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蛋挞报的创立者,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聊几句。
前几年刚来电报的时候,曾有朋友感叹,电报作为社交平台的吸引力不足。由于受到翻墙限制,简体中文活跃用户并不占多数;当时可供订阅的中文频道也屈指可数。虽然自知能力有限,但内心想要为这个社区做点什么的感受是真切的,于是就有了这个频道。
蛋挞报的前身是“品葱搬运工”,主要负责搬运和备份发布在旧品葱网站上的文章和讨论。旧品葱网站消失后,我曾考虑过关闭这个频道,但思索再三决定继续。从那时起频道的选材逐渐扩展,最终成为以“分享阅读体验”为目标的个人频道,也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样子。
几年间我有幸见证了电报中文社区发展与进步的一面——社群构成比从前多元,也出现了更多优质的频道和群组。生活一直在继续,而我大概每隔几个月会问自己一次:“到底还要不要坚持做下去?“ 坦白说,这几年间我的心态一直在变化。从最初”用爱发电“的热血,到后来真正喜欢上阅读这件事。当初曾经以为坚持分享文章可以帮到别人,到头来却发现获益最大的是我自己,未尝不是一种幸运。相聚是缘,感谢各位读者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想对本频道的老读者说一句,衷心感谢你们长久以来的陪伴。
我期待着能和大家建立起某种共识,所以借此机会对频道进行一些简单说明。
前几年刚来电报的时候,曾有朋友感叹,电报作为社交平台的吸引力不足。由于受到翻墙限制,简体中文活跃用户并不占多数;当时可供订阅的中文频道也屈指可数。虽然自知能力有限,但内心想要为这个社区做点什么的感受是真切的,于是就有了这个频道。
蛋挞报的前身是“品葱搬运工”,主要负责搬运和备份发布在旧品葱网站上的文章和讨论。旧品葱网站消失后,我曾考虑过关闭这个频道,但思索再三决定继续。从那时起频道的选材逐渐扩展,最终成为以“分享阅读体验”为目标的个人频道,也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样子。
几年间我有幸见证了电报中文社区发展与进步的一面——社群构成比从前多元,也出现了更多优质的频道和群组。生活一直在继续,而我大概每隔几个月会问自己一次:“到底还要不要坚持做下去?“ 坦白说,这几年间我的心态一直在变化。从最初”用爱发电“的热血,到后来真正喜欢上阅读这件事。当初曾经以为坚持分享文章可以帮到别人,到头来却发现获益最大的是我自己,未尝不是一种幸运。相聚是缘,感谢各位读者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想对本频道的老读者说一句,衷心感谢你们长久以来的陪伴。
我期待着能和大家建立起某种共识,所以借此机会对频道进行一些简单说明。
1. 关于选材与更新
除接收投稿外频道选材随缘,“有趣”和“启发思考”是大致的选材标准,会尽量保证每周更新。
2. 关于阅读的意义
阅读常常是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去剖析一个话题的过程。既可以看作是一次突破次元壁的交流,也可以视为一个训练思维能力的机会。我们会遇到与自己观点相近的作者,也会遇到看法差异较大的人。作者 Mortimer J. Adler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建议,“读者在完成整个阅读工作前应该尽量避免回答那些关键性问题“。
这些关键问题包括:作者说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我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支持或反对的理由有哪些?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我是否能理解差异的存在、甚至尝试解释差异形成的原因?
当我们把“喜欢”或“不喜欢”这类朦胧感性的印象整理成一个个具体可查的理由时,我们也就完成了一次思考。
通过不断的阅读与思考成为更好的人,这是我理解的阅读的意义。
3. 关于推荐文章的标准
什么样的文章值得读?这是我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
我目前的方法是先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做主题阅读,再从四到五篇同主题的文章中挑选一篇推荐到频道。
除了“消息来源可靠”这条硬性指标外,我通常不会选择文笔过于煽情的论述性文章。前面已经提到,我分享的目的主要在于抛砖引玉、启发思考,而并非寻求共鸣、或输出“正确”的价值观。换句话说,一个观点、一段论述、一个故事,到底应该如何评价,最终将由各位读者给出答案。如果大家对某一话题感兴趣,不妨试着搜索更多相关材料进行比较,相信会更有收获。
4. 关于英文阅读材料
频道早期只发布中文内容,后来随着我阅读习惯的改变,接触到的英文材料逐渐变多,频道开始搬运英文文章。从先前的调查看,我知道本频道对英文阅读有需求的读者并不占多数。但受限于我的个人能力,无法同时完成搬运和翻译两项工作,因此选择直接搬运,希望各位读者谅解。
5. 关于评论功能
本频道从今日起试运行评论功能。恳请大家互相尊重,友善发言。如果各位就某话题有更好的参考资料,也欢迎大家把链接贴在评论区,供彼此交流学习。
除接收投稿外频道选材随缘,“有趣”和“启发思考”是大致的选材标准,会尽量保证每周更新。
2. 关于阅读的意义
阅读常常是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去剖析一个话题的过程。既可以看作是一次突破次元壁的交流,也可以视为一个训练思维能力的机会。我们会遇到与自己观点相近的作者,也会遇到看法差异较大的人。作者 Mortimer J. Adler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建议,“读者在完成整个阅读工作前应该尽量避免回答那些关键性问题“。
这些关键问题包括:作者说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我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支持或反对的理由有哪些?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我是否能理解差异的存在、甚至尝试解释差异形成的原因?
当我们把“喜欢”或“不喜欢”这类朦胧感性的印象整理成一个个具体可查的理由时,我们也就完成了一次思考。
通过不断的阅读与思考成为更好的人,这是我理解的阅读的意义。
3. 关于推荐文章的标准
什么样的文章值得读?这是我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
我目前的方法是先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做主题阅读,再从四到五篇同主题的文章中挑选一篇推荐到频道。
除了“消息来源可靠”这条硬性指标外,我通常不会选择文笔过于煽情的论述性文章。前面已经提到,我分享的目的主要在于抛砖引玉、启发思考,而并非寻求共鸣、或输出“正确”的价值观。换句话说,一个观点、一段论述、一个故事,到底应该如何评价,最终将由各位读者给出答案。如果大家对某一话题感兴趣,不妨试着搜索更多相关材料进行比较,相信会更有收获。
4. 关于英文阅读材料
频道早期只发布中文内容,后来随着我阅读习惯的改变,接触到的英文材料逐渐变多,频道开始搬运英文文章。从先前的调查看,我知道本频道对英文阅读有需求的读者并不占多数。但受限于我的个人能力,无法同时完成搬运和翻译两项工作,因此选择直接搬运,希望各位读者谅解。
5. 关于评论功能
本频道从今日起试运行评论功能。恳请大家互相尊重,友善发言。如果各位就某话题有更好的参考资料,也欢迎大家把链接贴在评论区,供彼此交流学习。
I’ve counseled hundreds of victims of gaslighting. Here’s how to spot if you’re being gaslighted|原文
#gaslighting #psychology #health
#gaslighting #psychology #health
Telegraph
I’ve counseled hundreds of victims of gaslighting. Here’s how to spot if you’re being gaslighted.
Gaslighting, explained. By Robin Stern Updated Jan 3, 2019 The term has been everywhere since Donald Trump’s inauguration, so much so that the Oxford Dictionaries named it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words of 2018: gaslighting. It hasn’t just seeped into our…
Forwarded from 豆瓣精选
国内对实验安全真的是毫不重视,说到底没把学生当人。我本科学校实验室里从来都是没有手套,没有护目镜。那个学校研究生搞高分子的好几个查出来白血病了,又怎么样了,正反怪不到学校头上。
telegra.ph/为什么实验室事故无法避免-10-25-2 source
telegra.ph/为什么实验室事故无法避免-10-25-2 source
Telegraph
为什么实验室事故无法避免
首先对南航的受害者表示哀悼。看到新闻我就猜是化学或者材料,结果确实是。南航那件事情背后至少有一千次其他致命问题,我就有朋友的实验室里离心管爆炸,操作的女孩子瞎了一只眼睛最后学校和稀泥安排到图书馆工作的。 不要看现在科研经费多,国内大老板们上千万的拿,这笔钱怎么分配也不会分配到实验室安全上。 国内实验室一是空间有限,学校现有规模装不下每年招的那么多青椒和扩招的一大堆硕博,青千回去也是要找系里吵架才吵得来实验室的。生化环材又是劳动密集型学科,人力成本低,导师们能招几个招几个,学生座位也不好找,实验室东西堆满…
r/AskReddit:If brands were brutally honest, what brand would have what slogan?|原帖
#Reddit #brand #slogan
#Reddit #brand #slogan
Telegraph
r/AskReddit:If brands were brutally honest, what brand would have what slogan?
Source:Reddit https://www.reddit.com/r/AskReddit/comments/qemor9/if_brands_were_brutally_honest_what_brand_wou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