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TCHECKLAB Telegram 264
【曲解科學報導】

網上流傳截圖,曲解《科學》雜誌就減少空氣污染和全球暖化關係的報導,屬誤導內容 ⚠️

💬 網傳說法

2024年1月起,網上流傳截圖宣稱《科學》(Science)雜誌於2022年7月刊載的文章觀點為「中國發展清潔能源,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並將報導中科學家稱「現在更需要硫酸鹽顆粒的排放」解讀為「現在需要燒煤發電」。

在Google搜尋圖中文字,可發現截圖內容出自2024年1月10日在「網易」發佈的文章,該圖在「今日頭條」、微博、FB及X(前稱Twitter)等多個網絡平台流傳。

有FB用戶在多個群組發佈及轉載有關帖文,包括「沉默之聲公開群組」及「香港漢奸活動觀察小組 3.0」等。

🔎 《科學》報導並無指責中國

網傳截圖指該篇《科學》的文章題為〈矛盾的是,更清洁的空气正在加剧全球变暖〉,惟上述「網易」文章未有提供連結。

在Google搜尋相關字眼,可找到《科學》雜誌於2022年7月20日發佈的報導。文章以英語寫成,透過Google翻譯為簡體中文,文章標題、副題及配圖與網傳截圖相同。

該篇報導指出,燃燒煤炭及汽油會釋放出溫室氣體,但同時排出反射陽光、為地球降溫的污染粒子,抵銷部分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報導亦引述氣候科學家估計,由於空氣污染持續減少,未來暖化將繼續增長。

報導提到,近年降低或消除有關污染物的技術逐漸由北美及歐洲傳至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的空氣污染於2010年才開始減少。此為全文唯一提及中國的句子,文中無指責中國發展潔淨能源而令氣候變化加劇。

文章亦明確指出「不是要繼續污染,而是需要加倍努力減少溫室氣體」,並引述另一名專家表示「空氣污染會殺人,我們需要潔淨空氣」。

🔎 有科學家建議地球工程

網傳截圖提到文中「一些科學家信誓旦旦地稱,現在更需要硫酸鹽顆粒的排放,也就是現在需要燒煤發電。」

翻查《科學》報導最後一段,前美國太空總署氣候科學家漢臣(James Hansen)認為減少排放的速度不足以達到他及其他科學家要求的標準,因此他認為解決方法是在大氣層中的平流層釋放硫酸鹽粒子,製造覆蓋全球的反射性薄霧,從而降低溫度。

報導描述此想法具爭議,並無提及需要燒煤發電,網傳截圖曲解有關建議。

🔗 完整報告︰ factchecklab.org/20240222
⛽️ 訂閱支持︰ factchecklab.org/subscription



tgoop.com/factchecklab/264
Create:
Last Update:

【曲解科學報導】

網上流傳截圖,曲解《科學》雜誌就減少空氣污染和全球暖化關係的報導,屬誤導內容 ⚠️

💬 網傳說法

2024年1月起,網上流傳截圖宣稱《科學》(Science)雜誌於2022年7月刊載的文章觀點為「中國發展清潔能源,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並將報導中科學家稱「現在更需要硫酸鹽顆粒的排放」解讀為「現在需要燒煤發電」。

在Google搜尋圖中文字,可發現截圖內容出自2024年1月10日在「網易」發佈的文章,該圖在「今日頭條」、微博、FB及X(前稱Twitter)等多個網絡平台流傳。

有FB用戶在多個群組發佈及轉載有關帖文,包括「沉默之聲公開群組」及「香港漢奸活動觀察小組 3.0」等。

🔎 《科學》報導並無指責中國

網傳截圖指該篇《科學》的文章題為〈矛盾的是,更清洁的空气正在加剧全球变暖〉,惟上述「網易」文章未有提供連結。

在Google搜尋相關字眼,可找到《科學》雜誌於2022年7月20日發佈的報導。文章以英語寫成,透過Google翻譯為簡體中文,文章標題、副題及配圖與網傳截圖相同。

該篇報導指出,燃燒煤炭及汽油會釋放出溫室氣體,但同時排出反射陽光、為地球降溫的污染粒子,抵銷部分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報導亦引述氣候科學家估計,由於空氣污染持續減少,未來暖化將繼續增長。

報導提到,近年降低或消除有關污染物的技術逐漸由北美及歐洲傳至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的空氣污染於2010年才開始減少。此為全文唯一提及中國的句子,文中無指責中國發展潔淨能源而令氣候變化加劇。

文章亦明確指出「不是要繼續污染,而是需要加倍努力減少溫室氣體」,並引述另一名專家表示「空氣污染會殺人,我們需要潔淨空氣」。

🔎 有科學家建議地球工程

網傳截圖提到文中「一些科學家信誓旦旦地稱,現在更需要硫酸鹽顆粒的排放,也就是現在需要燒煤發電。」

翻查《科學》報導最後一段,前美國太空總署氣候科學家漢臣(James Hansen)認為減少排放的速度不足以達到他及其他科學家要求的標準,因此他認為解決方法是在大氣層中的平流層釋放硫酸鹽粒子,製造覆蓋全球的反射性薄霧,從而降低溫度。

報導描述此想法具爭議,並無提及需要燒煤發電,網傳截圖曲解有關建議。

🔗 完整報告︰ factchecklab.org/20240222
⛽️ 訂閱支持︰ factchecklab.org/subscription

BY Factcheck Lab 事實查核實驗室




Share with your friend now:
tgoop.com/factchecklab/264

View MORE
Open in Telegram


Telegram News

Date: |

How to Create a Private or Public Channel on Telegram? Ng, who had pleaded not guilty to all charges, had been detained for more than 20 months. His channel was said to have contained around 120 messages and photos that incited others to vandalise pro-government shops and commit criminal damage targeting police stations. How to build a private or public channel on Telegram? How to Create a Private or Public Channel on Telegram? Some Telegram Channels content management tips
from us


Telegram Factcheck Lab 事實查核實驗室
FROM Amer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