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tgoop.com
»
United States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 Telegram Web
報導者 The Reporter
不放棄去理解、不害怕去付出──《鋼鍊》和《巨人》漫畫帶給我的養分
www.twreporter.org
【記者有讀書】不放棄去理解、不害怕去付出──《鋼鍊》和《巨人》漫畫帶給我的養分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鋼之鍊金術師》和《進擊的巨人》到底帶給我什麼啟發,該如何化解那些矛盾呢?除了不放棄去理解、勇於為他人付出之外,我想引用在2023年台中捷運事故中過世的學者林淑雅曾說過一句話:「唯一可以跳出政治意識泥淖的,就是堅持人權這個概念。」
報導者 The Reporter
隨著《槍炮、病菌與鋼鐵》的腳步,試圖成為一個剝開表象、回答問題的記者
www.twreporter.org
【記者有讀書】隨著《槍炮、病菌與鋼鐵》的腳步,試圖成為一個剝開表象、回答問題的記者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這本書從問題當起頭,不斷圍繞著這問題要怎麼解?這些剖析方式,對我來說也是非常受用,因為記者工作也是不斷在重複探詢:「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小時曾讀書,長大也偶爾
www.twreporter.org
【記者有讀書】小時曾讀書,長大也偶爾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曾經,我對死亡、對哀慟、對失落,是如此著迷,八方求索;書中有他人的人生,做為自己的對照版,也是讓人能由俗世日常遁入時間夾縫裡的魔法。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科幻世界裡的真實──從《一九八四》到《神經喚術士》
www.twreporter.org
【記者有讀書】科幻世界裡的真實──從《一九八四》到《神經喚術士》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從反烏托邦小說到科幻小說、從《一九八四》到《神經喚術士》,雖然作者描寫的是處於未知範疇中的情景,但好的作品也總像是亙古的寓言,能引領科技發展並讓人類反思自身處境。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美麗的書來自臺灣》:文學與美術聯手,日治時期文藝雜誌的激盪年代
www.twreporter.org
【書摘】《美麗的書來自臺灣》:文學與美術聯手,日治時期文藝雜誌的激盪年代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裝幀藝術如何從近代日本來到台灣、發生古今與在地的交融轉化,出現令日本文學家驚訝不已的美麗的書?林玉山、李石樵等台灣藝術家,又如何參與這波書籍裝幀的浪潮?本文從日治時期風格各異的文藝雜誌談起。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真的假的?台灣每年平均逾百人死於流感,中壯年也會重症?如何自保?
www.twreporter.org
真的假的?台灣每年平均逾百人死於流感,中壯年也會重症?如何自保?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流感進展為重症前有許多危險徵兆,醫師提醒必須要提早注意,包括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等,這時極有可能是病情正在快速變化,一定要及早就醫。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在風景與囚籠裡,無力者唯一的有力──專訪《大景》作者張贊波
www.twreporter.org
在風景與囚籠裡,無力者唯一的有力──專訪《大景》作者張贊波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有個比喻很好,我本來要寫進書裡,但忘了寫進去,就是我們所有人都在一架飛機上,雖然有人坐頭等艙,有人坐經濟艙,但當飛機出事,所有人的命運都是一樣的,」張贊波解釋,這就是極權國家的群體性命運,「災難之所以沒有降臨在你的頭上,只是因為你這時候運氣好。」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吳媛媛/從瑞典母語教育政策,看台灣語言生態的未來藍圖
www.twreporter.org
吳媛媛/從瑞典本土語強化政策,看台灣語言生態的未來藍圖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多數國家曾致力推行標準共通語、落實「一國一語」,卻造成其他語言的凋零。曾走過強力壓制母語的「國語運動」時期,台灣如今需要怎樣的母語復振教育?從歐盟在母語教育上動用最多公共資源的瑞典,能有哪些啟示?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父親曾是中共軍人,我是紐時記者:兩個世代在新疆的探尋足跡
www.twreporter.org
父親曾是中共軍人,我是紐時記者:兩個世代在新疆的探尋足跡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父親和最初駐紮在這裡的漢族士兵就像是現代版的清朝駐軍。每一位在首都治理天下的征服者都必須在邊疆建立統治正當性。數十年後,到了21世紀,共產黨仍然在新疆的統治正當性上掙扎。在這趟旅程中,我注意到最明顯的是警察持續不斷的監控。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毒蛇、鱷魚可以當寵物嗎?應該怎麼管理?農業部提禁養955種動物引風波
www.twreporter.org
毒蛇、鱷魚可以當寵物嗎?應該怎麼管理?農業部提禁養955種動物引風波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近年犬貓以外的特殊寵物蔚為風潮,蟒蛇、鱷魚、狐獴都有人飼養。農業部以動物福利、公共安全等考量,提出擬禁養955種特殊寵物,引發飼主團體連署反對。有學者提議應以風險分級方式管理,實務上要怎麼做?有哪些困難?
報導者 The Reporter
陳子軒/團結、邁向未來的苦惱與希望──日本武士的認同危機
www.twreporter.org
【Long Game】陳子軒/團結、邁向未來的苦惱與希望──日本武士的認同危機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新賽季的日本職棒,是檢證日本武士在一連串挫敗後的時機:場上的失敗、傳統派揮之不去的執念、頂尖人才的流失之後,日本棒球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我今天「過關」了嗎?──跨性別者的日常生存戰
www.twreporter.org
我今天「過關」了嗎?──跨性別者的日常生存戰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在一份2020年問卷中,7成的跨性別者以「不處理」的方式面對職場霸凌,46.25%最後以離職因應。本篇讀者投稿,記者訪談了21位跨性別者,剖析他/她們在跨越性別藩籬的日常生活中,會面臨什麼樣的生存挑戰?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沈秀華/中國威脅下的邊界政治:金門與台灣關係的變動挑戰
www.twreporter.org
沈秀華/中國威脅下的邊界政治:金門與台灣關係的變動挑戰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金門希望能以遊走在國家之間的細縫(中共對台的國族紅利),以取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以及堅持中華民族國族認同的空間,正面臨更公開的挑戰。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川普與馬斯克為何主張「USAID必須死」?獨裁國家聯盟將漁翁得利?
www.twreporter.org
川普與馬斯克為何主張「USAID必須死」?獨裁國家聯盟將漁翁得利?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甘迺迪設立至今已64年的USAID,曾拯救數千萬人性命,也曾幫助台灣和韓國的經濟起飛,更讓國際發展成為與軍事國防、政治外交並行的美國國安戰略三大骨幹之一。但這些援助成就,為何始終無法讓美國政壇信服?「砍掉重練」USAID恐將為中俄留下絕佳的國際真空?
報導者 The Reporter
《血汗AI》的預言:你未來的老闆可能是一台機器
www.twreporter.org
【書摘】《血汗AI》的預言:你未來的老闆可能是一台機器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亞馬遜的案例所示,種族化與性別化的系統會影響個人使用的語言類型、行為模式,以及別人看待他們的方式,即使據稱是中立的演算法,在執行評估時亦是如此。因此,如果演算法只被訓練去看到履歷中提及的性格特質、具體技能與某些關鍵字的普遍性,依然可能產生歧視性的結果。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海底電纜斷裂危機下,台灣維繫「數位生命線」的應變挑戰
www.twreporter.org
海底電纜斷裂危機下,台灣維繫「數位生命線」的應變挑戰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今年1月,台灣接連發生海底電纜斷裂事故,一起疑遭中國權宜輪破壞,另兩起則與海纜芯線老化有關。海纜怎麼修?為何台灣只能仰賴少數國際海纜船前來搶修?一連串的斷纜危機,顯示台灣在緊急應變與海纜韌性上的重重挑戰。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白菜寶寶協會再爆糾紛:遊走海外代孕灰色仲介地帶,更開始「協助」捐卵
www.twreporter.org
白菜寶寶協會再爆糾紛:遊走海外代孕灰色仲介地帶,更開始「協助」捐卵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明明爭議不斷也有過判決,現在台灣代孕仲介更是違法行為,為什麼白菜寶寶協會仍能繼續活躍、並不斷遊走法律邊緣舉辦分享會、拓展多國轉介代孕業務,甚至進一步「徵詢」海外捐卵志願者?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林孟皇/從縫補戰亂傷痕的《童心列車》,再思寄養與收養的親情難題
www.twreporter.org
【法律人追劇】林孟皇/從縫補戰亂傷痕的《童心列車》,再思寄養與收養的親情難題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以二戰後的義大利為背景,電影《童心列車》描述當時出身南義大利貧困地區的男孩,搭上「幸福列車」前往北方寄養家庭前後,與生母和寄母間的親情羈絆與遺憾。法官林孟皇引申探討台灣寄收養制度的變革。
報導者 The Reporter
詹育杰/從植物與攝影的無盡「科幻」,建構生態的明天
www.twreporter.org
詹育杰/從植物與攝影的無盡「科幻」,建構生態的明天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藝術和科學同樣激發人們對攝影的渴望,從20世紀特寫植物細節的科學攝影,到捕捉生命與跨物種共生關係,回應當代生態議題的攝影創作,在在解放觀者想像力,在多重危機的語境下,開展了自然世界的新視野與政治能動力。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真相與修復》:創傷倖存者將是領路人,帶社會走向對正義的全新理解
www.twreporter.org
【書摘】《真相與修復》:創傷倖存者將是領路人,帶社會走向對正義的全新理解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如果創傷真的是一種社會問題(它確實是),那麼復原就不可能只是個人私事。創傷的傷口並不僅限於犯行者的暴力與剝削所導致的那些;旁觀者 ──所有參與共謀、寧願不知有虐待發生、或者責備受害者的人 ──他們的作為或不作為,導致的傷口往往更深得多。
2025/02/18 02:20:13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
TW
HK
DE
US
CA
RU
NO
CN
UA
SG
YE
IN
SA
FR
IQ
UK
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