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古人相信“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着地球运转。从地球上看,太阳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天球”上围绕地球运行,其轨迹就是所谓的“黄道”。古人将黄道均分为十二份,每一份区域附近都有一个星座,合称“黄道十二宫”,在英语中被称为zodiac。

zodiac来自希腊语,派生自词根zo-(动物),由指小形式加形容词后缀-ac组成,字面意思是“小动物组成的(圆环)”。同根的有zoo(动物园)、zoology(动物学)等。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黄道是一个倾斜的圆环,一端向北倾斜,一端向南倾斜。在巨蟹座(Cancer)附近,黄道的位置最靠北。太阳运行到这里时,正好是夏至,地球北半球天气最热。在摩羯座(Capricorn)附近,黄道的位置最靠南。太阳运行到这里时,正好是冬至,地球北半球天气最冷。

在英语中,这两个极限位置就被称为tropic。来自希腊语,派生自词根trop-(回转),字面意思是“回转的(位置)”。也就是说,到了这个位置,太阳就要开始向南或向北“回转”了。黄道的最北端就是the tropicof Cancer,最南端就是the tropic of Capricorn。

现在我们知道其实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与黄道上的tropic所对应的是地球上的回归线,也就是太阳光在地球上的直射点所能到达的南北两个极限位置。所以tropic在现代科学中就表示地球上的“回归线”。the tropic of Cancer是“北回归线”,the tropic of Capricorn是“南回归线”。

由于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就是热带,所以tropic又衍生出“热带”之意。常采用复数形式tropics,因为热带地区由两条tropic(回归线)组成。比如:
In the tropics, there are many passionate beauties.
在热带地区有很多热情奔放的美女。

tropic派生出形容词tropical,加了形容词后缀-al,意思是“热带的”,比如:
Who could resist the seductions of the tropical island?
谁能不为这个热带海岛的魅力而倾倒呢?
横跨亚欧的土耳其共和国前段时间大张旗鼓地开展更名活动,要将英语国名从Turkey改为Türkiye。

据悉,土耳其政府已正式开始与联合国交涉,希望能获准在所有国际正式场合用Türkiye代替Turkey。尽管联合国方面至今不置可否,但土耳其外交部已悄悄将其官方网站和文件上的国名改为Türkiye。

Türkiye来自土耳其语,意思是“突厥人的国家”。而英语单词Turkey来自拉丁语Turchia,意思是“突厥人的土地”。

Turkey在英语中,除了表示“土耳其”外,还表示“火鸡”。火鸡的英文名turkey其实就来自土耳其的国名Turkey,本意是“土耳其鸡”。

15、16世纪的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是连接欧亚的重要贸易枢纽,很多商人在那里销售来自非洲的商品,其中就包含一种产自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大型鸟类。这种鸟被葡萄牙人叫做guinea fowl(珍珠鸡),在土耳其被改称为Turkey cock(土耳其鸡),销往欧洲各国。因此在英语中简称为turkey。

当西方殖民者发现美洲大陆时,发现当地印第安人饲养的火鸡很好吃,于是将其引进欧洲,成为欧洲人家庭中的一道常见美食。由于火鸡的长相与Turkey cock相似,并且其流通线路要经过当时土耳其人控制下的北非,所以就把火鸡也称为turkey。西方殖民者来到北美洲后,也将喜欢吃火鸡的饮食习惯带了过来。因此在北美感恩节上,火鸡成了最常见的菜肴。

火鸡给人呆头呆脑的感觉,所以在美国人口语中,turkey还含有“笨蛋、失败之作”的意思。由于土耳其的英文名Turkey和火鸡完全一样,所以在西方媒体中,土耳其常被调侃为“火鸡国”。

土耳其人素来好面子,一心想复兴“奥斯曼帝国”的昔日荣光,对Turkey这个名称自然是越看越别扭,最终做出了更改英文国名的决定。

土耳其这次“更名”最大的掣肘恐怕是书写法:土耳其新国名“Türkiye”中的“ü”并非常用的拉丁字母,这会让出版、新闻报道等需要涉及输入法的文字工作变得非常麻烦。作为折衷,ü可能会用拉丁字母u代替。
university来自古法语,源自拉丁语,由前缀uni-(一)加词根vers-(转)及名词后缀-ity组成,字面意思是“转到一起,成为一体”,引申为“团体、社团”,与universe(宇宙,天地万物)同源。

在中世纪时期,欧洲教会成为古代文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传播者。在12、13世纪期间,一些教会牧师走上街头,向民众宣讲自己的研究心得,成为最早的讲师。其中那些富有真知灼见而有口才出众的讲师周围逐渐聚集了一批学生,定期前来听课。一些知名大教堂所在地区形成了知名的学术中心,拥有多名教师和数百名学生。

随着人数的增加,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教师和学生自发组成一种类似于行业协会的公会,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这种公会在拉丁文中被称为“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意思是“community of masters and scholars”(专家学者社团),简称universitas,意思是“团体、集合体”,1228年在教皇颁布的敕令中首先使用。这就是university的来源。

由此可见,university原本指某地从事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专家学者社团,包含了很多行业和专业,所以它指的是包括很多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比如:
She goes to Peking University.
她上北京大学。

college也来自拉丁语,由前缀com-(一起)和词根leg-(选择、采集)组成,字面意思是“选择到一起的人”,与colleague(同事,同僚)同源,本意是指“由同行组成的社团”。

中世纪大学最初并没有集中的校舍,由学生自行解决食宿问题。后来,为了解决贫困学生以及外地学生的食宿问题,一些私人捐赠的慈善机构出现,为特定大学生群体提供住宿机构。由于住在同一家住宿机构的大学生通常都是同一个行业的,毕业后很可能成为colleague,所以这种机构以及住在里面的学生以及教师构成的群体就被称为college(学院,由同行组成的社团)。

college原本仅表示university(综合性大学)中的一个学院,比如:King's College of Cambridge University(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后来college还用来表示独立的教育机构,如专科大学、职业教育学校,比如:Royal College of Art(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在泛指抽象的大学概念时,可以用university也可以用college。英国人更偏爱university,而美国人更偏爱college。比如:
My son has gone away to college.
我儿子上大学去了。
He studied maths at college.
他在大学里学过数学。
在希腊神话中,天神乌拉诺斯(Uranus)是大地女神盖亚通过单性繁殖所生,诞生于盖亚的指尖,掌管天空。后来,在爱神厄洛斯的影响下,盖亚与乌拉诺斯进行两性繁殖,生出了众多神灵。所以乌拉诺斯既是盖亚的儿子,又是她的丈夫,他们的后代主要包括十二个泰坦神、三个独眼巨人与三个百臂巨人。因为这些神灵都是乌拉诺斯的子女,所以乌拉诺斯自然就成为了第一代神王。

希腊神话有个规律,那就是儿子推翻父亲上位,而父亲则想方设法避免此事发生。乌拉诺斯的做法非常简单粗暴,直接把他和盖亚所生的所有孩子都塞回盖亚体内,不让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时间长了,盖亚实在忍受不了,就号召孩子们起来反抗。其他孩子慑于父亲淫威,不敢有所表示,只有最小但是最强壮的儿子克洛诺斯答应帮助母亲推翻父亲。

盖亚交给克洛诺斯一把锋利的石镰刀,让他埋伏好。等到乌拉诺斯在盖亚身上再次发泄淫威时,克洛诺斯手持镰刀,一刀就割断了乌拉诺斯的命根子。乌拉诺斯惨叫一声,逃之夭夭,从此再不敢靠近大地女神。天和地就这样实现了分离。

Uranus来自拉丁语,源自希腊语Ouranos,本意是“天空”,由词干uran-(天)和名词词尾-us构成。英语中表示“天”的词根uran-就来源于此。

1781年,德国天文学家赫瑟尔首次发现一颗新行星,便用Uranus命名,中文译为“天王星”。8年后,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首次从沥青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化学元素。为了纪念赫瑟尔所发现的新行星,也以Uranus来命名,称为uranium,这就是用于制造核裂变的常用元素铀。

由词根uran-衍生的还有uranology(天体学),由词根uran-加上表示“学科”的-logy组成,字面意思是“关于天体的学科”。
1516年,英国政治家、空想社会主义者、作家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爵士发表了名著《乌托邦》。

莫尔在书中描绘了一个神奇的“乌托邦”(Utopia)。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通过公共选举产生。

utopia来自希腊语,前缀u-来自希腊语中的罕见否定前缀ou-(不),中间的词根top-表示地方,末尾的-ia是名词后缀,整个单词的字面意思是“乌有之地,不存在的地方”。

今天utopia一词一般用来比喻想象中的理想社会,相当于汉语中的“世外桃源”。比如:
We weren't out to design a contemporary utopia.
我们不想去设计一个当代乌托邦。

utopia派生出形容词utopian,附加了形容词后缀-an,意思是“乌托邦的”,引申为“空想主义的,理想化的”。比如:
He was pursuing a utopian dream of world prosperity.
他怀揣着一个实现世界繁荣的乌托邦之梦。

utopian转作名词表示空想家、空想主义改革者,比如:
Kennedy had no patience with dreamers or liberal utopians.
肯尼迪没有耐心去应付梦想家或自由主义空想家。

词根top-(地方)来自希腊语topos(地方),在英语中派生了不少与“地方”相关的单词。比如topic(题目,话题),来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篇著作的标题《Ta Topika》(平凡小事)中的Topika,本意是“地方的,本地的”,转做名词表示“地方上的小事、日常琐事”,后来引申为“要讨论的事情、话题”。

含有词根top-(地方)的还有toponym(地名),后半截onym也是希腊词根,表示“名称”,和日耳曼单词name(名字、名称)、拉丁词根nomin-(名称)同源。

含有词根top-的还有topography(地形学,地形地貌)。第二个词根graph-表示“写、画”,末尾的-y是个名词后缀,在这里表示某种行为的方法和结果。topography的字面意思是“描绘某地的方法和结果”,所以既可表示“地形学”(描绘某个地方的方法),也可表示某地的地形地貌(描绘某个地方的结果)。
人类对付新冠病毒以及其他传染性病毒的基本手段就是大规模接种疫苗,从而获得对病毒的免疫力。在英语中,疫苗被称为vaccine,是英国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最先发明的。

18世纪时,英国流行一种叫做“天花”(smallpox)的传染病,夺去了很多人的性命。英国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在调查研究如何治疗天花时,偶然发现在牧场工作的挤奶女工很少染上天花。

他研究后发现,牧场中的奶牛也会得天花,导致皮肤出现脓包(cowpox,牛痘)。挤奶女工接触牛痘脓液后,会染上轻微的天花病,对健康并无大碍,反而对天花病毒获得了免疫力。

琴纳受此启发,从奶牛牛痘中提取脓液,将其接种至人体,使接种者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这种用来接种的牛痘脓液就是人类历史上发明的第一种疫苗,被琴纳称为vaccine virus(来自奶牛的病毒),后来被简略为vaccine,用来泛指各种疫苗。

vaccine来自拉丁语,由词根vacc-(奶牛)加形容词和名词后缀-ine组成,字面意思是“来自奶牛的(病毒)”。现在,vaccine泛指各种疫苗。比如:
There is no vaccine against HIV infection.
现在还没有防艾滋病病毒传染的疫苗。

vaccine派生出动词vaccinate,意思是“给……接种疫苗”,常用被动式。比如:
All the children were vaccinated against smallpox.
所有孩子都接种了天花疫苗。

vaccinate的动名词形式vaccination,表示“接种疫苗”这个行为本身,比如:
Anyone who wants to avoid the flu should consider getting a vaccination.
任何希望避免患流感的人都应该考虑接种疫苗。
美英法德等西方国家常自诩为“文明”和“人权”的守护者,但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他们的老祖宗不过是一群野蛮人,烧杀劫掠的事情没少干。英语单词vandalize(肆意破坏)就记录了西方人祖先所犯下的一桩罪恶。vandalize来自Vandal(汪达尔人),字面意思是“像汪达尔人破坏罗马城那样肆意破坏”。

汪达尔人是古代日耳曼民族中的一个分支,其名称Vandal来自日耳曼语,和wander(漫游)词源相关,本意可能是“漫游者”。在欧洲民族大迁徙时期,汪达尔人南下袭扰西罗马,最终在北非今突尼斯地区建立了一个汪达尔王国。

公元455年,盘踞在北非的汪达尔人乘西罗马帝国宫廷内斗之际,入侵并占领了罗马城,在罗马城中进行了历时两周之久的大肆掠夺和破坏活动。他们将罗马城中所有能搬上船的金银财宝统统搬走,甚至连神庙上的镀金瓦片也都揭走。原本是欧洲文化中心的罗马城遭到严重破坏,大批珍贵文物被劫走或损坏。

汪达尔王国于公元533年被东罗马军队攻陷,国王被关押在君士坦丁堡,大部分人口被发配至东罗马帝国各处。从此汪达尔人作为一个民族从历史中消失了,但他们在罗马城所犯下的滔天罪恶却永远不会被世人遗忘,其名称vandal变成了“肆意破坏者”的代名词。比如:
The rear window of the car was smashed by vandals.
汽车的后窗玻璃被破坏者打碎了。

vandal还派生出动词vandalize,意思是“肆意破坏公共或他人财物”,比如在街道上乱涂乱画,打砸门窗等行为。例句:
When I got back, my car had been vandalized.
我回来的时候,我的车子已经被人破坏了。

vandal还派生出名词vandalism,表示肆意破坏公共或他人财物的行为,比如:
In 1994, an 18-year-old American teenager living in Singapore with his father, was sentenced to caning for theft and vandalism.
1994年,一位和父亲住在新加坡的18岁美国青少年,因为偷窃和故意破坏公物而被判鞭刑。
著名美剧《好友记》(Friends)里面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桥段:乔伊成功地在一则公益广告中担任男主角,为此得意非凡。没想到在他泡妞时,女孩子们看到他身后的广告后,都赶紧逃之夭夭了。原来,他拍的是预防VD的广告,在广告中扮演一位得了VD的男人。

广告中的VD是“性病”的意思,是venereal disease的缩写。venereal源自古罗马神话中爱神维纳斯(Venus)之名,字面意思就是“与维纳斯有关的”,引申为“与性有关的,由性引起的”。比如:AIDS is a kind of serious venereal disease.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性传播疾病。

venereal由vener-和-eal两部分组成。vener-是Venus(维纳斯)的变化形式,末尾的-s在元音字母前音变为-r,第二个元音字母u音变为e。后半截-eal等于形容词后缀-al,表示“与……相关的,由……引起的”。

Venus在拉丁语中的本意是“爱、欲望”,由词根ven-和名词后缀-us组成。词根ven-最终源自原始印欧语词根*wen-(渴望,努力争取),同源单词还有win(赢得,努力获得)。

派生自Venus的还有venerate(崇拜、尊崇)。前半截vener-是Venus的变化形式,在这里含义从“爱”引申为“崇拜”。后半截-ate来自拉丁语动词的过去分词后缀,在这里用作动词后缀,构成动词,表示“崇拜、尊崇”,比如:
His father venerated Chairman Mao.
他的父亲十分崇拜毛主席。

venerate的名词形式veneration,附加了名词后缀-ion,表示“崇拜、尊崇”这个行为本身,比如:
This statue is an object of veneration.
这座塑像是崇拜的对象。
villa来自意大利语,源自拉丁语,本意是“乡村房屋、庄园”。在古罗马时期,很多住在城里的贵族在乡村拥有自己的农场。因此,他们会在乡村修建房屋,给在农场干活的人居住,自己去农场巡视时也可以住在那里。这种乡村房屋就称为villa。

后来人们将有钱人在乡村修建的度假别墅也称为villa。比如:
Apart from their house in London, they also have a villa in Spain.
他们在伦敦有一座房子,此外在西班牙还有一座别墅。

village派生自单词villa,本意是“乡村房屋的集合”。很多个villa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village。

住在village里的人就是villager,比如:
I borrowed a water bucket from a villager.
我向村里的老乡借了一个水桶。

villain(恶棍)同样派生自villa,后半截-ain等于后缀-an,表示属于某地的人。villain字面意思是“属于villa的人“,原本指在古罗马农场干活的人,通常是奴隶或隶农。这些人地位很低,常常遭到贵族老爷的鄙视和呵斥。

由于这种阶级偏见,villain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浓厚的贬义色彩,并从社会地位的卑贱延伸至人品的卑贱,逐渐发展出“坏人、恶棍、流氓”等负面含义。比如:
Frank ran errands for a notorious local villain.
弗兰克为当地一个声名狼藉的恶棍跑腿。

villain还表示电影、戏剧或小说中的反派、反面人物,比如:
He have played more villains than good guys.
他饰演过的反派角色比正面角色多。

villain还表示带来危害的人或事物,比如:
Th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re the real enviromental villains.
工业化国家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
occupation派生自动词occupy(占据,占用,使忙于),字面意思是“占用某人的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忙碌的事情”,可以泛指一般意义上的工作、职业,比如:
Tell me your name, address and occupation.
告诉我你的姓名、地址和职业。
Car repairman was a common occupation in the 1980s.
在20世纪80年代,汽车修理工是一门很常见的职业。

occupation除了表示工作、职业外,还表示消遣,因为消遣同样也是“占用某人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比如:
Her main occupation seems to be online shopping.
网络购物似乎是她的主要消遣。
很多人在上班的时候会摸鱼划水,消磨时间,工作消遣两不误,这充分体现了occupation这个单词的丰富含义。

occupation派生出形容词occupational,意思是“职业的,与职业相关的”,比如:occupational disease(职业病),occupational injury(工伤),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职业安全和健康)。

vocation派生自词根voc-(呼喊、召唤),单词voice(嗓音、呼声)的词源,字面意思就是“神的召唤”。也就是说,vocation是老天爷召唤你去做的事情,是你命中注定要去做的“天职”。比如:
You missed your vocation——you should have been an actor.
你干错行了,你本该当演员。

vocation还表示一个人对于某项工作的禀赋、倾向和意愿,对“天职”的适应和热爱,比如:
He has a vocation for teaching.
他天生就是教书的材料。
She is a doctor with a strong sense of vocation.
她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的医生。

vocation派生出形容词vocational,意思是“职业的,与职业相关的”,比如vocational education(职业教育),vocational guidance(职业指导)。

occupational指“与occupation相关的”,vocational指“与vocation相关的”。虽然都可以翻译为“职业的”,其实存在微妙差异。比如,“职业病”应该说成occupational disease而不是vocational disease,因为vocation是你天生适合的工作,怎么会使人生病呢?

再比如,“职业教育”应该说成vocational education而不是occupational education,因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你更好地从事你的vocation,而不是随便一份occupation。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说法。
英国的正式名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主要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大部分组成。威尔士位于大不列颠岛的西部,英文名称Wales在英语中其实是“外国”的意思。

大不列颠岛的原住民是布列吞人,属于凯尔特民族,与欧洲大陆的高卢人同根同宗。盎格鲁、撒克逊等日耳曼部落侵占了不列颠东南部的英格兰后,原来的布列吞人大多逃亡至西部和北部山区。被布列吞人占据的西部地区就被日耳曼人称为Wales(威尔士),意思是“外国人住的地方”。

Wales中的词根wal-来自日耳曼语*walh,表示“外国人,非日耳曼人”,后面的-es是复数形式,单词的字面意思是“很多外国人”,转作名词表示“外国人住的地方”。同源的还有Gaul(高卢人),原本是日耳曼人对生活在高卢地区的凯尔特人的称呼。威尔士人和高卢人一样,都是凯尔特人,其典型特征是红头发。

历史上威尔士曾经是一个公国,最高统治者是prince(亲王),称为the Prince of Wales(威尔士亲王)。自1301年英格兰吞并威尔士之后,英国国王便将这个头衔赐予自己的长子。从此以后,给国王的男性继承人冠以“威尔士亲王”的头衔成为惯例,“威尔士亲王”便成了英国王储的代名词。

Wales的形容词形式是Welsh(威尔士的)。前面的wel-等于词根wal-(外国人,非日耳曼人),后面的-sh等于后缀-ish,表示“属于某个国家的”。Welsh的意思是“威尔士的,威尔士人的”,还可转做名词,表示“威尔士人,威尔士语”。

西方常见姓氏Welch(韦尔奇)其实是Welsh的变体形式,显然他们家祖上是威尔士人,所以以此为姓。叫这个姓氏的名人有通用电气公司的前CEO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

和Wales同源的walnut(胡桃、核桃),字面意思是“外国坚果、高卢坚果”。胡桃之所以得名walnut,是因为它原产于高卢地区。英国人为了与本土所产的榛子区分开,就称其为walnut(外国坚果、高卢坚果)。

Cornwall(康沃尔)地区位于英格兰的西南部地区,形如牛角,故此得名Cornwall。前面的corn表示“角”,后面的wall等于词根wal-(外国人)。整个单词的字面意思是“住在角形地区的外国人”,后来转做地名,表示这些布列吞人居住的角形地区。
人和人最大的差距是见识和格局。所谓“见多识广”,见的事情多了,自然就有了知识和智慧。英语词根wit-就反映了“见识”和“智慧”之间的这种关系。

词根wit-来自英国人的本族语日耳曼语,和来自拉丁语的常见词根vid-(见)同源,辅音字母w-v相通,t-d相通。词根wit-的本意是“看、见”,引申为“见识、智慧”,衍生出了不少与“看见”或“智慧”相关的单词。

词根wit-直接形成单词wit,表示“智慧、才智”,比如:
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吃一堑长一智。

wit还表示睿智的人在谈吐或写作中显露出来的“风趣、幽默”,比如:
His writing combines elegance and wit.
他的文章既典雅又风趣。

witness也派生自词根wit-,加了名词后缀-ness。字面意思是“看见、目睹“这个行为本身,引申为”见证、证明“,比如:
His good health is a witness to the success of the treatment.
他身体健康证明这种疗法是成功的。

witness还表示“目击者、见证人”,比如:
Police have appealed for witnesses to come forward.
警方呼吁目击者挺身而出。

witness转作动词表示“见证、作证”,比如:
Anyone who witnessed the attack should call the police.
目睹这次袭击的人都应向警方报告。

词根wit-的过去分词形式wis-,表示“已经见过”。词根wis-衍生出wise,字面意思是“已经见识过很多事情的,见多识广的”,引申为“明智的,英明的”,比如:
A wise mother never exposes her children to the slightest possibility of danger.
明智的母亲决不会让她的孩子置身于一丁点儿危险之中。

词根wis-还派生出抽象名词wisdom,字面意思是“见多识广的这种性质和状态”,引申为“智慧、明智”,比如:
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
经验为智慧之母。

wizard(奇才,巫师)同样派生自词根wis-,wiz-是wis-的变化形式,后面的-ard表示某种人。wizard的本意是“有智慧的人”,原本表示哲人、智者、有杰出才能的人。直到16世纪才产生了“巫师”的含义。
词根am-来自拉丁语,意思是“爱”。由它衍生出的amour,附加了抽象名词后缀-our。amour的含义和love一样,表示“爱”,但是常表示秘密的、不正当的男女之情。

amour来自法语,法国人生性风流,浪漫多情,所以amour含有浓郁的法式风情,常用来表示男女之间的“风流韵事”,比如:
Have you heard about his latest amour?
你听说了他最近的风流韵事吗?

amour派生出形容词amorous,后缀-ous表示“有很多……的”,所以amorous字面意思是“有很多amour的,与amour紧密相关的”,常翻译为“多情的,含情脉脉的,与男女之情相关的”,比如:
She gave him an amorous look.
她脉脉含情地看他一眼。

注意amorous的拼写,前面的amor-等于amour(爱),双元音字母ou变成了单元音字母o。其实amour在拉丁语和古法语中都拼写为amor,只是在英语中,末尾的元音变成了长元音[ʊə],拼写时用两个元音字母来记录这个长元音,所以变成了amour。当附加更多后缀时,末尾的元音变回短元音[ə],相应的,拼写上也要变回单元音字母。

amateur也派生自词根am-(爱),中间的at-来自拉丁语动词的过去分词后缀,等于-ed,在此表示动作,末尾的-eur是法语中的施动者名词后缀,等于拉丁语中的-or和日耳曼语中的-er,只不过发生元音音变,变成了双元音字母eu。amateur字面意思是“喜爱者”,进一步特指“业余爱好者”,比如:
The tournament is open to both amateurs and professionals.
这次锦标赛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均可参加。

业余爱好者的水平常常次于专业选手,所以还用来比喻“外行、水平低的人”,比如:
This work was done by a bunch of amateurs!
这项工作是一帮外行干的!

美国的墨西哥移民见面时往往相互称呼amigo(朋友),久而久之,美国人也常称墨西哥移民为amigo。这个词来自墨西哥人所讲的西班牙语,源自拉丁语名词amicus(朋友),最终衍生自词根am-(爱),字面意思是“友爱的人”。

常见的女子英文名Amy(艾米)和Amanda(阿曼达)都派生自词根am-(爱)。Amy来自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字面意思是“为人所爱者”。Amanda来自动词的未来被动分词形式,字面意思是“值得珍爱的”。
Android的本意是“人形机器人”。来自拉丁语,由希腊词根andr-(人类、男人)和后缀-oid(看起来像……的)组成,字面意思是“看起来像人类的”。据1751年版的《钱伯斯百科全书》记载,炼金术大师大阿尔伯特曾设计制造出一个为他服务的小人,用拉丁语称其为Androides。这就是Android的源头。19世纪后,该词开始大量出现于科幻小说中,用来表示外观似人的智能机器。

词根andr-源自希腊语名词andros(人类、男人)。来自该词根的还有常见男子名Andrew,含义是“充满男人气概的”。英文名Andy其实就是Andrew的昵称。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的英文名就是Andy Lau。

包含词根andr-的还有男子名Alexander,由alex(保护)和andr-的变化形式ander组成,字面意思是“人类的保护者”。名叫“亚历山大”的名人中,最著名的当属欧洲历史上四大军事领袖之首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他是当之无愧的“人类保护者”。

词根anthrop-(人类)和andr-词源相关,前面的anthr-是词根andr-的变化形式,d变成了th。后面的-op可能表示“眼睛、面孔”,所以词根anthrop-的本意可能是“面孔看起来像人一样”。

来自希腊语的单词在英语中常被用作专业术语,所以希腊词根andr-和anthrop-常用来构造各种学术术语,如androgen(雄性激素)、androcentric(以男性为中心的)、anthropology(人类学)等。后面接辅音字母时,中间会有一个元音字母,通常是字母o,这也是很多词根在构词时拼写变化的一个普遍规律。
一说起相机,很多人都会想起“佳能”(Canon)这个著名的日本品牌。关于这个品牌的由来,其实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佳能公司的前身是“精机光学研究所”,1933年成立。1934年,“精机光学研究所”发布了日本首款精密小型相机,取名为“KWANON”,意思是“观音”,当时的LOGO标识就是千手观音的画像。据了解,采用这个品牌名称的原因是公司的创始人吉田五郎信奉佛教,特别尊崇观音菩萨。

遗憾的是,KWANON这个品牌并没有一炮打响,因为西方人根本不理解这个单词的含义。因此一年后,佳能公司将其相机品牌更改为发音和KWANON十分接近的英文单词Canon。在英语中的含义是“圣典、标准、规范”,正好契合佳能公司希望成为世界标准及业界规范的企业愿景。

更换品牌名称后,佳能相机在欧洲市场销量大增,一跃成为世界著名品牌。因此,1947年,将公司名也变更为Canon相机株式会社,简称Canon。

canon来自古希腊语,原本指的是用作长度标准的小棍子,字面意思是“小棍子、芦苇”,与cane(手杖、藤条)同源。在基督教中,canon表示“正典”,是一批被公认为神所启示的书籍或著作,是在信仰和教义上具有绝对权威的书卷,是用来比较和衡量其他著作或教导正确与否的标准。

cane和canon的共同源头是希腊语名词kanna(芦苇)。英语词根can-/cann-(芦苇)就来源于此。芦苇的特点是细长、笔直,中间空心。因此,词根can-/cann-又含有“直棍子、管子”的意思。

含有词根can-/cann-的是cannon(大炮),由词根cann-(管子)加指大名词后缀-on构成,字面意思是“大管子”。

canal(运河、水道、沟渠)也由词根can-(管子)衍生而成,原本指的是“管道”。channel(海峡、通道、频道)与canal完全同源,只是发生了音变,分化成了两个不同的单词。

含有词根can-/cann-的还有canyon(峡谷),通常指两边是陡峭崖壁的峡谷,看起来就像是敞开的管道一样,故此得名canyon,字面意思是“大管道”。
在古罗马军队中,每十名士兵组成一个小组,在扎营时睡在同一顶帐篷中,吃饭时分享同一条面包。这十个人就称为company,由前缀com-(一道)+词根pan-(面包)+集合名词后缀-y组合而成,字面意思是“一起吃面包的一群人”。

由此可见,company原本指一起出生入死、同甘共苦的一群人。在军事领域,company表示步兵的建制单位“连”。14世纪时,company表示“行业工会”,后来表示“公司”。组成公司的不正是一起挣面包、一起分面包的一群人吗?

company还用作抽象名词,表示某人的“陪伴”,比如:
He had always enjoyed the company of women.
他一向很享受女人的陪伴。

companion和company同源,本意是“一起吃面包的人”,引申为“伙伴、朋友”,比如:
He was a good friend, a dependable companion.
他是个好朋友,一个可以信赖的伙伴。

来自company的还有动词accompany,前面的ac-是前缀ad-(去、趋近)的变体形式。accompany的意思是“去陪伴某人”,比如:
She agreed to accompany me on a trip to Africa.
她答应陪我一起去非洲。

accompany还表示为某人伴奏或伴唱,比如:
He accompanied her on the piano.
他用钢琴为她伴奏。

既然去公司上班是为了分一口面包吃,公司里面自然少不了吃面包的地方,就是pantry(食品间)。这个单词由词根pan-(面包)+t(指小名词后缀或动词过去分词后缀)+ry(=ery,表相关场所)组成,字面意思是“制作和存放面包的地方”。很多外企都有pantry,里面有各种点心和饮料,供员工们在工作之余享用。

在封建时期,贵族家中,只有长子有权继承爵位,那么其他儿子们如何养家糊口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贵族常会赏赐给他们一些地产或官职,作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来源。这种封地或封禄就称为appanage,由前缀ap-(=ad-,去)+词根pan(面包,食物)+名词后缀-age(表手段和工具)组成,字面意思是“用来提供食物、养家糊口的手段”。
在很多人心目中,农村人没有文化,性情粗鲁。然后,正如单词civilization(文明)对应于城市生活,英语中表示“文化”的单词culture也和农民及农耕生活紧密相关。

culture由词根cult-和名词后缀-ure组成。词根cult-来自拉丁语,本意是“旋转,来回转悠”,引申为“逗留,在某地耕作定居”,所以culture的本意是“耕作定居”这种行为本身。

原始人最初和其他野兽一样,只会采摘、渔猎。哪里有果实和猎物,他们就迁徙到哪里。后来人们学会了种植庄稼和驯养家畜,一些人就定居下来,开垦荒地种植庄稼,圈养家畜。这些人就是最早的农民,人类社会也因此进入了农耕时代。农民在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这种行为就是culture。

culture原本仅表示对农田、庄稼和家畜的培育。16世纪后,culture又用来比喻对人的培养和教化活动。19世纪后,该词含义进一步演变,可表示用来教化人的内容或人受到教化后的结果,即所谓的“文化”。比如:
White has always been a symbol of purity in western cultures.
在西方文化中,白色一向象征纯洁。

在考古学领域,人类在城市生活中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成果被称为civilization(文明),而在农村生活中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成果被称为culture(文化)。考古学家发现的古人类生活遗址,如果出现了城市,就称为“文明遗址”;如果没有出现城市,就只能称为“文化遗址”。

英语中表示“农业”的agriculture,就是在culture前加了词根agri-(田地),整个单词的字面意思是“在田地上的耕作活动”。

和culture同根的还有cultivate(开垦、培育)。可以分解为词根cult-(耕作、定居)+形容词后缀-iv(表能力和用途)+动词后缀-ate,字面意思是“使……变得适合耕作和定居”。原本指人们开垦耕耘某块土地,使其适合人类定居耕种,后来还表示栽培、种植庄稼,比如:
The people cultivate mainly rice and beans.
这里的人们主要种植稻子和豆类。

现在cultivate用来比喻对人才、情感、关系等的培养,比如:
How do we cultivate positive emotions?
我们该如何培养积极的情感呢?

词根cult-是词根col-(耕作、定居)的过去分词形式,后面的字母t就来自拉丁语动词的过去分词后缀,相当于英语中的-ed。

来自词根col-的还有colony(殖民地、殖民队伍)。可以分解为词根col-/cult-+形容词和名词后缀-on(相关的人)+名词后缀-y(表集合和场所),字面意思是“在某地定居耕作的人的集合和场所”,常特指古代去外地开荒拓土的队伍(殖民者)以及他们所开拓的土地(殖民地)。比如:
Australia was originally a British colony.
澳大利亚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

现在colony还用来表示有相同国籍、种族、职业或兴趣的一群人及其聚居区,比如:
They visited an artists' colony in Paris.
他们访问了巴黎的一个艺术家聚居区。
finance(金融)来自古法语,由拉丁词根fin-(终点、边界、终结)和抽象名词后缀-ance组成,字面意思是“某件事的终结、ending”。该词后来被用作财务领域的专业术语,表示债务的偿付、终结。直到18世纪时,finance才用来表示管理资金、财政的学问,即所谓的“金融”或“财政”。由此可见,finance的重点是对债务的管理。

fine(罚款)同样来自词根fin-,原本也表示“结束、终结”。含义也经历了与finance一样的变迁,由“结束、终结”引申为“为了结束某事而付出金钱代价”。缴纳罚款其实就是在破财免灾,终结麻烦。

当把债务、罚款这些麻烦事都搞定后,生活就会变得非常美好,这种状态在英语中就是fine(美好的,令人满意的),本意就是“终极的,完美的,不再有麻烦、缺陷或杂质的”。

词根fin-来自拉丁语,在英语中衍生出很多单词,比如final(最后的)、finish(结束)。在这里,词根fin-表示“终点”或“终结、到达终点”。

来自词根fin-的还有define(定义)。前缀de-的本意是“向下,掉,离开”,在这里用来加强语气。词根fin-表示“边界”,在这里转做动词表示“划出边界”。整个单词的本意是“彻底划出边界、使边界和轮廓清晰”,比如:
The man was sharply defined against the sky.
那个男人在天空的衬托下显得轮廓分明。

define引申表示“定义、界定”某个抽象事物。比如:
The term 'Internet celebrity' is difficult to define.
“网红”这个词很难定义。

当确定了某个事物的边界后,就是definite(确定的、明确的)。后缀-ite来自拉丁语动词的过去分词后缀,相当于-ed,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所以definite字面意思就是“已经define了的”,所以是“确定的、明确的”,比如:
He didn’t give us a definite answer.
他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答复。

当一个事物具有明确的边界时,就说它是finite(有限的),比如:
The resources of our planet are finite.
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当一个事物没有边界时,就是infinite(无限的),比如:
The way to make a living is infinite.
要想谋生,有无数种方式。

finite和definite的字面意思都是“有边界的”,区别是finite仅表示某个事物有自己的边界,而definite多了一个加强语气的前缀de-,所以不仅表示某个事物有边界,还进一步强调这种边界使得它和其他事物及背景明显地分离,所以是“明确的、确定的”。
George来自希腊语,由词根ge-(地球、大地)和词根org-(工作、干活)组合而成,字面意思是“在地里干活的人”,即农夫。

词根ge-来自古希腊,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Gaia(盖亚)中的gai-就是词根ge-(大地)的变化形式。

这个词根后面常跟元音o组成它的组合形式geo-,和其他词根组合构成了很多与“地球、大地”相关的专业词汇,比如:
geography(地理学),字面意思是“描绘大地的学问”;
geometry(几何学),字面意思是“测量大地的学问”;
geology(地质学),字面意思是“关于大地的学问”。

词根org-(工作、干活)来自原始印欧语词根*werg-,与来自日耳曼语的work同源,只不过开头的辅音字母w脱落了,末尾的辅音字母g-k相通。
词根org-衍生出organ(器官),字面意思是“工作单元”,即能执行特定功能的基本结构。

organ还进一步派生出organize,字面意思是“使成为一个工作单元”,引申为“组织、使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比如:
The workers were not organized well.
这些工人没有好好组织起来。

organize还可以引申为“安排、筹备”某项活动,比如:
They organize parties for singles.
他们为单身者组织聚会。

organize进一步派生出名词organization,既表示“组织”行为本身,还表示“组织”的产物,比如:
He will help us with some of the organization.
他将帮我们做一部分组织工作。
The organization is rotten to the core.
这个组织腐败透顶。

George有一个同源单词georgic(田园的,田园诗),前面的georg-等于George,在此取其本意,表示“在地里干活”。整个单词的字面意思是“与农活相关的”,进一步引申为“田园的,与田园生活相关的”,比如:georgic poem(田园诗)。
symbol(象征、标志)来自希腊语,由前缀sym-(一起)+词根bol(扔、投掷)组合而成,字面意思就是“扔到一起的东西”。很多人都很困惑,“扔到一起的东西”为什么就是“象征、标志”呢?要理解这个问题,先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的“虎符”。

虎符是中国古人用来调兵遣将的令牌,分为左右两半,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皇帝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
虎符最早用竹制成,后来常用青铜或黄金制作。为了防止伪造,虎符的左右两半设有凹凸机关,两符相合,则为真品。这就是“符合”一词的来源。

虎符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不过这种智慧并非我们中国人独家所有,古希腊人很早就出现了类似虎符的信物,称为symbolon(符木,tally sticks)。这种信物用木头或其他材料制成,一分为二,由双方分别保留,使用时拼合到一起以验证真伪。

symbolon广泛地应用于古希腊人的生活。比如在经济领域,symbolon相当于借条,在上面刻有借贷信息,借贷双方各持一半,日后凭此信物来清偿债务。在政治领域,symbolon可用作结盟或立约的信物,在上面刻有相关信息,双方各持一半,日后凭此信物来履行约定。

由于这种符木一分为二,使用时需要拼合到一起,所以在希腊语中被称为symbolon(扔到一起的东西),英语单词symbol就来源于此。由于符木是一种信物,蕴含了特定信息,所以引申出“符号、标志”等含义。比如:
Do these symbols have any particular significance?
这些符号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由于symbol象征着特定的身份、权利,所以引申出“象征、象征之物”的含义,比如:
The dove is a universal symbol of peace.
鸽子是和平的通用象征。
symbol派生出动词symbolize,表示“象征、代表”,比如:
The lion symbolizes courage, strength and authority.
狮子象征着勇气、力量和权威。
2025/02/04 14:05:14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