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昨晚睡前,听刘景源讲《温病学》第25集时,讲到一个案例。

大约1985年,​他去长治讲课时,有个医生(是他们学校的毕业生)请他讲一个特别普通的方剂(宣白承气汤)。之所以提这个要求,是因为有个患肺炎的女病人,“喘、昏迷”,按照西医的手段用各种抗生素加输液治了十多天,始终是昏迷不醒、高烧不退、喘得厉害,西医就请这个中医会诊,他发现病人肚子特别硬,一问才知道病人住院以来就没大便,就想起了宣白承气汤了,吃了一副大便就下来了,然后病人就清醒了,两剂药热就退到正常状态了,医院的西医都挺吃惊。后来又收了一个病人,西医诊断为阻塞性肺炎,还是用的这个方,还有效。

​我感觉中医有点像小公司的技术人员,几乎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至少能找到解决的方向。西医则有点像大厂的技术人员,专业性比较强,知识面有点窄,只能解决专业领域内的复杂问题。

​不过小厂的技术人员,水平也良莠不齐,因此找到一个明白的中医大夫也不容易。
群晖很难充分满足我的使用需求,我希望把百家讲坛节目按年、主讲人、主题分类,通过创建soft link对节目分类,但是群晖不支持symlink,即使在Linux系统创建好也存不上去,真是鸡肋!

之前发现在夸克下载的长文件名的文件也不能存到群晖上去,必须修改文件名。

为了更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只能自己去搭建基于Linux的NAS服务器了。

这也有可能是我当初在群晖初始化文件系统时,错误选择的限制。
在夸克网盘下载了1.7万(实际17026)本Kindle电子书,因为文件名太长无法备份到群晖,所以写了个程序对所有文件重命名。

https://pan.quark.cn/s/b4fa81df3a72

改名后发现少了32个文件,去重后总文件数变成了16994个,也就是说可能是夸克删了其中6个文件,最后发现缺少的这些书目

A00416, A00418, A00646, A04795, A07875, A08970

不知道书名是什么。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百家讲坛,罗大中的《大国医》,第一集讲到了清代的温病医生王孟英。

其中提到一些温病的表现很像伤寒,普通医生和患者都倾向于按照伤寒来治疗,结果病人状况越来越糟糕。王孟英会苦口婆心地跟患者解释为何应该使用他的方案,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感觉病人可怜。

​对症治疗是容易的,解释清楚为什么这样治是很难的。​在AI的帮助下,解释清楚治疗策略应该会越来越容易。
郝万山认为情绪会决定人生,对于“怎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他给出了这些建议:

①多读书,增智慧
②多感恩,少怨恨
③多宽容,少计较
④要淡泊,不贪心
⑤保持四种状态:专注、愉悦、放松、理智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AI和机器人在快速迭代,给人的感觉是不论是都努力工作,物价都会越来越低,钱也会越来越难赚。

​这样的话,考虑下如何帮助社会更合理的配置资源,可能会带来更高的回报。我预测远程工作在未来两年会逐步普及。

​当然政府的货币政策肯定会越来越宽松,让大多数人都能活下去。(人们也会逐渐团结起来,努力改变政府的分配方式,提高社会福利)
买了个西数HC550企业盘,用来整理百家讲坛和其它视频,买了个绿联的12V2A号称最大支持24T机械硬盘的硬盘盒,怕供电不足又额外买了绿联12V3A的电源。

刚开始我只用3A的电源,但是在大量复制文件时,出现过两次掉盘。(虽然是铝合金的,但我怀疑是散热的问题)

后来换成了原装的电源,使用了几天,但是没有那么大强度的复制文件,也没再掉过盘。

钱韦德在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中,拿类似这个截图说明,大容量企业盘需要用超过2A的电源。

但是电脑的USB 3.0口也有5V供电,最大功率4.5瓦,加上12V2A电源足以满足硬盘的最大需求。5V是用来传输数据的,即使电脑USB口最大功率不够,也不至于损伤硬盘。

所以我认为如果作为外接硬盘来用,使用绿联的12V2A硬盘盒的原装电源就够了。
昨天看了2022年百家讲坛中王国玮的《传奇古方》第一集“醒脑开窍的安宫牛黄丸”,讲得并不算太好,但我看完后还是上网搜了下,发现一丸3g要800多块,其中的牛黄、犀角比黄金还贵。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安宫牛黄丸方”的介绍如图。

方舟子认为,安宫牛黄丸中名贵的牛黄(牛的胆结石)和犀角/水牛角并没有治病的成份;​其中朱砂中的汞、雄黄中的砷,可能导致慢性重金属中毒。

主流的中医发展到现在,还停留在抄方阶段。如果古方有效,他们就应该把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如果药物无效,那就不应该再做宣传。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看到微信公众号上海经信委昨天发的一个视频“总台央视记者探访上海人形机器人超级工厂 具身智能迈向量产时代”。youtube上有个节选版,把后一半删了,国外网友对中国制造的态度在潜移默化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是前华为的天才少年彭志辉,和宇树的老板王兴兴都是九零后,他们现在做的事,就是我当初的梦想。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2557586

阮一峰本周周刊提到了DeepSeek,因为国内开花国外香,暗涌Waves公众号在24年七月有一篇《揭秘DeepSeek:一个更极致的中国技术理想主义故事》,还有23年五月的《疯狂的幻方:一家隐形AI巨头的大模型之路》,被翻译到国外了Deepseek: The Quiet Giant Leading China’s AI Race

上面链接是Hacker News上的网友讨论。
看了一集纪连海的《正说清朝二十四臣》,这一集讲的是和珅。和珅在九岁时父母双亡,在贵族学校受人排挤,特别擅长察言观色。除了学习满、汉的课程外还学了蒙语和藏语,私下收集乾隆的诗词文章、模仿他的笔迹。

当时一位高官英廉儿子和儿媳都死了,只剩下一个孙女,他整天为孙女的前途担忧,很早就在学校帮助孙女找对象,并且在咸安宫官学注意到了和珅,他看中和珅老成、稳重、聪明、机智、工作能力强、喜怒不形于色。在和珅满十八岁后,就把孙女嫁给了他。

婚后第二年,和珅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科举制考试范围非常窄,只考朱熹注的四书五经,因为和珅博览群书,连举人也没考上。之后他​凭借满洲人的特权,凭祖上的功绩直接做了官,三年后又到皇家仪仗队工作。一次有个犯人逃到缅甸去了,乾隆引用《论语》问了三遍谁应该承担责任,没人回答,最后和珅引用《论语》做了回答,吸引了乾隆的注意。之后几年快速升迁,32岁就成了多个部门的一把手。

纪连海举了一个例子,讲为何很多工作必须和珅来做。乾隆七十大寿前,班禅发来亲笔信,但是满朝文武没人看得懂藏文,最后只得把和珅找过来,和珅看过后说,班禅打算带着喇嘛过来祝寿。之后英国派马葛尔尼要求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也是和珅接待的。

了解到相关史实后,我发现现在的困境跟过去有点像。学校教的很多技能难以满足社会上的需求,所有人都在更加依赖AI,就像乾隆非常依赖和珅这个全才一样。

Harari在《Nexus》一书中担心AI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也许和珅和乾隆的故事,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比尔盖茨在上个月的博客My favorite book on AI 强力推荐了<The Coming Wave>这本书。

我发现我在七月份就下载过,但是却没留下任何读书笔记或评论。当时有可能是看李飞飞的传记时,顺藤摸瓜找到的,因为奥巴马曾推荐过这两本书。

Hacker News网友对这本书评价也不高,有位网友说作者表达能力跟gpt3.5差不多,多位网友说书上前后矛盾很多……而且大家对未来是比较悲观的。

我感觉现在的争论就像易中天讲的“儒道之争”。
Know Thyself
比尔盖茨在上个月的博客My favorite book on AI 强力推荐了<The Coming Wave>这本书。 我发现我在七月份就下载过,但是却没留下任何读书笔记或评论。当时有可能是看李飞飞的传记时,顺藤摸瓜找到的,因为奥巴马曾推荐过这两本书。 Hacker News网友对这本书评价也不高,有位网友说作者表达能力跟gpt3.5差不多,多位网友说书上前后矛盾很多……而且大家对未来是比较悲观的。 我感觉现在的争论就像易中天讲的“儒道之争”。
一方面听说政府债挺多,地方政府有不择手段创收的动力,另一方面又听说从24年七月起所有事业编统一提高工资大约500块以促进消费。对于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我很难产生稳定的预期。

​我过去是对技术比较有热情的人,但是在AI和市场的快速冲击下,我快速的失去热情。

前两天看老梁在《经济现象“等鱼死”》中说,这两年很多人都说“熬着,活下去就行”,等同行被淘汰出局后,自己可能会舒服些。这个道理,跟前些年,王兴引用《孙子兵法》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以及一些企业家说的“不下牌桌”,都是类似的。

​但是对我来说,未来把我挤下牌桌的,可能不是某个人,而是AI和市场,不远的未来我所做的事就会被AI代劳。我考虑以后花更多时间学习技术之外的东西。在技术上,边际收益递减,并且很多技术费了不少工夫研究出来,却很难用上几次。
我计划从Glossika Mass Sentences中,再挑两个小语种学习一下。

这套教材每种语言包括3000个句子,其中一个录音先讲一遍英文再讲两遍小语种,还有一个录音讲一遍英语间隔一段时间让用户思考对应的小语种然后再公布结果,还有一个音频只包含小语种。还有一个音频文件夹按天给用户做了复习计划,会通过短期内多次重复之前学过的内容让学习者留下印象。

作者认为,应该按照大脑记忆的规律去学习语言,先听懂、再会说,最后再去认、去写。这跟我们过去的“哑巴英语”完全不同,我想要试一下。

即使AI将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也不会剥夺我学习中的乐趣。我想要看俄剧《爸爸和他的女儿们》、《不要漂亮要幸福》……我对之前的机翻很不满意,不知道现在的AI翻译怎么样。
Pimsleur的学习方法,跟Glossika的很相似。

过去长时间盯着屏幕,正好想解放双眼。按照他们的方法,光用耳朵听,就有可能学会外语。
https://x.com/elonmusk/status/1879531470886465545

马斯克Boss直聘:我们不关心你去哪儿上过学或者是否上过学、在什么名企工作过,只关心你的代码怎么样。
我过去说,未来软件开发的需求可能会越来越少,但是像电工一样去排查软硬件问题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张银奎在《软件调试》第二卷前言说,“(软件)复杂度飞升导致的结果是软件的瑕疵增多,测试团队难以发现所有的Bug,于是越来越多的软件带着Bug发布。产品期瑕疵的增多催生了一个新的角色,那就是调试工程师。”

软件行业的电工,就是调试工程师,这符合我对自己的定位。这个岗位也不会卡年龄,因为年龄越大,见识越多。
2025/01/21 09:57:36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