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Arrow Lake这个状况虽然很可笑,但是已经是Intel今年或者未来一段时间最光鲜亮丽的产品了。而且就算Intel直接取消ARL不做了client也能靠卖RPL苟活下去,大不了多给极客湾充点钱再多散养几只猫猫🐱就可以了。
真正的问题产品在别处呢,麻烦大得很,客户也根本不吃client这一套。
真正的问题产品在别处呢,麻烦大得很,客户也根本不吃client这一套。
😁9🔥6😭1
这代至强好歹罕见的干赢了AMD,桌面端本来也不是什么很赚钱的市场,搞了也就赚点名声,考虑到现在intel因为暴雷已经差到无可救药的名声,似乎再烂一点也无所谓了
罕见的提前两周拿功耗500W、价格三五倍的AP平台、bug没解完各种死机重启的QS CPU出来给媒体跑分干赢了功耗360W的发布快两年的N-1 epyc(
我觉得他们不如直接把几年前的32路896核skylake拉出来打AMD,那个赢的还干脆点
所以为什么说DC客户不吃client这一套
很多看GNR评测就觉得Intel DC业务有盼头了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如果看单系统的绝对性能,那么至今没有任何AMD处理器能超越2018年的32路SKL,更不用提今年的16路SPR
那么你能解释清楚为什么之前Intel数据中心业务越来越不行了,以及GNR-AP为什么又能扭转颓势了吗?
https://x.com/hjc4869/status/1843613093462716779
I hate AM5 cIOD.
Its iGPU is so weak that it neither does 4k@120 w/o constant frame drop in daily usage nor does desktop streaming with sunshine properly.
Its membw w/o OC is so lackluster and didn't even provide that much gains over DDR4-3200AA cl22.
STXH fixes all these.
全默认的9950X搭配DDR5-5600测试多线程顺序读取带宽仅60 GB/s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呢
1) Zen 5单线程内存读取可以达到55 GB/s,也就是全默认下内存差不多刚好喂饱一个核;
2) 4年前的5950X搭配未超频的全默认DDR4-3200 CL22 在同样的测视里可以达到49 GB/s。
完全无法理解怎么会有这种产品被做出来。
https://x.com/hjc4869/status/1844366893509202136
X (formerly Twitter)
David Huang (@hjc4869) on X
@Muxim4 @Olrak29_ I hate AM5 cIOD.
Its iGPU is so weak that it neither does 4k@120 w/o constant frame drop in daily usage nor does desktop streaming with sunshine properly.
Its membw w/o OC is so lackluster and didn't even provide that much gains over DDR4…
Its iGPU is so weak that it neither does 4k@120 w/o constant frame drop in daily usage nor does desktop streaming with sunshine properly.
Its membw w/o OC is so lackluster and didn't even provide that much gains over DDR4…
👍3❤1
David's random thoughts
9950X 55/65/88/105/135W的能效曲线,和之前的结果都是在同一个主板上进行的测试。 坏消息:能效没什么大进步 好消息:能效也没什么退步
所以其实从这个就能看出大概,今天晚上发布的Turin(D)的性能主要是从哪儿来的。
新sIOD/IMC,高频内存(5600/6000+),加核心(96/128 -> 128/192),拉功耗(360W -> 500W),以及N3E版本,缺一不可。
新sIOD/IMC,高频内存(5600/6000+),加核心(96/128 -> 128/192),拉功耗(360W -> 500W),以及N3E版本,缺一不可。
👍6😁4❤2
👍17❤1
.NET x64 on ARM没有支持ARM64EC直接一遍JIT到ARM64而是要double JIT,是我觉得微软过去10年做的最蠢的事情之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885329816/answer/5617664206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885329816/answer/5617664206
👍2😁1
而与此同时,知乎推送还在试图教育我:一个48小时内一发超重型火箭,一发重型火箭,两发中型火箭的国家是一个彻底去工业化啥都造不出来的金融国。
https://x.com/q1ngyang/status/1846107799241281960
https://x.com/q1ngyang/status/1846107799241281960
😁14💯5❤1💩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71302090/answer/7227037423
AMD卖了Zen 1 IP的RTL,刨去SIMD/FPU的部分(其实是因为美国佬当时的立法莫名其妙就觉得这东西属于《高性能计算》不能卖,但是当年GPU又没有这种规定),以及Vega系列计算卡架构,后来被美国国会叫停了,CEO还去听证会陈述自己卖的是落后架构。
海光2/3/4号这几代做的事情主要是针对SIMD/FPU的完善和补全,I/O的现代化更新(PCIe 4-5/DDR5等等),跟Zen 2没什么太大的关系,跟Zen 3/5更是分属不同家系。前些时我有机会拿到一些海光3号的测试数据发现scalar/int部分相比Zen 1的改动依然很小,本来想水篇blog文章,后来都想着还是算了。
顺便说个听起来像洋葱新闻的,amd已经把所有的架构全部倒腾到海光去了,已经有的是zen2 ccd+zen4 iod,vega架构、第一代cdna架构,在路线图上的包括但不限于mi300、zen4/5。有正向研发的全套源码,有芯片每一个晶体管的设计图,说话就是硬气。
AMD卖了Zen 1 IP的RTL,刨去SIMD/FPU的部分(其实是因为美国佬当时的立法莫名其妙就觉得这东西属于《高性能计算》不能卖,但是当年GPU又没有这种规定),以及Vega系列计算卡架构,后来被美国国会叫停了,CEO还去听证会陈述自己卖的是落后架构。
海光2/3/4号这几代做的事情主要是针对SIMD/FPU的完善和补全,I/O的现代化更新(PCIe 4-5/DDR5等等),跟Zen 2没什么太大的关系,跟Zen 3/5更是分属不同家系。前些时我有机会拿到一些海光3号的测试数据发现scalar/int部分相比Zen 1的改动依然很小,本来想水篇blog文章,后来都想着还是算了。
🥱9👍6💩1
真正的GAA工艺上来就敢于给手表塞A78,给旗舰手机塞3个Cortex-X和比友商多33%的GPU CU,当然最后效果另算
而有的GAA PPT发了好几年发现只做比友商末代finfet都低端的产品,最后还给取消了
而有的GAA PPT发了好几年发现只做比友商末代finfet都低端的产品,最后还给取消了
🤡10
KDE用户日常会遇到的几种光标(不完全统计)
1) 尺寸正常、清晰的breeze主题光标(大部分应用)
2) 两倍尺寸、缩放模糊的breeze主题光标(只在mission center里见过)
3) 尺寸正常、缩放模糊的breeze主题光标(Xwayland,例如wine apps等)
4) 尺寸正常、清晰的adwaita主题光标(例如Moonlight)
🙃
1) 尺寸正常、清晰的breeze主题光标(大部分应用)
2) 两倍尺寸、缩放模糊的breeze主题光标(只在mission center里见过)
3) 尺寸正常、缩放模糊的breeze主题光标(Xwayland,例如wine apps等)
4) 尺寸正常、清晰的adwaita主题光标(例如Moonlight)
🙃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