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Forwarded from 微博精选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再谈往事,孩子出柜后这15年,爸妈变成了什么样子 source
Forwarded from 微博精选
以色列领导人呼吁黎巴嫩人民远离危险,不要成为真主党的“人盾”。这些言论似乎想表明,平民死亡和民用基础设施的破坏是以色列战争行动的非故意后果。

然而实际上,以色列军队长期以来就使用著名的“达希耶战略”,刻意将平民目标作为战术。此战略以贝鲁特真主党据点达希耶命名,旨在大规模摧毁平民基础设施,以此向敌对政府或武装组织施压。

这一策略是在以色列2006年对黎巴嫩的战争背景下形成的。当时,以色列军队对人口密集的达希耶及整个黎巴嫩发动了毁灭性攻击。根据红十字会的统计,在这场为期34天的战争中,超过1000人丧生,90万人流离失所。以色列军队摧毁或严重损坏了黎巴嫩的全部民用基础设施,包括机场、水资源、污水处理设施、电站、加油站、学校、卫生中心和医院。此外,3万座房屋被毁或严重受损。专家们认为,这种战术严重违反国际法,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针对民用基础设施都是战争罪。然而,以色列当局坚持认为这是一种合法的战争策略,有助于威慑未来对以色列的攻击。

2006年黎巴嫩战争两年后,以色列北方司令部指挥官加迪·埃森科特表示,以色列将在未来冲突中继续使用这一战略。“在(达希耶)发生的事情……将会发生在每个攻击以色列的村庄,”他说。“我们会对这些地区施加不成比例的武力,造成巨大破坏。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些不是平民村庄,而是军事基地。” 他道:“这不是建议,这是一个计划,并已获得批准。”计划确实被执行了。在随后的几年里,这一战略在黎巴嫩以外的地区——特别是在加沙,反复被应用。例如,2008年,以色列在加沙开展的“铸铅行动”中明显使用了这一战略,导致1400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其中包括300名儿童。联合国战后调查团的戈德斯通报告指出,以色列士兵“故意对平民,包括妇女和儿童,施加残酷、非人道和有辱人格的待遇……以恐吓、威吓和羞辱他们”。报告还详细描述了以色列军队系统性地摧毁了加沙的民用基础设施,包括面粉厂、农场、污水处理厂、水设施和住宅楼。事实上,报告指出,在行动的最后三天,以色列士兵“系统性地摧毁民用建筑”,尽管他们知道即将撤退。

2012年,以色列的“防御之柱”行动,同样针对加沙的民用基础设施,以色列军队摧毁或严重破坏了382座民宅,其中包括在纳塞尔区的空袭,导致12人死亡,其中包括5名儿童。以色列军队还摧毁或损坏了桥梁、体育设施、银行、医院、媒体办公室、农场和清真寺。2014年的“保护边缘行动”,造成超过2000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其中包括1400名平民。这次行动也遵循了“达希耶战略”。以色列火箭和迫击炮袭击了“学校和房屋等民用建筑和基础设施,造成约2500万美元的直接损失”。总计有1.8万个住房单位被损坏或摧毁。以色列军队还攻击了加沙的水、卫生、电力和医疗基础设施。目前,以色列在加沙的持续军事行动展示了“达希耶战略”的最严重形式。自10月7日以来,以色列通过大规模军事打击加沙的平民人口和基础设施,以期威慑哈马斯,造成了一场仅次于1948年“灾难”的人道灾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以色列军队几乎摧毁了加沙所有的平民基础设施。

如今,令人悲痛的是,“达希耶战略”已回到最初构思的地区——贝鲁特的达希耶。以色列不仅继续对达希耶和整个黎巴嫩实施空袭,还启动了地面入侵。死亡人数已超过1000人,整个整个的社区被摧毁,而以色列军方所谓的“有限、局部、精准”行动看不到结束的迹象。以色列再一次实施“达希耶战略”,对整个平民人口发动战争,完全无视国际法和人权。以色列被允许将平民生活的彻底破坏作为军事目标,从黎巴嫩开始,然后在加沙多次重复,再次回到黎巴嫩,且完全逍遥法外,这令人痛心地提醒了我们,地区人民的生命被严重贬值和非人化。他们的生命似乎如此微不足道,以至于“达希耶战略”这种对国际法和道德的公然攻击并未被谴责,反而被领导全球社会的国家——以色列的西方盟友和支持者,视为实现地区稳定的合法途径。

全球大多数国家,对以色列在加沙和黎巴嫩针对民用基础设施的攻击深表批评。然而,以色列在西方的伙伴,不仅在物质上还在意识形态上支持这些行动。即使当以色列当局声称通过“升级”战争——意即杀害和伤害平民、使他们的居住环境不可居住——来“缓和局势”时,这些国家也点头表示认可。以色列在过去二十年间反复、公开地对不同人群使用“达希耶战略”,却未受到任何正式制裁,这再次证实了那些自诩为自由秩序守护者的国家和领导人,实际上严重背离自由秩序的根本精神。悲哀的是,全球领导人的虚伪意味着,以色列在现在或可以预见的未来,缺乏任何将这种残酷、非法和非人道的策略丢入历史垃圾堆的动机。除非全球人民站起来向他们的领导人施压,要求结束以色列的种种暴行,否则黎巴嫩、巴勒斯坦和整个地区的平民,将继续在“达希耶战略”下遭受苦难与死亡。

#以军对黎巴嫩首都连发11次袭击# #黎巴嫩遭以色列空袭超15万人逃离#

【网评】我不幻想内塔尼亚胡政权,利库德集团,极右派犹太人,西方各国基督教内的锡安主义者醒悟。我只还带一点点幻想——即幻想那些拥护自由・民主・人权,却支持以色列长年做法的国内人士会质疑一下自己是不是无知。 source
Forwarded from 微博精选
以色列领导人呼吁黎巴嫩人民远离危险,不要成为真主党的“人盾”。这些言论似乎想表明,平民死亡和民用基础设施的破坏是以色列战争行动的非故意后果。

然而实际上,以色列军队长期以来就使用著名的“达希耶战略”,刻意将平民目标作为战术。此战略以贝鲁特真主党据点达希耶命名,旨在大规模摧毁平民基础设施,以此向敌对政府或武装组织施压。

这一策略是在以色列2006年对黎巴嫩的战争背景下形成的。当时,以色列军队对人口密集的达希耶及整个黎巴嫩发动了毁灭性攻击。根据红十字会的统计,在这场为期34天的战争中,超过1000人丧生,90万人流离失所。以色列军队摧毁或严重损坏了黎巴嫩的全部民用基础设施,包括机场、水资源、污水处理设施、电站、加油站、学校、卫生中心和医院。此外,3万座房屋被毁或严重受损。专家们认为,这种战术严重违反国际法,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针对民用基础设施都是战争罪。然而,以色列当局坚持认为这是一种合法的战争策略,有助于威慑未来对以色列的攻击。

2006年黎巴嫩战争两年后,以色列北方司令部指挥官加迪·埃森科特表示,以色列将在未来冲突中继续使用这一战略。“在(达希耶)发生的事情……将会发生在每个攻击以色列的村庄,”他说。“我们会对这些地区施加不成比例的武力,造成巨大破坏。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些不是平民村庄,而是军事基地。” 他道:“这不是建议,这是一个计划,并已获得批准。”计划确实被执行了。在随后的几年里,这一战略在黎巴嫩以外的地区——特别是在加沙,反复被应用。例如,2008年,以色列在加沙开展的“铸铅行动”中明显使用了这一战略,导致1400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其中包括300名儿童。联合国战后调查团的戈德斯通报告指出,以色列士兵“故意对平民,包括妇女和儿童,施加残酷、非人道和有辱人格的待遇……以恐吓、威吓和羞辱他们”。报告还详细描述了以色列军队系统性地摧毁了加沙的民用基础设施,包括面粉厂、农场、污水处理厂、水设施和住宅楼。事实上,报告指出,在行动的最后三天,以色列士兵“系统性地摧毁民用建筑”,尽管他们知道即将撤退。

2012年,以色列的“防御之柱”行动,同样针对加沙的民用基础设施,以色列军队摧毁或严重破坏了382座民宅,其中包括在纳塞尔区的空袭,导致12人死亡,其中包括5名儿童。以色列军队还摧毁或损坏了桥梁、体育设施、银行、医院、媒体办公室、农场和清真寺。2014年的“保护边缘行动”,造成超过2000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其中包括1400名平民。这次行动也遵循了“达希耶战略”。以色列火箭和迫击炮袭击了“学校和房屋等民用建筑和基础设施,造成约2500万美元的直接损失”。总计有1.8万个住房单位被损坏或摧毁。以色列军队还攻击了加沙的水、卫生、电力和医疗基础设施。目前,以色列在加沙的持续军事行动展示了“达希耶战略”的最严重形式。自10月7日以来,以色列通过大规模军事打击加沙的平民人口和基础设施,以期威慑哈马斯,造成了一场仅次于1948年“灾难”的人道灾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以色列军队几乎摧毁了加沙所有的平民基础设施。

如今,令人悲痛的是,“达希耶战略”已回到最初构思的地区——贝鲁特的达希耶。以色列不仅继续对达希耶和整个黎巴嫩实施空袭,还启动了地面入侵。死亡人数已超过1000人,整个整个的社区被摧毁,而以色列军方所谓的“有限、局部、精准”行动看不到结束的迹象。以色列再一次实施“达希耶战略”,对整个平民人口发动战争,完全无视国际法和人权。以色列被允许将平民生活的彻底破坏作为军事目标,从黎巴嫩开始,然后在加沙多次重复,再次回到黎巴嫩,且完全逍遥法外,这令人痛心地提醒了我们,地区人民的生命被严重贬值和非人化。他们的生命似乎如此微不足道,以至于“达希耶战略”这种对国际法和道德的公然攻击并未被谴责,反而被领导全球社会的国家——以色列的西方盟友和支持者,视为实现地区稳定的合法途径。

全球大多数国家,对以色列在加沙和黎巴嫩针对民用基础设施的攻击深表批评。然而,以色列在西方的伙伴,不仅在物质上还在意识形态上支持这些行动。即使当以色列当局声称通过“升级”战争——意即杀害和伤害平民、使他们的居住环境不可居住——来“缓和局势”时,这些国家也点头表示认可。以色列在过去二十年间反复、公开地对不同人群使用“达希耶战略”,却未受到任何正式制裁,这再次证实了那些自诩为自由秩序守护者的国家和领导人,实际上严重背离自由秩序的根本精神。悲哀的是,全球领导人的虚伪意味着,以色列在现在或可以预见的未来,缺乏任何将这种残酷、非法和非人道的策略丢入历史垃圾堆的动机。除非全球人民站起来向他们的领导人施压,要求结束以色列的种种暴行,否则黎巴嫩、巴勒斯坦和整个地区的平民,将继续在“达希耶战略”下遭受苦难与死亡。

#以军对黎巴嫩首都连发11次袭击# #黎巴嫩遭以色列空袭超15万人逃离#

【网评】我不幻想内塔尼亚胡政权,利库德集团,极右派犹太人,西方各国基督教内的锡安主义者醒悟。我只还带一点点幻想——即幻想那些拥护自由・民主・人权,却支持以色列长年做法的国内人士会质疑一下自己是不是无知。 source
Forwarded from 小红书精选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盲人第一视角记录:和视障小伙伴一起出行 source
Forwarded from 微博精选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10月9日,影视飓风发布《清晰度不如4年前!视频变糊是你的错觉吗?》科普了视频平台为了降低流量费用支出。通过降低视频码率,改变编码格式等方式,压缩博主上传的视频画质。在视频中Tim表示,这种压缩视频画质的方法,已经影响了博主的内容表达。截至9日中午,该视频在B站获得超过40万播放。

9日14点38分影视飓风发博称:“因为多方原因,有关清晰度的视频只能全网下架了,我们仍然希望互联网技术可以不断演进,让大家看到更清晰的视频。 ” source
Forwarded from 微博精选
女双和女的谈:直女装姬
女双和男的谈:爱男姐 男宝妈
男双和男的谈:厌女男同
男双和女的谈:骗婚骗子宫的男同

双谈恋爱:你们双能不能自我消化啊,我不想对象的比/掉沾了另一个性别
双真自我消化了:
女双和女双谈/男双和男双谈:你们不就是女同/男同吗
女双和男双谈:这是中文吗/你们不就是异性恋装什么性少数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如果你怀疑对方说谎的话就说出来,如果对方因此惊慌失措,那TA显然就是心里有鬼?真可少给点这种建议吧!我曾经受到过严重的心理创伤,留下了一被冤枉就惊慌失措的后遗症。总是有听信了这种“建议”的人把大大小小各种我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诬陷给我,让我吃足了苦头。

楼主补充:既然这条帖子火了,那我想再强调一次 —— 很多受过精神创伤的人、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人、和注意力障碍自闭谱系等神经多元谱系的人,都会频繁表现出那些所谓的“明显在说谎”的特征,包括结巴、眼神躲闪、心神不定、提高嗓门儿、坐立不安... 特别是在我们感到紧张不安的时候。而被冤枉、担心无辜受罚,又正是极度“令人紧张不安”的情况。我恳求大家,在认定别人“明显在说谎”之前请认真想一想你的依据是否真的有道理。 source
Forwarded from 微博精选
刚在小区帮一个阿姨取了7个快递,阿姨说最近买了东西一直没收到,自己一查才发现在丰巢柜子里,六七个全部超时了。阿姨年纪已经很大了,扫码取件这种基本的她知道,但付丰巢超时违约金这步就有点不明白了,阿姨搞不懂急的满头大汗,怕耽误我的事让我先取。

我一步步教阿姨的时候,才发现快递柜的适老做的有多狗屎。一个屏幕左右两边各一个码,左边直接付款,右边扫码下载软件,阿姨经常扫错扫到右边然后跳到软件商场界面,一头雾水干着急。我告诉阿姨扫左边直接付款,没想到扫出来最推荐的默认方式是某东支付,阿姨又不小心点了确认,然后跳到某东金融的界面,阿姨很担心自己的钱被搞走,更急了。

然后只能重扫,她有6个快递超时,这个过程就进行了6次,在我这个年轻人的指导下弄了快五分钟,取完之后不住地拉着我的手说谢谢,而我看到的只有人老去后的辛酸。

丰巢,让你们把柜子放进小区,是用户给你们脸,赏你们一碗饭吃。不奢求你们低声下气把衣食父母当爹供起来,但你们能不能别给用户添堵?花里胡哨的界面一堆,层出不穷的金融推广,你只是一个存东西的柜子,还真把自己当用户的爹了?

人都会老,科技发展如果不想适老,那我的意见是就不如不发展,回到最初的送货上门,慢点我也愿意等。

【网评】我不理解,我跟蜂巢没有签订过商业契约,它凭什么向我收取过时费用。

【网评】想起来我爹用支付宝买东西,买完了说自己余额的钱没少,他怕没买上找我给看看,我发现他不知道啥时候开了花呗,用花呗支付的,要是我不发现,你觉得他会知道花呗要还款吗?

【网评】真的很想吐槽现在的借贷推广,感觉任何一个app都有借贷功能,有时候手指不小心碰到某个按钮就跳转到贷款页面,吓都吓死。比如扫个停车优惠码(吃饭的店提供的)都会跳转到贷款办理页面

【网评】你别说老年人了,丰巢刚入住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扫码扫哪里取件。一通操作又是绑定身份信息又是拍身份证正反面,最后注册成了派件员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一段关于“过去到底有没有性少数”的讨论】

甲:我想问一下所有在2000年之前上过学的人,你那个时候有没有同学和你说什么“自己出生在了错误的身体里所以想要变性”那一套?没有吧?我也没。

乙:我是1999年高中毕业的。我们学校有个同学叫韦恩。韦恩是同性恋。他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同性恋的人。他太明显了。他没有办法隐藏自己的身份。更糟糕的是,他是黑人。在学校里,黑人再加上同性恋,这种身份组合太容易太容易被霸凌了。很多白人学生取笑嘲弄他,就连黑人同学也不放过他。本来黑人同学有一个小团体,他可以在那里受到一定的援助的,但因为他是同性恋,黑人同学的小团体也不接纳保护他。我们几个在戏剧社团的学生有时候会帮韦恩说几句话,但也就是偶尔有时候而已。

乙:每天上学,韦恩都遭到霸凌。直到有一天,韦恩再也忍不了了,他在吃饭的时候用吃饭的托盘打了回去。我其实当时坐得很近,是可以帮助韦恩的,但我太震惊了,我没有来得及说任何话。我甚至自己都不相信,韦恩真的有一天会打回去。我一直记得那一天,韦恩打回去了,用吃饭的托盘打了那个一直欺负他的人。虽然那个一直欺负他的人也只是受了表皮擦伤而已。

乙:在打回去之前,韦恩求助过。他向老师求助过。他向校长求助过。他告诉过那些霸凌他的人,让他们停手。韦恩做了一切你觉得应该做的事情。没有用。只有打回去有用了。霸凌他的人停手了。但是,一周之后,韦恩被学校开除了。而霸凌他的人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乙:对,你说的对。那时候没有人在学校里说自己是跨性别。因为当你公开自己是性少数的时候,所有人都会霸凌你。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会来帮你。

丙:我是1990年高中毕业的。我们班上有一个男生,他受到了很严重的霸凌,霸凌的人说他是同性恋。所有这一切只是因为他喜欢画眼线。对,没有别的。甚至据我的了解,他不是同性恋,也不是跨性别。他就是喜欢化个淡妆,喜欢打扮。但对霸凌他的人来说,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丙:后来我去了一个比较开放包容的大学。在那里我遇到了很多性少数,包括跨性别,包括同性恋,包括双性恋。离开了对性少数非常不友好的高中,我也终于可以安全地可以开始探索我自己的性别和性向了。后来我知道了我们高中同学里其实有不少性少数同学的。这个“后来”,我指的是二十年之后。

丁:小学的时候,很多同学聚在一起打我,说我是“死铁T”。实际上我那时候只是因为被霸凌而不得不用“男孩子气”来保护自己而已。我不是铁T。

丁:那时候我们全家都会逼迫我的跨性别弟弟穿裙子,因为TA们觉得“女孩当然必须要穿裙子”,TA们还会拿“不喜欢穿裙子”取笑他。我弟弟叫杰克。他2001年高中毕业。在那时候,我们这些人为了生存下来受了很多很多苦。我们当中还有一些人,因为这些苦难而永远离开了我们。

戊:如果你在英国的话,那时候是有一条法律专门禁止在学校里正面谈论「同性恋」的。说是不许正面谈论同性恋,但其实所有的性少数都归在这个「同性恋」的下面,都不许正面谈论。那时候的学生也很难上网。看电视上的话,要么没有性少数,要么就是把性少数刻画成负面的邪恶的形象。那时候我们性少数大概只有三个大类可以选,要么是男同性恋(会强奸别人、悲剧一生、早早死于艾滋),要么是女同性恋(会强奸别人、还很丑很坏),要么是变性人妖(其实就是男同性恋,但更可笑)。

戊:楼上几位提到的霸凌,我都经历过。另外,我因为社会的不接受和对自我的不了解,产生了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我直到28岁才发现自己是双性恋,39岁才发现自己是性别酷儿。很长时间里,我一直在努力尝试做一个“正常的女人”,但无论如何都做不到,这一切严重毁坏了我的心理健康。

戊:1995年左右的时候,我记得有一位作家和演员,她自述说自己是“放进了男人身体里的拉拉”。我一下就联想到了我自己,我自己是和她相反,更像是“放进了女性身体的gay”。但我又不能确定,因为那时候大家只知道“变性人”是男的变女的,没有我这种情况的。这混乱和无助,让我非常的痛苦。

戊:回到之前的问题,为什么20年前没有跨性别小孩出柜?因为我们的家长、老师、同学、都不会允许我们偏离任何“正常”。连我们自己都不敢,因为我们看不到任何身边的人胆敢偏离“正常”,我们只能把我们真实的想法深深埋回心底。

己:我是1996年高中毕业的。我在学校里遇到的第一个对我表达出善意的人,是一个有点笨拙但很出色的人,TA把我带回了TA家里,还让我和TA的姐姐认识了。TA的姐姐和我一样是拉拉。TA比我高几个年级,很快就毕业了,但我一直和TA的姐姐保持联系。对了,TA(他)高中毕业就立即性别转换了。他从来没有在高中里讲过自己是跨性别的事情,因为在我们高中这会被霸凌到死的。他是跨性别。

庚:我是2010年高中毕业的。我们当时有个同学是拉拉。因为很多家长抗议说“自己的女儿和这个学生在一起不安全”,所以她被学校禁止使用更衣室。也就是说,她没办法上体育课,她没办法出演学校排练的戏剧,她没办法参与任何需要过夜的集体活动。我们学生联合起来和老师说我们不介意她用更衣室,但老师就是不允许她用。我们全年级的同学看到了她遭到的一切,没有人敢出柜。直到毕业两年后,我们这一级60个学生中,陆陆续续有9个学生出柜了。我们当中有5个是跨性别。

https://www.tumblr.com/emotionalhimbo/723752893557145600/graduated-hs-in-2010-from-a-private-high-school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请注意,并不是“即使被边缘化的群体讲述别的群体的遭遇时,也要以TA们说的为准”,而是“倾听被边缘化群体讲述自己/自己的社群遭到了怎么样的压迫并从中学习”。

并不是“找到那个遭到社会压迫最深重的人,然后所有事情都听TA的”,而是“讨论到某个公正相关的议题的时候,应该先去找受到此议题影响的人和社群,倾听TA们的声音”。

并不是“关于某个公正相关的议题,无论遭此议题影响的人讲什么都要听,不许有不同意见”,而是“没有相关经历的人应该先听有相关经历的人的叙述,这样才能了解事实,全面认识这个问题,然后才能思考”。

被边缘化的群体并不是无所不知的。而且被边缘化的群体互相之间、或群体内部之间也有各种不同的经历和见解。我们要互相倾听、互相了解,不要被偏见蒙蔽、也不要放弃思考。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那我们就能慢慢推动改变,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为公正。 source
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患有小儿麻痹症,并在18岁那年遭遇严重车祸,伤及脊柱和骨盆。在车祸恢复期间,弗里达开始画画。她直面自己的身体障碍,将自己的身体上的障碍和疾病转化为了艺术。支撑脊柱的医疗塑身衣、脊柱的伤口、轮椅在弗里达的画作中经常出现。弗里达曾经说过:我画的是我自己的现实。 source
2025/07/13 13:24:32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