AI 绘图软件 Midjourney 算是这波 AIGC 浪潮中的佼佼者。最近我一直在看这家公司的成长故事,11 个全职员工,0 融资,一年时间积累了 1000 多万用户和一亿美金的营收。

我参与锤子创业的时候,非常喜欢大开大合,希望规模化最大,但从锤子到极客时间,再到墨问西东,我的想法转变了,规模并不重要,小公司也可以做大事。

Midjourney 成立于 2021 年,创始人 David Holz 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男,在此之前,他还以 CTO 的身份联合创办了 VR 领域的公司 Leap Motion,主要研究手势跟踪技术。

我们先说说这个故事。

创立之初,Leap Motion 备受关注,三年内迅速拿到了 4000 多万美元的融资,团队心高气傲,想做出一些改变世界的产品。后来苹果公司提出想收购 Leap Motion。但 Holz 觉得对方出价太低,并且,没有乔布斯的苹果已经没有什么创新力了,他不愿意为那些人工作,他想自己创造一家具有创新力的新公司。

2013年,Leap Motion 相继发布了几款自己的产品,包括 PC 和 VR 方面的,但都不温不火,没有在市场上激起太大的水花。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并不是什么好兆头。

市场反馈不好,增长无法达到预期,Leap Motion 自然也就拿不到新的融资。但没钱难办事。他们自己造血的能力不够,养活团队、继续研发新产品又需要钱。于是,公司忍痛裁员,优秀的员工相继流失,似乎进入了下行通道。

Holz 和另外一位创始人带着团队继续折腾,这也是创业的常态,把事情做对需要一个过程。Leap Motion 复盘了公司早期的失误,调整策略,继续探索未来人和计算机的互动模式。

但从市场反馈看,他们业务起色不大。直到 2019 年,被另外一家同行业的公司低价收购。

第一个故事结束了,新的传奇拉开了帷幕。

之后 Holz 创立了 Midjourney。这次,他不融资,不追求团队规模,更关注公司盈利能力,这些经营理念,应该都是他对第一段不算成功的创业经历的回应。

我参与锤子科技创业,自己独立创建极客时间这个产品和品牌,到现在出来做墨问西东和墨问便签,有很多想法都能从 Midjourney 上找到共鸣。也许未来很多成功的创业公司,都会类似 Midjourney。

因为什么呢?

1、创业团队人少而精才是正解。人少,并不意味着做的事情小。Midjourney 用 11 个员工一年以内做到了 1300 万用户,年营收 1 亿美元。我也在创业,时常告诉自己,资源有限是好事。资源有限,会不断倒逼团队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2、经营 Leap Motion 时,Holz 大概率被资本裹挟过。别人投资你,肯定需要考虑退出的事,而退出,大概率都要依靠 IPO。但对于创业团队而言,过于关注结果,过于关注增长,都会让团队丧失初心,动作变形。有实力的话,可以不拿融资,一开始也不需要招那么多人,慢慢来。这也是一种新的、符合常识的创业方式。

3、Leap Motion 创业过程中,Holz 积累了很多信任和欣赏他的人脉。当 Midjourney 需要一万个 GPU 时,有朋友慷慨解囊。所以,手艺、影响力和人脉,都很重要。不要厚此薄彼。

4、Holz 说自己离开 Leap Motion 创办 Midjourney,是为了换一个环境,因为他不想继续待在一个由风险投资支持的大公司,希望自己在未来 10 年可以做很酷的项目并且享受乐趣。而小的团队,更能专注在他想要做的事情上,毕竟他们没有销售的压力,也没有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想法。大家只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

5、不依赖融资,就需要团队较早考虑盈利。之前的很多创业团队,一上来都会先做用户增长,等差不多了再做收入。但 Midjourney 没有钱,他们在设计产品时,第一步就是思考怎么才能挣钱。这年头,不要以创业,我融了多少钱为荣。

6、Midjourney 的盈利模式非常简单,订阅制,按月或者按年付费,一共三档:基础、标准、高级。现在已经没有免费版本。产品的收费模式,越简单越好。

7、不要追求从 0 开始创新。Midjourney 的模型,最早是基于 CLIP 及 Diffusion 的开源模型,抓公开数据训练,然后迅速上线 Open Beta 版本,占领用户心智。不要有洁癖,快速借鉴别人的经验是一种能力。

8、Midjourney 只有 11 个全职员工。但你知道吗?他们还有 60 多位兼职 Discord 运营。对于一些可以标准化,没有壁垒的工作,用兼职的方式搞定是一个思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9、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并敢于取舍。Midjourney 到现在都没有独立 App,也没有网站,和用户的所有交互都在 Discord 上。要是你,敢这样吗?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要追求完美。“从长远来看,Midjourney 将拥有自己的网站,自己的用户界面,但现在公司不需要花费时间来构建整个用户界面。”这是 Holz 的判断。

10、但是搭载在 Discord 里,也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用户测试完他们才发现,90% 的人不知道怎么告诉它他们想要什么,于是加入了教学元素。后来发现很多人并不喜欢一个人画,更喜欢跟朋友一起玩,他们才意识到 Midjourney 是社交的东西,加入了社交元素。“构建产品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发现事物的真实本质持开放态度。”

11、“技术的最大限制不是规模、成本或速度,而是人们如何与之互动,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能做什么。”操作系统以及搭载的各种软件,是我们现在与计算机互动的方式,但看历史,从指令到键盘,到触屏、对话框、语音,甚至手势,人与机器互动的门槛越低,能做的事情越多,生产力的解放越深入。

12、AI 不是现实世界的复刻,而是人类想象力的延伸。Midjourney 做的事情是帮助人们扩展想象力,写 prompt 的指令是“/imagine”。顺着这个方向,我觉得 Midjourney 会成为一个设计领域的生产力工具。这一波 AIGC 的产品,都应该奔着生产力工具的方向去才有前途。

13、想象力实在太重要了。张一鸣之前说过一段话,“同理心是地基,想象力是天空,中间是逻辑和工具。A/B 测试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是测不出用户需求的,同理心才是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同理心,做出的产品肯定没有灵魂,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但是光有同理心还不够,这样只能做出有用的产品。想要做出彩的产品,想象力非常重要。”

14、大模型技术不会替代人类,它是人类的延伸。

15、永远不要试图凭空设计一个完整的产品体验,你只需要找到十个看似无关的体验,选择其中最酷的三个,把它们放在一起,然后在细节上进行完善,让人们觉得它不错并喜欢上它,好的产品就是这样一步步做起来的。

16、工具要想活的好,活得久,永远要让自己嵌到用户的业务流程里,简单讲,要么帮他赚钱,要么帮他省钱。生成的图片商业性很强,Midjourney 才能从一众工具里脱颖而出,很简洁的 prompt 就能生成有明显科幻性的精美图片,让用户数大而且付费意愿很强的设计类用户显著提高效率。从影响创造力开始,以影响生产力立足。


2023年5月18日 上午 11:47

附图:陈晓维老师说,用AI给我的小说《像钻石一样闪耀》女主角厉小卷画的像。终于知道她长什么样了。
喜欢拍照片的,关注这个
人生四季
墨问,问就是看电影,喜欢电影创作的来
墨问名片上线,记得来找我
2025/07/13 20:29:15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