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更新频道了,希望大家一切都好。
断更这段时间,我几乎停用了所有的社交媒体,而是利用闲暇读书和锻炼身体。
这个频道从前以分享时政和思想类文章为主,这个主题以后不会变。我会不定期介绍一些有趣的书给大家,也分享一些阅读相关的心得和技巧。
大家在电报可以自由讨论敏感话题,我看到很多人都提独立思考。其实独立思考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我们或许可以轻易举出反面例子,但要讲清楚如何做到独立思考却并不容易。
在此我想指出两点:
1. 大多数社交媒体的政治讨论都不利于培养个人思考能力,但这不是因为政治话题本身,而是沟通不善的结果。陌生人之间难以就复杂话题准确表达,也难以就产生的分歧达成妥协,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希望大家能把时政思考的重要性与社交平台的不良体验区别看待,保持继续探索的好奇心。
2. 思考能力也是一项技能,就像骑自行车或者游泳。尤其生活在专制国家的个人,本来就经历过长期的信息封锁,刚开始犯错是难免的。我们会走弯路或者闹笑话,甚至会产生一些比较偏激的看法,这些都是正常的学习过程。希望大家能以这种心态去包容和鼓励身边的初学者,同时也给自己更多耐心。
#独立思考 #社交媒体
断更这段时间,我几乎停用了所有的社交媒体,而是利用闲暇读书和锻炼身体。
这个频道从前以分享时政和思想类文章为主,这个主题以后不会变。我会不定期介绍一些有趣的书给大家,也分享一些阅读相关的心得和技巧。
大家在电报可以自由讨论敏感话题,我看到很多人都提独立思考。其实独立思考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我们或许可以轻易举出反面例子,但要讲清楚如何做到独立思考却并不容易。
在此我想指出两点:
1. 大多数社交媒体的政治讨论都不利于培养个人思考能力,但这不是因为政治话题本身,而是沟通不善的结果。陌生人之间难以就复杂话题准确表达,也难以就产生的分歧达成妥协,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希望大家能把时政思考的重要性与社交平台的不良体验区别看待,保持继续探索的好奇心。
2. 思考能力也是一项技能,就像骑自行车或者游泳。尤其生活在专制国家的个人,本来就经历过长期的信息封锁,刚开始犯错是难免的。我们会走弯路或者闹笑话,甚至会产生一些比较偏激的看法,这些都是正常的学习过程。希望大家能以这种心态去包容和鼓励身边的初学者,同时也给自己更多耐心。
#独立思考 #社交媒体
——关于英文阅读——
我偶尔会分享一些英文链接,所以想先聊聊英文阅读。我认为提高英文阅读水平是件很值得做,并且完全可以做到的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大家试试看。所谓“条件允许”是指每天能抽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来专心读书。具体读什么由你自己来定,可以从最感兴趣的题材入手。
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不能闭门造车。“思”与“学”是相辅相成的,而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阅读。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与错误中汲取养分,缓解现实造成的压力与迷茫,获得不断探索的勇气与动力,并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阅读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从人格上真正独立,拒绝偏听偏信一家之言,拒绝不切实际的主义之争,拒绝空泛的道德说教或强制的道德绑架。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就是在为提高思辨能力奠定基础。
我推荐英文阅读,并不是出于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更不是因为中文或者其他语种的阅读不重要。正相反,我们靠母语积累起来的信息整合能力和综合思辨能力,都是英文阅读的基础。之所以特别强调英文,与当下的两个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第一,大部分公开优质的阅读资料都可以找到英文版。最前沿的科研期刊就不必赘述了。许多经典的政治哲学、社会科学、历史、乃至文学类读物,要么是以英文写成,要么是存在多个可供选择的英文译本。一旦跨过英文阅读这个障碍,我们就可以获得一把通往自由精神世界的钥匙。
第二,我们国家目前存在严格的言论审查和出版审查,并且有愈发收紧的趋势。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中文阅读资料十分有限。许多值得一读的外文作品即使偶尔有中译本存在,也因严苛的审查而有所改动删减。并且译本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本来不难理解的概念,翻译成中文后就变得生硬拗口,充斥着各种黑话和术语。这样的阅读并不利于我们思考。
如今市面上有很多翻译工具,所以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花时间训练英文阅读,直接用翻译软件不够吗?我认为不够。翻译工具虽然可以满足基本的信息查询需求,但并不适用于注重逻辑因果的说理性作品和代入感强烈的文学类作品。阅读,说白了就是作者以文字为载体在和我们聊天。而交流中一个人的语气、措辞、表达方式都会强烈影响到我们的实际体验,阅读也是一样的。尤其是那些最值得读的材料,通常都在挑战我们现有的价值观和认知。软件翻译会破坏原文中作者想要传递的微妙信息,造成割裂的阅读体验。这样的阅读也不利于我们思考。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刚开始直接读英文或多或少会有压力。而且据我观察,这种压力与学历的关系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密切。许多教育背景扎实的专家学者,在面对非本专业的英文阅读材料时,第一反应也不是拿起来就读。所以在训练英文阅读这件事上,大家几乎是平等的,都需要经历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最初我们读英文慢,除了对句式不熟悉外,主要是受限于词汇量。所以积累单词的过程和熟悉句式的过程是绕不开的基本功。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关于拓展词汇量和训练阅读能力的方式方法,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
我想强调的是长期坚持和细水长流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英文阅读是一项技能,而技能都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提高的。提高英文阅读水平就像训练长跑速度一样,长期的坚持比短期的突击更有意义。读英文也不一定要很累很难。事实上我们真正能长期坚持下来的事,都是那些对我们来说既有意义又有乐趣的事。选一本你最感兴趣的书,每天给自己投资十分钟,一年后就会观察到非常明显的进步。
作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学英文给很多人留下了阴影,而跨越这个障碍是需要勇气的。从前学英语是学校强制的要求,但如今读英文也可以是我们自由的选择。即使你现在还没准备好,也没关系,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想要试试看。
#英文阅读 #读书 #思考
我偶尔会分享一些英文链接,所以想先聊聊英文阅读。我认为提高英文阅读水平是件很值得做,并且完全可以做到的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大家试试看。所谓“条件允许”是指每天能抽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来专心读书。具体读什么由你自己来定,可以从最感兴趣的题材入手。
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不能闭门造车。“思”与“学”是相辅相成的,而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阅读。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与错误中汲取养分,缓解现实造成的压力与迷茫,获得不断探索的勇气与动力,并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阅读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从人格上真正独立,拒绝偏听偏信一家之言,拒绝不切实际的主义之争,拒绝空泛的道德说教或强制的道德绑架。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就是在为提高思辨能力奠定基础。
我推荐英文阅读,并不是出于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更不是因为中文或者其他语种的阅读不重要。正相反,我们靠母语积累起来的信息整合能力和综合思辨能力,都是英文阅读的基础。之所以特别强调英文,与当下的两个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第一,大部分公开优质的阅读资料都可以找到英文版。最前沿的科研期刊就不必赘述了。许多经典的政治哲学、社会科学、历史、乃至文学类读物,要么是以英文写成,要么是存在多个可供选择的英文译本。一旦跨过英文阅读这个障碍,我们就可以获得一把通往自由精神世界的钥匙。
第二,我们国家目前存在严格的言论审查和出版审查,并且有愈发收紧的趋势。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中文阅读资料十分有限。许多值得一读的外文作品即使偶尔有中译本存在,也因严苛的审查而有所改动删减。并且译本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本来不难理解的概念,翻译成中文后就变得生硬拗口,充斥着各种黑话和术语。这样的阅读并不利于我们思考。
如今市面上有很多翻译工具,所以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花时间训练英文阅读,直接用翻译软件不够吗?我认为不够。翻译工具虽然可以满足基本的信息查询需求,但并不适用于注重逻辑因果的说理性作品和代入感强烈的文学类作品。阅读,说白了就是作者以文字为载体在和我们聊天。而交流中一个人的语气、措辞、表达方式都会强烈影响到我们的实际体验,阅读也是一样的。尤其是那些最值得读的材料,通常都在挑战我们现有的价值观和认知。软件翻译会破坏原文中作者想要传递的微妙信息,造成割裂的阅读体验。这样的阅读也不利于我们思考。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刚开始直接读英文或多或少会有压力。而且据我观察,这种压力与学历的关系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密切。许多教育背景扎实的专家学者,在面对非本专业的英文阅读材料时,第一反应也不是拿起来就读。所以在训练英文阅读这件事上,大家几乎是平等的,都需要经历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最初我们读英文慢,除了对句式不熟悉外,主要是受限于词汇量。所以积累单词的过程和熟悉句式的过程是绕不开的基本功。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关于拓展词汇量和训练阅读能力的方式方法,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
我想强调的是长期坚持和细水长流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英文阅读是一项技能,而技能都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提高的。提高英文阅读水平就像训练长跑速度一样,长期的坚持比短期的突击更有意义。读英文也不一定要很累很难。事实上我们真正能长期坚持下来的事,都是那些对我们来说既有意义又有乐趣的事。选一本你最感兴趣的书,每天给自己投资十分钟,一年后就会观察到非常明显的进步。
作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学英文给很多人留下了阴影,而跨越这个障碍是需要勇气的。从前学英语是学校强制的要求,但如今读英文也可以是我们自由的选择。即使你现在还没准备好,也没关系,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想要试试看。
#英文阅读 #读书 #思考
周末了,一起读书吧。
今天推荐的是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Samuel Beckett 创作的剧本《等待戈多》。
该剧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几年。二战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灾难,被战争摧毁的不仅是原来的生活秩序,幸存者的希望和信仰也随城市中的建筑一起崩塌。是前进还是僵持?社会需要怎样的反思?人们又该去往何处?这些颇具时代特征的困惑与思潮或许可以解释《等待戈多》公演后引发的热烈反响。
通常在介绍一部戏剧时,我们会从故事情节开始聊起。但《等待戈多》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情节的乏善可陈。这是一部形式超越了内容的剧。 Beckett 的语言风格是极简和粗暴的,《等待戈多》就带有这种强烈的个人特色。全剧分为两幕,第二幕可以看作是第一幕的重复。标题已经透露了剧情——两个主人公 Estragon 和 Vladimir 自始至终都在等待 Godot。
Godot 是谁?为什么要等他?等待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他们二人该何去何从?
《等待戈多》曾经出现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以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中文译本开场说,两个主人公是衣衫褴褛浑身发臭的流浪汉,其实原作中二人的身份从头到尾并未阐明,而是交由观众自行解读。我认为这个剧本最值得一读的地方就在于它能激发读者内心强烈的情绪,是一种脱离理性思考的无序和失控,但恍惚间又觉得格外真实。剧本虽短,但字里行间充斥着挣扎与彷徨,卑劣与自私,却又不时感受到温情与希望。
Beckett 曾在一篇文章中说,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did not take place once and for all time, but takes place every day。其实思考也是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等待戈多》并非阅读的终结,而是思考的起点。今天我在这里推荐它,希望能给大家留下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和体验。将来有机会我会再分享关于这部作品的其他思考。
祝大家周末愉快。
#戏剧 #文学 #艺术
今天推荐的是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Samuel Beckett 创作的剧本《等待戈多》。
该剧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几年。二战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灾难,被战争摧毁的不仅是原来的生活秩序,幸存者的希望和信仰也随城市中的建筑一起崩塌。是前进还是僵持?社会需要怎样的反思?人们又该去往何处?这些颇具时代特征的困惑与思潮或许可以解释《等待戈多》公演后引发的热烈反响。
通常在介绍一部戏剧时,我们会从故事情节开始聊起。但《等待戈多》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情节的乏善可陈。这是一部形式超越了内容的剧。 Beckett 的语言风格是极简和粗暴的,《等待戈多》就带有这种强烈的个人特色。全剧分为两幕,第二幕可以看作是第一幕的重复。标题已经透露了剧情——两个主人公 Estragon 和 Vladimir 自始至终都在等待 Godot。
Godot 是谁?为什么要等他?等待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他们二人该何去何从?
《等待戈多》曾经出现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以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中文译本开场说,两个主人公是衣衫褴褛浑身发臭的流浪汉,其实原作中二人的身份从头到尾并未阐明,而是交由观众自行解读。我认为这个剧本最值得一读的地方就在于它能激发读者内心强烈的情绪,是一种脱离理性思考的无序和失控,但恍惚间又觉得格外真实。剧本虽短,但字里行间充斥着挣扎与彷徨,卑劣与自私,却又不时感受到温情与希望。
Beckett 曾在一篇文章中说,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did not take place once and for all time, but takes place every day。其实思考也是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等待戈多》并非阅读的终结,而是思考的起点。今天我在这里推荐它,希望能给大家留下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和体验。将来有机会我会再分享关于这部作品的其他思考。
祝大家周末愉快。
#戏剧 #文学 #艺术
——关于学习政治学的反思 ——
政治学并非我名义上的专业。而“专业”这个概念,乃至文理分科的教育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限制了我对政治学的想象。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深入学习某一知识体系的机会,让我们获得在该领域施展抱负的自信。然而,这枚硬币的反面正是我们心理上对非本专业学科那种理所当然的回避与排斥。似乎一旦选择了某个方向,我们对自身的定义就从此固化,无需再去系统性地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
我对学习政治学的反思正是从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的。大家习以为常的专业分工理念实际上仅在某些领域行之有效。例如,我们在不懂医学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依靠医生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健康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不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就很容易不加批判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将自己的命运完全托付给独裁者、政客、或职业官僚。这很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无论是出于纯粹的道德理想还是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无论是从完善自身人格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维护社会文明的角度出发,无论你持有何种政见或立场,学习政治学都非常重要。
这里所说的政治学,是指研究群己权界、政府合法性、公共政策等方向的学科。与国内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一系列“绝对正确”的政治必修课没有太大关系。对专制国家的民众而言,学习政治学的心理阻力又更深一层。政治相关的研究在中国一直是敏感课题。经历多次残酷的运动和镇压后,民间普遍弥漫着一股讳莫如深的氛围,官方更是不遗余力地限制和打压公民议题。对我们来说,政治启蒙的第一步并不是研究学什么或怎么学,而是需要帮助自己从心理上给敏感词“脱敏”,把自己从潜意识的压抑与回避中解放出来,正视学习政治学的必要性。
在我看来,所谓的政治冷感,其实是个人的好奇心与思考能力受到种种压制的结果,不仅不应该受到非难,反而值得同情。未来的长期走向始终取决于我们的实际行动,大可不必轻率得出文化优劣或民族性高低的结论,更不必对未来盲目乐观或悲观。在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里,学习与反思必须是、也只能是个人自主的选择。与其把注意力放在对他人的期待或责难上,不如专注于我们自身。每当我们给一个敏感词脱敏,每当我们厘清一个过去不懂的政治概念,就相当于给自己完成一次赋能。这种持续不断的正向反馈无论是对个人而言还是对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
政治学并非我名义上的专业。而“专业”这个概念,乃至文理分科的教育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限制了我对政治学的想象。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深入学习某一知识体系的机会,让我们获得在该领域施展抱负的自信。然而,这枚硬币的反面正是我们心理上对非本专业学科那种理所当然的回避与排斥。似乎一旦选择了某个方向,我们对自身的定义就从此固化,无需再去系统性地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
我对学习政治学的反思正是从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的。大家习以为常的专业分工理念实际上仅在某些领域行之有效。例如,我们在不懂医学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依靠医生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健康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不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就很容易不加批判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将自己的命运完全托付给独裁者、政客、或职业官僚。这很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无论是出于纯粹的道德理想还是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无论是从完善自身人格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维护社会文明的角度出发,无论你持有何种政见或立场,学习政治学都非常重要。
这里所说的政治学,是指研究群己权界、政府合法性、公共政策等方向的学科。与国内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一系列“绝对正确”的政治必修课没有太大关系。对专制国家的民众而言,学习政治学的心理阻力又更深一层。政治相关的研究在中国一直是敏感课题。经历多次残酷的运动和镇压后,民间普遍弥漫着一股讳莫如深的氛围,官方更是不遗余力地限制和打压公民议题。对我们来说,政治启蒙的第一步并不是研究学什么或怎么学,而是需要帮助自己从心理上给敏感词“脱敏”,把自己从潜意识的压抑与回避中解放出来,正视学习政治学的必要性。
在我看来,所谓的政治冷感,其实是个人的好奇心与思考能力受到种种压制的结果,不仅不应该受到非难,反而值得同情。未来的长期走向始终取决于我们的实际行动,大可不必轻率得出文化优劣或民族性高低的结论,更不必对未来盲目乐观或悲观。在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里,学习与反思必须是、也只能是个人自主的选择。与其把注意力放在对他人的期待或责难上,不如专注于我们自身。每当我们给一个敏感词脱敏,每当我们厘清一个过去不懂的政治概念,就相当于给自己完成一次赋能。这种持续不断的正向反馈无论是对个人而言还是对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
Forwarded from MengyShare
2023_08_28_福岛核废水只能排入大海吗?为何其他处置方案不受日本政府青睐?.pdf
2 MB
今天分享的是一篇端传媒的报道。本文作者的关注重点并非核废水排海方案的安全性,而是日本政府作出该决策背后的逻辑。
核废水只能排入大海吗?
为什么其他方案不受日本政府青睐?
对上述问题感兴趣的读者,请参考这篇报道。
#福岛 #公共政策
核废水只能排入大海吗?
为什么其他方案不受日本政府青睐?
对上述问题感兴趣的读者,请参考这篇报道。
#福岛 #公共政策
Telegraph
2023-08-28-福岛核废水只能排入大海吗?为何其他处置方案不受日本政府青睐?
福岛核废水只能排入大海吗?为何其他处置方案不受日本政府青睐? 2023年8月24日,韩国釜山,有请愿抗议日本将福岛核电站处理过的放射性水排入太平洋。摄:Minwoo Park/Reuters/达志影像
—如何理解 The Entitlement Mentality—
Entitlement 这个单词,在国外的社会讨论中很常出现。它的原意是指特权,引申后用来形容傲慢又自以为是的待人接物方式。有这种心理优越感的人拒绝在日常交往中平等待人,总是相信自己可以凌驾于各种规则之上,常在未作任何实际付出的情况下要求获得更多特殊照顾。
生活中我们都见过这样的人,他们或是理直气壮地插队,或是开车不打转向灯就突然并道,亦或是无缘无故地刁难工作人员。然而,更令我们头疼的状况来自频繁的人际交往。一个自以为是的朋友(如果这样的人可以被称作朋友的话)会在无视你感受的情况下不停地向你索取注意力和时间;一旦你无法满足,对方就会以情绪化的方式进行报复。
类似的行事作风古已有之,过去的讨论也常以一句“人品太差”带过而未作更多解释。然而,目前的研究把这种强烈的心理优越感归为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成因推测与个人的成长环境相关。怀有这种心态的人总是觉得全世界都亏欠于他,对别人的付出从来不会真心感激。了解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人际交往质量,从而改善日常生活体验。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请不要因为自己无法满足对方苛刻的要求而感到自责或沮丧,更不要为了强行维持一段不平等的关系而委屈自己。平等和换位思考是相互尊重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也应该学会以同样的态度去尊重他人。主动放弃一段缺乏尊重的关系,非但不该被理解成一种失败,反而应该被视为我们践行平等理念的里程碑。
如果你观察到自己身上存在这种强烈的优越感,请考虑寻求专业心理援助,或是通过自学建立反思和自愈机制。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过度的自恋常让人陷入认知上的恶性循环。极度的优越感会催生对他人的不合理期待,一旦期望落空又感到异常挫败。长此以往不仅对个人心理健康不利,更会伤害到那些你最关心的人。
#人际交往 #认知偏差 #人格障碍
Entitlement 这个单词,在国外的社会讨论中很常出现。它的原意是指特权,引申后用来形容傲慢又自以为是的待人接物方式。有这种心理优越感的人拒绝在日常交往中平等待人,总是相信自己可以凌驾于各种规则之上,常在未作任何实际付出的情况下要求获得更多特殊照顾。
生活中我们都见过这样的人,他们或是理直气壮地插队,或是开车不打转向灯就突然并道,亦或是无缘无故地刁难工作人员。然而,更令我们头疼的状况来自频繁的人际交往。一个自以为是的朋友(如果这样的人可以被称作朋友的话)会在无视你感受的情况下不停地向你索取注意力和时间;一旦你无法满足,对方就会以情绪化的方式进行报复。
类似的行事作风古已有之,过去的讨论也常以一句“人品太差”带过而未作更多解释。然而,目前的研究把这种强烈的心理优越感归为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成因推测与个人的成长环境相关。怀有这种心态的人总是觉得全世界都亏欠于他,对别人的付出从来不会真心感激。了解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人际交往质量,从而改善日常生活体验。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请不要因为自己无法满足对方苛刻的要求而感到自责或沮丧,更不要为了强行维持一段不平等的关系而委屈自己。平等和换位思考是相互尊重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也应该学会以同样的态度去尊重他人。主动放弃一段缺乏尊重的关系,非但不该被理解成一种失败,反而应该被视为我们践行平等理念的里程碑。
如果你观察到自己身上存在这种强烈的优越感,请考虑寻求专业心理援助,或是通过自学建立反思和自愈机制。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过度的自恋常让人陷入认知上的恶性循环。极度的优越感会催生对他人的不合理期待,一旦期望落空又感到异常挫败。长此以往不仅对个人心理健康不利,更会伤害到那些你最关心的人。
#人际交往 #认知偏差 #人格障碍
今天分享的是历史学家秦晖在2022年11月录制的专题讲座《民主重归爱琴海》。
这个讲座介绍的是文明古国希腊近两百年来的政治变革史:从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独立运动到共和国的昙花一现;从君主复辟的专制与腐败到卷入国际冲突的革命与内战。如今希腊确立民主制度近五十年,国内政治已趋于稳定,正是适合回顾与反思的时机。
希腊的经验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直被西方国家视作文化起源的希腊,其民主转型之路实际上充满了波折。希腊的政治转型中既有人为干预的因素,也存在许多偶然因素。了解这段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事件背后复杂的因果链条,破除对大历史观和文化决定论的迷信。
#民主化转型 #希腊 #秦晖 #历史
这个讲座介绍的是文明古国希腊近两百年来的政治变革史:从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独立运动到共和国的昙花一现;从君主复辟的专制与腐败到卷入国际冲突的革命与内战。如今希腊确立民主制度近五十年,国内政治已趋于稳定,正是适合回顾与反思的时机。
希腊的经验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直被西方国家视作文化起源的希腊,其民主转型之路实际上充满了波折。希腊的政治转型中既有人为干预的因素,也存在许多偶然因素。了解这段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事件背后复杂的因果链条,破除对大历史观和文化决定论的迷信。
#民主化转型 #希腊 #秦晖 #历史
YouTube
秦晖:《民主重归爱琴海》2022年11月11日
这个版本只是增加了图片画面,就秦晖教授讲授内容上来说,和三天前所发布的旧版完全相同。
#希腊转型 系列讲座: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yC_akY7a9Y
第一讲 民主重归爱琴海 https://youtu.be/gyC_akY7a9Y
第二讲 历史拐点、政教合一与“文化决定”——民主重归爱琴海答客难 https://youtu.be/yEHRa61jHtc
第三讲 冷战与宪政——从希腊内战到地中海之春 https://youtu.be/d2otw1zjUK0
#希腊转型 系列讲座: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yC_akY7a9Y
第一讲 民主重归爱琴海 https://youtu.be/gyC_akY7a9Y
第二讲 历史拐点、政教合一与“文化决定”——民主重归爱琴海答客难 https://youtu.be/yEHRa61jHtc
第三讲 冷战与宪政——从希腊内战到地中海之春 https://youtu.be/d2otw1zjUK0
——读书的意义:读《长日将尽》有感——
过去几年中我们陆续经历了修宪、社运、疫情、战争,国内国际的政治环境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这期间不断有朋友向我倾诉他们对读书的看法。有人说自己生来就不爱读书;也有人说即使不读书也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信息;还有人说读书没有用,什么都无法改变。之前同大家探讨过英文阅读的重要性,今天想聊一聊读书的意义。读书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说读书很重要?
说到读书的意义,就让我想起最近刚读完的一本书。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于1989年发表的小说《长日将尽》(The Remains of The Day),讲述了迟暮之年的英国管家Stevens在新任美国雇主建议下,半推半就踏上人生首次自驾游的故事。作者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将一段生动的英国乡村之旅呈现在我们眼前。旅途中的见闻不断将Stevens拉入回忆。故人与往事唤起心中的涟漪,不断的自我追问融化了曾经的笃定。几十年的人生如同梦一场,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一个时代的缓缓落幕,迟来的反思与领悟,失之交臂的爱人与无法重来的人生。这是一个关于错过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自省的故事,非常值得一读。
小说中Stevens对自己的职业选择非常自豪。他的父亲生前就是一名管家,他本人也常常思考如何将本职工作发挥到极致。石黑一雄在采访中说,英国管家一丝不苟的职业形象世界闻名,但这看似特殊的身份也代表着我们大多数人。我们就像Stevens一样,一生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内心依然充满期待。我们既希望能有尊严地活着,也希望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幸福的人生应该是有意义的人生,而个人幸福与社会发展本是异曲同工的追求。当时代的浪潮席卷而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意义重大的社会责任。但是,当我们的注意力被每日的工作所占据,当我们试图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时,就很容易忘记停下来思考。最终在疲惫与焦虑中随波逐流,逐渐背离自己追求幸福的初衷。
工作上的忙碌正是Stevens逃避现实的借口。无论是身心俱疲的友人向他寻求安慰时,还是体弱年迈的父亲身体状况日益恶化时,他总是以“有正事要忙”为由抽身而去。父亲去世的当天正赶上庄园的重大活动,身为管家的他因选择继续坚守岗位而错过了与父亲道别的机会。得知父亲离世的消息后,Stevens一边继续地为大人物们端茶送水,一边难以抑制地流下了眼泪。正是这样一个努力工作又精益求精的人,却始终无法走出固步自封的生活状态,在对感情的不断压抑和对权威的绝对服从中与世浮沉。Stevens身上有太多我们熟悉的影子,也许是操劳一生的父母,也许是矜矜业业的自己。
在为Stevens的执迷不悟感到惋惜的同时,我们也想知道他最终是如何走出自欺的。在故事的开头作者巧妙地安排了旅行的桥段,让Stevens踏上了未知的旅程。一路上他与不同的陌生人邂逅,在互动中产生新的联系与火花。环境的改变成为Stevens思考的契机,他也终于摆脱“忙于工作”的束缚,重新诠释了自己的人生。这样的情节绝非偶然。现实经验表明,我们往往会逐渐与所处的环境趋同,形成所谓的集体思维与惯性行为模式。当身边的人们都错将忙碌等价于充实,当统治阶级只鼓励我们以内卷的方式竞相积累财富,却不准我们计较社会公平时,如果我们再不主动打破僵局,为自己创造思考的机会,大概就会像Stevens一样,在社会规训和意识形态宣传的双重影响下与自己的幸福失之交臂。
说完Stevens的故事,让我们回到读书的主题。其实,阅读的意义就如同小说中的自驾游一般。当我们拿起一本书并沉浸其中时,我们就暂时脱离了身处的现实环境。我们读书不光是为了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好奇心提供一片土壤,收获一段超越日常的精神体验。阅读带来的思考与互动,既是私人的和内省的,又是包容的和友善的。读书的自由还体现在可以随时根据我们的兴趣与心境,选择要读什么书或以什么方式读书。当我们抱着开放与尊重的态度去阅读时,就像在对作者许诺:“我愿同你分享接下来的这段时光,请你带我看看这个世界;请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让你的思想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当下的政治环境让许多人感到心灰意冷,一些人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阅读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中说道,极权统治的前提与基础正是孤立(isolation)。当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被强行切断,孤立的个人会否定行动的价值,成为不再关心社会真相与自我生存体验的傀儡。我们的无力感根植于极权制度造成的社会原子化,想要突破眼前的困境,就必须从精神上打破孤立。一本好书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能给我们带来一段不受专制审查的思想体验,聆听古往今来那些认真诉说的声音,向优秀的思想者们借光。无论是以故事的形式,还是以论述的形式,阅读让我们看到彼此、欣赏彼此,共同关注与我们命运息息相关的议题,从精神上摆脱孤立的状态,重新建立与世界的联系。
读书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但是没有人生来就擅长读书。与其说读书是一种天赋,不如说是一个主动的选择。在会读书、爱读书以前我们首先要向往读书,正如实践自由之前我们要先向往自由一样。读书并非郁郁不得志的精神逃避之法。从个人层面看,阅读为我们扩展了认识自我的空间,帮助我们学习独立思考与独立判断,并建立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从社会层面看,阅读让我们重建与他人的联系,从精神上打破孤立感和无助感,获得行动的能量与勇气,进而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读书 #小说 #思考 #人生
过去几年中我们陆续经历了修宪、社运、疫情、战争,国内国际的政治环境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这期间不断有朋友向我倾诉他们对读书的看法。有人说自己生来就不爱读书;也有人说即使不读书也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信息;还有人说读书没有用,什么都无法改变。之前同大家探讨过英文阅读的重要性,今天想聊一聊读书的意义。读书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说读书很重要?
说到读书的意义,就让我想起最近刚读完的一本书。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于1989年发表的小说《长日将尽》(The Remains of The Day),讲述了迟暮之年的英国管家Stevens在新任美国雇主建议下,半推半就踏上人生首次自驾游的故事。作者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将一段生动的英国乡村之旅呈现在我们眼前。旅途中的见闻不断将Stevens拉入回忆。故人与往事唤起心中的涟漪,不断的自我追问融化了曾经的笃定。几十年的人生如同梦一场,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一个时代的缓缓落幕,迟来的反思与领悟,失之交臂的爱人与无法重来的人生。这是一个关于错过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自省的故事,非常值得一读。
小说中Stevens对自己的职业选择非常自豪。他的父亲生前就是一名管家,他本人也常常思考如何将本职工作发挥到极致。石黑一雄在采访中说,英国管家一丝不苟的职业形象世界闻名,但这看似特殊的身份也代表着我们大多数人。我们就像Stevens一样,一生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内心依然充满期待。我们既希望能有尊严地活着,也希望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幸福的人生应该是有意义的人生,而个人幸福与社会发展本是异曲同工的追求。当时代的浪潮席卷而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意义重大的社会责任。但是,当我们的注意力被每日的工作所占据,当我们试图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时,就很容易忘记停下来思考。最终在疲惫与焦虑中随波逐流,逐渐背离自己追求幸福的初衷。
工作上的忙碌正是Stevens逃避现实的借口。无论是身心俱疲的友人向他寻求安慰时,还是体弱年迈的父亲身体状况日益恶化时,他总是以“有正事要忙”为由抽身而去。父亲去世的当天正赶上庄园的重大活动,身为管家的他因选择继续坚守岗位而错过了与父亲道别的机会。得知父亲离世的消息后,Stevens一边继续地为大人物们端茶送水,一边难以抑制地流下了眼泪。正是这样一个努力工作又精益求精的人,却始终无法走出固步自封的生活状态,在对感情的不断压抑和对权威的绝对服从中与世浮沉。Stevens身上有太多我们熟悉的影子,也许是操劳一生的父母,也许是矜矜业业的自己。
在为Stevens的执迷不悟感到惋惜的同时,我们也想知道他最终是如何走出自欺的。在故事的开头作者巧妙地安排了旅行的桥段,让Stevens踏上了未知的旅程。一路上他与不同的陌生人邂逅,在互动中产生新的联系与火花。环境的改变成为Stevens思考的契机,他也终于摆脱“忙于工作”的束缚,重新诠释了自己的人生。这样的情节绝非偶然。现实经验表明,我们往往会逐渐与所处的环境趋同,形成所谓的集体思维与惯性行为模式。当身边的人们都错将忙碌等价于充实,当统治阶级只鼓励我们以内卷的方式竞相积累财富,却不准我们计较社会公平时,如果我们再不主动打破僵局,为自己创造思考的机会,大概就会像Stevens一样,在社会规训和意识形态宣传的双重影响下与自己的幸福失之交臂。
说完Stevens的故事,让我们回到读书的主题。其实,阅读的意义就如同小说中的自驾游一般。当我们拿起一本书并沉浸其中时,我们就暂时脱离了身处的现实环境。我们读书不光是为了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好奇心提供一片土壤,收获一段超越日常的精神体验。阅读带来的思考与互动,既是私人的和内省的,又是包容的和友善的。读书的自由还体现在可以随时根据我们的兴趣与心境,选择要读什么书或以什么方式读书。当我们抱着开放与尊重的态度去阅读时,就像在对作者许诺:“我愿同你分享接下来的这段时光,请你带我看看这个世界;请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让你的思想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当下的政治环境让许多人感到心灰意冷,一些人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阅读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中说道,极权统治的前提与基础正是孤立(isolation)。当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被强行切断,孤立的个人会否定行动的价值,成为不再关心社会真相与自我生存体验的傀儡。我们的无力感根植于极权制度造成的社会原子化,想要突破眼前的困境,就必须从精神上打破孤立。一本好书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能给我们带来一段不受专制审查的思想体验,聆听古往今来那些认真诉说的声音,向优秀的思想者们借光。无论是以故事的形式,还是以论述的形式,阅读让我们看到彼此、欣赏彼此,共同关注与我们命运息息相关的议题,从精神上摆脱孤立的状态,重新建立与世界的联系。
读书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但是没有人生来就擅长读书。与其说读书是一种天赋,不如说是一个主动的选择。在会读书、爱读书以前我们首先要向往读书,正如实践自由之前我们要先向往自由一样。读书并非郁郁不得志的精神逃避之法。从个人层面看,阅读为我们扩展了认识自我的空间,帮助我们学习独立思考与独立判断,并建立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从社会层面看,阅读让我们重建与他人的联系,从精神上打破孤立感和无助感,获得行动的能量与勇气,进而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读书 #小说 #思考 #人生
大年初一,来给各位拜年。
祝大家龙年大吉、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相聚电报第六年,我们是熟悉的陌生人。
感恩共聚的时光,衷心希望所有读到这段文字的你,都能在未来的岁月里永远不失活力与希望。
祝大家龙年大吉、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相聚电报第六年,我们是熟悉的陌生人。
感恩共聚的时光,衷心希望所有读到这段文字的你,都能在未来的岁月里永远不失活力与希望。
自由写作,奋笔疾书两分钟
YouTube
A Writing Exercise to Help You Meet Yourself
In order to accurately reflect what we truly think we may have to not to agonise about every word, not to go back and correct anything - and instead, just to write down everything that comes into our minds the very moment it does so.
Enjoying our Youtube…
Enjoying our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