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在讲到美国民权运动的时候,我们常常讲到马丁·路德·金和马尔科姆·X。是的,他们是民权运动中很重要的人物。但同时,有一个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民权运动人物人们却从来不提及。这就是贝亚德·拉斯廷。
你们都知道,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集会是华盛顿大游行。在集会之中,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但你们知道这个集会的组织者是谁吗?是贝亚德·拉斯廷。
为什么人们没有听说过贝亚德·拉斯廷?
因为,拉斯廷是一位公开的黑人同性恋。拉斯廷知道当时人们是怎么看待同性恋的,他担心他的公开现身会影响到整个黑人社群争取自己的基本人权,所以他一直躲在幕后。甚至当他去和马丁·路德·金见面的时候,他会藏在车子的后备箱里而不是坐在车上,以免被人看到传出谣言。 source
你们都知道,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集会是华盛顿大游行。在集会之中,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但你们知道这个集会的组织者是谁吗?是贝亚德·拉斯廷。
为什么人们没有听说过贝亚德·拉斯廷?
因为,拉斯廷是一位公开的黑人同性恋。拉斯廷知道当时人们是怎么看待同性恋的,他担心他的公开现身会影响到整个黑人社群争取自己的基本人权,所以他一直躲在幕后。甚至当他去和马丁·路德·金见面的时候,他会藏在车子的后备箱里而不是坐在车上,以免被人看到传出谣言。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几年前,一位网友公开表示自己在医院做义工的时候曾经偷偷溜进病房为死胎受洗,以免“孩子的灵魂落入地狱”。这位网友声称自己做的是伟大而正确的事情。很快,帖子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有人评论说,“你知道吗,为什么曾经教宗国如今只剩下了梵蒂冈?”
这里说的,是一段久远的历史了。
1851年,在隶属教宗国的博洛尼亚市(现属意大利),一位名叫埃德加多·莫尔塔拉的犹太婴儿奄奄一息。这时,一名信仰天主教的保姆秘密为他施洗,以“在死前拯救他的灵魂”。尽管原则上这位保姆是没有权力这么做的,后来教会还是判定洗礼有效。
婴儿最终活了下来。
1857年,此事被公之于众。教会认定,埃德加多已受洗成为了天主教徒,而在教宗国,天主教徒不可在非天主教徒的家庭抚养长大。于是,教会动用警察,把埃德加多从其父母身边绑架带走。此事在国际上声名狼藉,而教皇似乎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包括他的盟友在内的所有人都在谴责他的做法。也是这件事,直接造成拿破仑三世对意大利独立的态度从反对转变为支持。
1859年,博洛尼亚市被意大利夺回。
1861年,意大利正式建国。
1870年,意大利夺回首都罗马,教宗国退入梵蒂冈城,名存实亡。
埃德加多·莫塔拉在1940年于比利时去世。三个月后,纳粹占领比利时,并开始迫害犹太人。如果埃德加多·莫塔拉还活着的话,他很可能难逃此劫。
与此同时,天主教会从未停止这种绑架儿童的行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天主教的收容所接收了很多犹太孩子。听上去是个善举吧?然而,战争结束后,当这些孩子的家长或幸存的亲属想来认领孩子时,教会却以“你家孩子已经皈依天主教”为由,拒绝归还孩子。
当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当属菲纳利事件。1944年,罗伯特·菲纳利和杰拉德·菲纳利的父母收到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通知,将Ta们的孩子事先托付给了天主教的托儿所。不久后,菲纳利夫妇在集中营被迫害致死。战争结束后,两位孩子在战争中幸存的姨母,玛格丽特·费舍尔,请求和这两个孩子团聚。然而,一位名叫安托瓦内特·布朗的修女却公然拒绝了这一请求,并大骂犹太人“不知感恩”。
两个孩子的姨母玛格丽特·费舍尔没有放弃。在之后的数年里,修女们和神父们不断藏匿孩子,往返于欧洲各国。而玛格丽特·费舍尔一路追踪,向各处法院陈情,而这些法院也都裁定让教会归还孩子。但教会坚持继续藏匿孩子,直到一位心怀同情的法国红衣主教和当时巴黎的首席拉比一起出手干预,两位孩子才终于回到了姨母的身边。当时很多人怀疑教会不断藏匿孩子的幕后黑手是当时的教宗庇护十二世,但此事直到2020年才终获证实。
实际上,天主教会绑架孩子,并虐待这些被绑架来的孩子的做法由来已久。受害者也不仅仅限于犹太群体,各地的原住民都深受其害。所谓的“传播福音”的文化殖民,给受害群体带来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而这些在文化上和宗教上占有权力的加害群体永远不可能自行反思和改变。
补充:评论区还有一位犹太人讲述了自己家庭的故事。“我外婆的爸爸在纳粹占领期间被押送去了集中营,不久后,我的外婆出生了。我外婆的妈妈在被押送去集中营之前,把我外婆送去了一家基督教孤儿院避难。战争结束后,我外婆的妈妈已经去世。我外婆的爸爸一个人带齐了所有文件前往收容所,想要和自己从未谋面的孩子团聚。收容所却刁难我外婆的爸爸,要求我外婆的爸爸在众多孩子中指认出自己孩子。好在我外婆长得很像她的妈妈,所以我外婆的爸爸一眼就认出了她,才终于和父女团聚。”
https://www.tumblr.com/jewishvitya/770607929137283072
这里说的,是一段久远的历史了。
1851年,在隶属教宗国的博洛尼亚市(现属意大利),一位名叫埃德加多·莫尔塔拉的犹太婴儿奄奄一息。这时,一名信仰天主教的保姆秘密为他施洗,以“在死前拯救他的灵魂”。尽管原则上这位保姆是没有权力这么做的,后来教会还是判定洗礼有效。
婴儿最终活了下来。
1857年,此事被公之于众。教会认定,埃德加多已受洗成为了天主教徒,而在教宗国,天主教徒不可在非天主教徒的家庭抚养长大。于是,教会动用警察,把埃德加多从其父母身边绑架带走。此事在国际上声名狼藉,而教皇似乎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包括他的盟友在内的所有人都在谴责他的做法。也是这件事,直接造成拿破仑三世对意大利独立的态度从反对转变为支持。
1859年,博洛尼亚市被意大利夺回。
1861年,意大利正式建国。
1870年,意大利夺回首都罗马,教宗国退入梵蒂冈城,名存实亡。
埃德加多·莫塔拉在1940年于比利时去世。三个月后,纳粹占领比利时,并开始迫害犹太人。如果埃德加多·莫塔拉还活着的话,他很可能难逃此劫。
与此同时,天主教会从未停止这种绑架儿童的行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天主教的收容所接收了很多犹太孩子。听上去是个善举吧?然而,战争结束后,当这些孩子的家长或幸存的亲属想来认领孩子时,教会却以“你家孩子已经皈依天主教”为由,拒绝归还孩子。
当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当属菲纳利事件。1944年,罗伯特·菲纳利和杰拉德·菲纳利的父母收到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通知,将Ta们的孩子事先托付给了天主教的托儿所。不久后,菲纳利夫妇在集中营被迫害致死。战争结束后,两位孩子在战争中幸存的姨母,玛格丽特·费舍尔,请求和这两个孩子团聚。然而,一位名叫安托瓦内特·布朗的修女却公然拒绝了这一请求,并大骂犹太人“不知感恩”。
两个孩子的姨母玛格丽特·费舍尔没有放弃。在之后的数年里,修女们和神父们不断藏匿孩子,往返于欧洲各国。而玛格丽特·费舍尔一路追踪,向各处法院陈情,而这些法院也都裁定让教会归还孩子。但教会坚持继续藏匿孩子,直到一位心怀同情的法国红衣主教和当时巴黎的首席拉比一起出手干预,两位孩子才终于回到了姨母的身边。当时很多人怀疑教会不断藏匿孩子的幕后黑手是当时的教宗庇护十二世,但此事直到2020年才终获证实。
实际上,天主教会绑架孩子,并虐待这些被绑架来的孩子的做法由来已久。受害者也不仅仅限于犹太群体,各地的原住民都深受其害。所谓的“传播福音”的文化殖民,给受害群体带来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而这些在文化上和宗教上占有权力的加害群体永远不可能自行反思和改变。
补充:评论区还有一位犹太人讲述了自己家庭的故事。“我外婆的爸爸在纳粹占领期间被押送去了集中营,不久后,我的外婆出生了。我外婆的妈妈在被押送去集中营之前,把我外婆送去了一家基督教孤儿院避难。战争结束后,我外婆的妈妈已经去世。我外婆的爸爸一个人带齐了所有文件前往收容所,想要和自己从未谋面的孩子团聚。收容所却刁难我外婆的爸爸,要求我外婆的爸爸在众多孩子中指认出自己孩子。好在我外婆长得很像她的妈妈,所以我外婆的爸爸一眼就认出了她,才终于和父女团聚。”
https://www.tumblr.com/jewishvitya/770607929137283072
Tumblr
Reblog by @jewishvitya · 2 images
💬 173 🔁 45170 ❤️ 51774 · Love seeing something from TikTok and going “girlie that is literally what led to the downfall of the Papal States”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所谓的根据性别来“养育男孩”/“养育女孩”的育儿方式真的是太没有道理了。
我小时候完全是我爸爸的跟屁虫,我会偷偷跟着我爸爸到车库里,非常好奇地看他修车或者做别的事情。家里人对我的行为并不是很支持,虽然Ta们也没有直接说“女孩子不能去”之类的话。
很快,我弟弟出生了。所有人都觉得他一定会和我们爸爸一样喜欢修车,仅仅是因为他是个男孩。可惜我弟弟和我完全不一样,他根本不喜欢待在车库,也对我们爸爸在车库里做的事情一点兴趣都没有。等到他长到一定年纪的时候,我爸爸会要求他“帮忙”,甚至常常是他正在做他真正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爸爸的做法让我弟弟很不开心,两人常常为此争吵。当然到最后,我弟弟也没有在“被迫帮忙”的过程中学到任何和修车相关的技术。
根据性别来“养育男孩”和“养育女孩”的方式,忽略了那个真正的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行事方式的小孩,甚至是强行把那个真正的小孩变成所谓的“理想的男孩”/“理想的女孩”。
我真实的弟弟的真性情,是讨厌足球,甚至讨厌任何组队体育运动的。但那个只存在于大人的脑子里的想象出来的我“弟弟”必须是喜欢足球,因为“男孩子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常常觉得大人们不了解那个真实的我。Ta们甚至根本不愿意费心思去了解我。更可怕的是,大人们在听到“是个女孩”的时候,就已经觉得Ta们完完全全了解我,不必再费心思来了解真实的我了。
是的,我常常抱怨我小时候从来没有从大人那里收到我真正想要的礼物。但我是在抱怨礼物吗?不是。我已经不记得当时Ta们送过我什么东西了。我只是深深记得我当时的感受,我深深记得我拿到礼物的那一刻,我知道了这些大人不是为了真实的我去买的礼物,而是为了Ta们想象中的那个“理想的女孩”买的礼物。大人们喜欢的是那个“理想的女孩”,而不是真实的我。 source
我小时候完全是我爸爸的跟屁虫,我会偷偷跟着我爸爸到车库里,非常好奇地看他修车或者做别的事情。家里人对我的行为并不是很支持,虽然Ta们也没有直接说“女孩子不能去”之类的话。
很快,我弟弟出生了。所有人都觉得他一定会和我们爸爸一样喜欢修车,仅仅是因为他是个男孩。可惜我弟弟和我完全不一样,他根本不喜欢待在车库,也对我们爸爸在车库里做的事情一点兴趣都没有。等到他长到一定年纪的时候,我爸爸会要求他“帮忙”,甚至常常是他正在做他真正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爸爸的做法让我弟弟很不开心,两人常常为此争吵。当然到最后,我弟弟也没有在“被迫帮忙”的过程中学到任何和修车相关的技术。
根据性别来“养育男孩”和“养育女孩”的方式,忽略了那个真正的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行事方式的小孩,甚至是强行把那个真正的小孩变成所谓的“理想的男孩”/“理想的女孩”。
我真实的弟弟的真性情,是讨厌足球,甚至讨厌任何组队体育运动的。但那个只存在于大人的脑子里的想象出来的我“弟弟”必须是喜欢足球,因为“男孩子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常常觉得大人们不了解那个真实的我。Ta们甚至根本不愿意费心思去了解我。更可怕的是,大人们在听到“是个女孩”的时候,就已经觉得Ta们完完全全了解我,不必再费心思来了解真实的我了。
是的,我常常抱怨我小时候从来没有从大人那里收到我真正想要的礼物。但我是在抱怨礼物吗?不是。我已经不记得当时Ta们送过我什么东西了。我只是深深记得我当时的感受,我深深记得我拿到礼物的那一刻,我知道了这些大人不是为了真实的我去买的礼物,而是为了Ta们想象中的那个“理想的女孩”买的礼物。大人们喜欢的是那个“理想的女孩”,而不是真实的我。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2025年1月19日中午,在长达15个月的血腥侵略战争后,以色列同意暂时停火。
两天后,一位以色列妇女终于回到了拉法市的家中。她的房屋已在以色列军队的轰炸下沦为了废墟,人们在废墟里找到了她唯一的孩子的遗骨。她痛哭失声,将孩子的遗骨紧紧拥抱在怀里。 source
两天后,一位以色列妇女终于回到了拉法市的家中。她的房屋已在以色列军队的轰炸下沦为了废墟,人们在废墟里找到了她唯一的孩子的遗骨。她痛哭失声,将孩子的遗骨紧紧拥抱在怀里。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当你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很多人会为你准备有意思的活动。你的父母和家人,你朋友的父母和家人,学校的老师和校工,组织少儿活动的图书管理员,等等等等。然后你还有很多很多同龄的朋友,对你们来说,玩耍是最重要的事情。
到了你上大学的时候,虽然没有那么多人会为你准备有意思的活动了,但还是有不少。学校有寝室内部的活动,有专门的学生活动中心,有各种不同的社团和组织。你身边有很多朋友,都住的离你非常近,你们上学放学时同一个时间,关心的事情也很类似。自然而然的,你找到了很多有共同语言可以一起玩的人。
然后你大学毕业了,上班了,工作了,开始独自生活了。很少人会再为你准备有意思的活动了。如果要参加有意思的活动,你得自己花时间花精力去寻找。那些活动可能并不会打广告给你知道。那些活动可能并不在你平时上班下班出门吃饭的路上。你的很多朋友搬到了离你很远的地方,你们上下班时间可能完全对不上,你可能再也不能自然而然遇到朋友然后自然而然一起出去玩了。如果想要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你必须提前安排好时间和计划。
这是很大的转变!而且如果你有了小孩,不仅没有人给你准备有意思的活动了,你还要去给你的小孩准备有意思的活动。这时候,也许你会觉得,天呐,这个世界怎么变得这么无聊了,怎么什么我喜欢的活动都没有了。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世界没有变得无聊!虽然人们不再准备好有意思的活动递到你面前来了,但你永远可以为自己去寻找和创造有意思的活动! source
到了你上大学的时候,虽然没有那么多人会为你准备有意思的活动了,但还是有不少。学校有寝室内部的活动,有专门的学生活动中心,有各种不同的社团和组织。你身边有很多朋友,都住的离你非常近,你们上学放学时同一个时间,关心的事情也很类似。自然而然的,你找到了很多有共同语言可以一起玩的人。
然后你大学毕业了,上班了,工作了,开始独自生活了。很少人会再为你准备有意思的活动了。如果要参加有意思的活动,你得自己花时间花精力去寻找。那些活动可能并不会打广告给你知道。那些活动可能并不在你平时上班下班出门吃饭的路上。你的很多朋友搬到了离你很远的地方,你们上下班时间可能完全对不上,你可能再也不能自然而然遇到朋友然后自然而然一起出去玩了。如果想要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你必须提前安排好时间和计划。
这是很大的转变!而且如果你有了小孩,不仅没有人给你准备有意思的活动了,你还要去给你的小孩准备有意思的活动。这时候,也许你会觉得,天呐,这个世界怎么变得这么无聊了,怎么什么我喜欢的活动都没有了。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世界没有变得无聊!虽然人们不再准备好有意思的活动递到你面前来了,但你永远可以为自己去寻找和创造有意思的活动!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