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听了大问题Dialectic的《躺卷之争》,并结合自己这几年的经历,我感觉人还是需要工作的,只是不能单纯的为了赚钱而工作。​

脱离社会可能会让人的心身出现一些问题,仅仅为了保持身心健康、头脑清醒也需要不断做些有挑战的事情。​AI和机器人会让未来的工作形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无聊的工作几乎都会被自动化,真正必须做的有趣的工作就像玩一样。

​在过渡阶段,我们不得不干点杂活。不过未来那些所有人都感觉无趣但又必须有人做的工作的待遇会飞速提高,人们可以选择干一年不喜欢的工作再休息两三年,或者干一年不喜欢的工作然后干几年有趣的工作。
👍4
我发现喜欢听李志音乐的人还挺多,github上相关资源的项目,star都挺多。

我在2019年他被封杀后,才知道这么个人。

我比较喜欢他的:鸵鸟、定西、山阴路的夏天、不多、董卓瑶……

前天在地铁上听说有个庙会特别热闹,让我突然想起他“鸵鸟”中的旋律:“是谁带你来看这场庙会”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mL3I4JgEc9EYssJhBdNWfWUeVIeg_NUv

V2EX上还有人分享了“李志音乐桌面App”,太会玩了!

https://www.v2ex.com/t/903400

320k mp3

https://github.com/lvboda/lizhi-mp3
3🕊1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去年喜德盛的公路车特别火,我也想要凑凑热闹在今年618买一个。

​但是公路车相比山地车没有减震,新款把快拆升级桶轴后虽然不容易蹭碟了,但是补胎、换胎也更麻烦了!

​我骑行的主要目的不是用更快的速度去更远的地方,而是每周锻炼够几个小时,所以有点纠结。
听了《大问题:如何让AI具有意识?

我想,快思考就像使用训练好的AI模型,常常在无意识状态完成大量必要的工作。慢思考就是所谓的意识,用来处理快思考无法处理的异常或者聚光灯照向的其它问题。

在训练好AI模型后,如果使用模型的场景发生变化,就需要调整参数或者重新训练模型,意识的作用就是通过发散思维帮忙找到优化模型的方向。

生物意识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其不断训练并优化解决各类问题的模型,从而可以smooth的完成很多骚操作,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等未来的AI机器人具有足够多的反馈能够自动训练、优化它的模型以适应环境时,我认为它就已经拥有意识了。

#大问题Dialectic
👍1
我的二手Thinkpad又坏了,开不了机。尝试放静电也没效果。

考虑再买一个笔记本,但是根本不知道怎么选,我感觉这些年的笔记本出货量变少了,品控也越来越糟了。

笔记本对我来说是“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的”的产品,我希望arm版的笔记本未来几年能快速崛起,最好主板、电源、键盘、屏幕都标准化,那样就不需要换全新的笔记本了,只要更新配件就可以。
👍4
我认为未来的电脑可能会向这个方向发展:

一台运行Windows或Mac、Linux、Android的小主机,通过标准化的协议连接(类似轻薄笔记本的)键盘+显示器,因为网线可以直接连接到小主机上,所以键盘+显示器可以做的非常轻薄。

用户可以给小主机配备移动电源。一些小主机和移动电源可以做成拓展坞的形态,轻松从下部连接到笔记本上。

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户不必在键盘和屏幕没坏的情况下更换整个笔记本,也不需要像台式机接那么多线。大家可以长期使用最喜欢的键盘和触摸板,不需要因为换了系统而做出太大妥协。

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快,微软甚至发明了一个新的Copilot键,但是对大陆用户没啥用处,未来的键盘也应该支持自定义。

这需要苹果、微软、联想……的共同协作。传统电脑的市场份额注定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做出改变,随着品控越来越差,消费者也会越来越不愿意买单的。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2022年,因为供货紧张,很多自行车开始出现减配增价的情况,甚至二手自行车都能以高价卖出。

2023年国内彻底放开后,公路车、山地车市场一片繁荣。

不知道这次繁荣能持续多长时间,这两年中国经济并不好,也许今、明两年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我有可能到明年年中再考虑买公路车,这对我来说并不是刚需。
Forwarded from 蓝点网订阅频道
#系统资讯 #Win11 埃隆马斯克发帖抱怨自己新买的笔记本必须登录微软账户,否则无法使用。

查看全文:https://ourl.co/102567

Windows 11 强制登录已经有很长时间,尽管有些跳过措施,但对于大多数初级用户和马斯克这样不关注 Windows 11 变化的用户来说,是不知道如何跳过的。
👍5
最近在咸鱼上买了个ThinkPad工程机,不到3000块,配置如下:

amd ES处理器(据说可能会有不少bug),32G板载内存,14寸16:10的2k显示器,指纹解锁,4G网络……

今天测试发现有线网卡不能正常使用,4G网络似乎也不能用。

我用“图吧工具箱”这个神器进行了一下压力测试,又测试了一下内存,似乎没有太大问题。

目前装了Win 10 LTSC和Linux Mint 21.3双系统,未来几天再多装些软件测试下,如果没有太大问题就收了。
👍2
https://twitter.com/aphysicist/status/1761878428410909071

在评论区看到一个Windows 11使用本地账号的解决方案,安装系统时不要联网。

进行到连接网络设置帐号的页面时,按shift + f10, 在命令行输入 OOBE\BYPASSNRO,重启后就可以选择本地账号了。
1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也许过了30岁之后,人们的大脑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再往后学习新事物的代价是忘掉老的技能,因为舍不得放下过去积累的经验,所以也就很难轻易尝试新事物。

我的台式机除了装Anaconda、Docker外,虚拟机中还有xp、Win 7、Win 10、群晖、Linux Mint、Ubuntu……每推出一个新系统,我的虚拟机负担都会变得更沉重。

昨天骑车时,我在想,也许未来的AI能够帮助开发者把应用迁移到不同的平台并充分地测试,那时候人们就可以关注一些长远有价值的大问题了。

不过短期之内,世界上需要更多全栈的技术人员。
https://www.tgoop.com/SergeiStrelec/105

俄罗斯人开发的英文版Windows PE系统,包含很多工具。

国内的微PE很不错,只是工具不够多,双系统修复引导的工具不好用,等我有空试试俄罗斯版本。
1👍1
今天在笔记本上测试Strelec的Win PE时,发现和微PE一样,把镜像直接放到Ventoy优盘中以Normal模式无法启动,需要选择wimboot模式才能进入,但是进入后分辨率太低,很多操作无法完成。

我试图用Rufus把镜像直接写入优盘,但是Rufus在执行操作前弹出了一个警告,让我怀疑俄罗斯版的Win PE带有恶意软件。等写完后,Windows 11自带的杀毒软件弹出了一大堆报警,这加重了我的怀疑。

此时我感觉自己的系统被污染了,于是打算开启Security Boot,并恢复系统。但是重启后又发现开启Security Boot无法进入Linux系统,于是又把这个选项关了,当我再次进入Linux系统后,发现Windows系统盘和数据盘都被加密了。

进入Windows系统,发现C盘和D盘都有一个醒目的感叹号,我更进一步认为系统中毒了,赶紧把网络给断了,但是开机启动项和任务管理器都没有什么异常,快速扫描病毒也没有任何发现。

我从控制面板找到“BitLocker驱动器加密”,也无法解锁。

最后在csdn搜到一个解决方案:以管理员权限运行Power Shell,执行manage-bde -off C,然后对D盘执行相同的操作,稍等片刻即可解锁。

Rufus弹窗好像是因为Security Boot有个什么漏洞,等俄罗斯版的PE更新并没有提示后我再用吧。
快递新规让我重新想起一句话,“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执法”。

政府是为了降低效率以创造更多的就业,还是想倒逼企业快速推动机器代替人工呢?

当我选择京东或顺丰时,我就是想当面签收。当我选择拼多多时,我根本不想让他们因为一点小事打电话。

现在作为用户都没有选择了,未来一段时间非京东、顺丰的快递都不敢买了。
在Will Durant的《文明的故事6:宗教改革》中看到一段话:

科学给予人越来越大的力量,反而使人越来越微不足道;它改进了人的工具,但疏忽了它的目的;它对人类终极的起源、价值与目的,不发一言;它并未赋予生命、历史以意义或价值,这些是不因死亡或历史而取消的。
1😢1
在Linux Mint 21.3上通过apt安装的mpv播放器有一些bug,我到mpv官网和github看了下,发现apt装的确实是老版本,官网推荐的是mpv-build或者第三方做的安装包。

我先是尝试使用fruit.je为Debian Bookworm编译好的版本,最后因为依赖原因安装失败。

今天下午有点闲暇,于是考虑花上一点时间把这个程序编译一下。

编译的时候又遇到meson版本太低的问题,但是通过apt无法安装更新的版本,找chatgpt问了下,最后通过pip3把这个包的新版本装上了。

处理器有6核12线程,我开了10个线程,没想到几分钟就结束了。

可能是过去碰壁太多了,我总是把问题想的太难了,因此轻易不会去尝试。

https://github.com/mpv-player/mpv-build
https://youtu.be/t2bVItkJE_c

我第一次买树莓派大概是在2014年,买的是树莓派1B+,但当时使用桌面系统过于卡顿,我对于Linux命令行又不太熟悉,于是就闲置了,对于略微升级的2B也毫无兴趣。

等到2016年,我又试图用它下载电视剧(使用usb无线网卡),但是发现网络传输速度慢的很,当时树莓派3B升级明显,于是又买了3B。

之后除了用来下载视频,我还用它通过crontab调用omxplayer定时播放大海的声音、经济学人、权力的游戏有声书,有时候会随机播放我整理的音乐。

到2019年又买了树莓派3B+,疫情时又接连买了二手的3B、3B+、4B,全新的树莓派400。我用它们做emby服务器和kodi播放器,当时考虑可能要送人,可能家里用两个公司用两个,所以囤了这么多。

我很喜欢树莓派400,在树莓派价格翻倍后,我卖掉了三个品相不错的树莓派,又买了两个二手树莓派400。

树莓派最大的好处是软硬件都非常的稳定可靠,操作系统兼容性好,至今我的树莓派1B+都可以运行,只是我想象不到它的应用场景。

我对树莓派5B并不感兴趣,也许我以后都不会再淘树莓派了,但我还会关注其它电子产品。
2025/07/13 22:32:27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