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过去 5 年,每一次苹果新产品评测解禁,我第一个看的,一定是 The Verge 的视频。

但每一次,我都需要在 YouTube 的搜索栏搜索,The Verge + 产品名称,才能看到我想要的视频。

即便我订阅了 The Verge,YouTube 在首页上推给我的,永远是 iJustine,以及我甚至都没订阅的 MKBHD。

背后的商业逻辑不难理解。谷歌当然有动力打压那些传统的、成建制的媒体公司,培养独立的 YouTuber。

但在这个过程中,那些遗失的好传统,好制作,好方法论,就挺令人惋惜的。

以及,同样的事情当然也发生在每一个算法主导的内容平台上。
Uber 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陌陌的唐岩曾经开着一辆宾利去接单。

这就是 Travis Kalanick 创办 Uber 的初衷:为闲置供给对接需求,并促进交流。Uber 不只是一个打车软件,更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社区」,不是来赚你那几个臭钱的。

到 2015 年,第一批「全职网约车司机」出现,有人开始不满意了。当时 IT 公论讨论过这件事。

某种程度上,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批创业者,都并不知道「真实世界」的全貌。孙正义的钱太好拿了。

但他们的公司,想做大规模,都必须进入「真实世界」。

https://mp.weixin.qq.com/s/pPwBAMOFq22YNBgVFtyFNg
10 年前的今天,我走入这个「没有史蒂夫·乔布斯的世界」。但在这 10 年的每一天,他都在改变着我的生活。

他改变了我听音乐的方式、连接世界的方式、工作与创造的方式、被动画电影打动的方式。他甚至改变了我穿的鞋:这双 New Balance 992,正是参考了乔布斯的意见,设计出的产品。

我走过的路,所做的事,信奉的价值,都与乔布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浑身上下,充满了受他影响的痕迹。

https://jesor.me/2021/world-without-steve-jobs/
我做媒体这一行这么久,见过的媒体老师也不少了。

就如果说普通人的 ego 是 100,媒体老师基本是人均 250。我个人的话,刚毕业那会儿大概是 580,现在,大概是 200 吧。

但在我跟小何交流的过程中,他的 ego,大概最多只有 10。就一起吃完饭喝完咖啡能在地铁口鞠躬告别的人,我这辈子也就碰到过他一个。

都说做自媒体,第一是要脸皮厚。接商单就接商单,不寒颤,对吧?有人骂,忍忍就过去了。但脸皮薄的人就是不行,商单也必须每一个都认真策划,全力执行。

把商单做成这个效果,说惊天地泣鬼神,那是夸张。但至少跟同行对比,属于是把天花板捅出个窟窿的水准。

我以前也是个脸皮薄的人,生活的现实让我脸皮越来越厚了。但至少还有人脸皮薄,真让人觉得挺好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v411M7Rs
今年,是苹果开始造「笔记本电脑」的 30 周年。在这 30 年的历史中,前 15 年,苹果推出了一系列形态各异的 PowerBooks、iBooks,从黑白屏幕到彩色大屏,从不能连接网络到配备 Wi-Fi,产品飞速进化。

但自 2006 年,乔布斯推出 MacBook Pro 之后,苹果尝试了一系列创新,但都宣告失败。

又是 15 年过去,它最终回到原点。

https://mp.weixin.qq.com/s/_akIu4vzbPS1zcOAU2wqvw
Steven Levy 采访了 Greg Joswiak、John Ternus 和 Johny Srouji,他相信,Johny Srouji 已经在偷偷取代 Jony Ive,为苹果产品加入最重要的「秘制酱汁」。

在采访中,Johny Srouji 表示,为苹果设计芯片,对芯片设计师来说,是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因为你知道你的芯片会用在什么产品里,可以和硬件、软件团队直接进行沟通,调整设计。对 Srouji 来说,唯一的限制,只有「物理定律的限制」。

https://www.wired.com/story/plaintext-inside-apple-silicon/
今天 T1 - DK 的这场比赛上,解说「记得」 cue 了这篇文章。

这是 5 年前我呆过的团队里的朋友写(翻译)的,当时我就读过。

5 年之后再读,显然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688785
对小孩子来说,「守护神奇」很重要。但我觉得,对成年人来说,只有知道了「神奇」的背后是什么,你才会真正理解和尊重「神奇」。

就像我第一次去迪士尼,已经是接近成年的时候了。所以,早年我去迪士尼,从没戴过帽子、米奇耳朵之类的东西。直到近几年,我才开始,每次去迪士尼都买耳朵、买帽子、坚持一定要在园区里吃饭。

6000 一个月,当然是一个「剥削人」的待遇,但这竟然就已经是中国基层服务业的天花板了。如果一定要做一份「被剥削」的工作才能活下去,那至少应该做一份自己真正认同的,有价值的工作吧。

https://mp.weixin.qq.com/s/Qf2IfSu2rV-wnWA3NnFmkQ
互联网巨头们正学着如何做一家与时俱进的公司。在今年的天猫双 11 狂欢夜晚会节目单上,27 个节目首次被划分为几大部分:「团结一心、碧水蓝天、和谐家园、自信中国、公益祝福」。

https://mp.weixin.qq.com/s/bCTgE-IPnbwB9uY-ehdzHA
这个采访里,最有意思的一句话是:「游戏是人类的最终方向,过去 100 年,就是不断把现实东西往虚拟世界搬运的历史。你不觉得人在一个真实世界里实现自我,太消耗环境资源了么?游戏是让人在虚拟世界里实现自我,环保高效。」

而这正是我不看好元宇宙的原因:摩尔定律把人类宠坏了,让人类天真地认为,互联网、虚拟世界真的会加速成为「新的现实」。且不说元宇宙如何解决「这个宇宙里有一个全知全能神」的问题,光是这个「全真元宇宙」本身,就不现实。

相反,发展现实世界的技术,实现「用之不竭的能量」,「完全解放人力的工业系统」,比打造一个「全真元宇宙」简单多了……

https://mp.weixin.qq.com/s/soD2PocyA1Dch5S-yLY5oA
Red (Taylor’s Version) may be a commercial endeavor first, but that doesn’t mean it lacks an underlying artistic statement: that sometimes we must revisit our past, both the flattering and the less flattering bits, in order to get to our future. Swift won’t have any trouble finding companions for the road.

https://pitchfork.com/reviews/albums/taylor-swift-red-taylors-version/
这个答案解决了我最近的一个困扰。

大概三个月前,我得到一个机会,可以理解为半创业,也可以理解为,要不要上更高赔率的赌桌。输,大概是目前收入缩水到 1/3 的程度,赢了,最多大概可以翻到目前的 3-5 倍。

说已经下定决心不考虑,肯定是自己骗自己,特别是这几个月,赌桌上轮盘的走向,好像也确实是在往「赢」的方向走。

但认真思考之后,我还是觉得,目前我的问题,并不能靠 3-5 倍的收入解决。以及我确信,如果上了桌,焦虑会让我更痛苦。

看了这个答案,突然有点看开了。毕竟就算我上桌,赢了,也就是刚刚摸到硅谷的贫困线而已😂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4603100/answer/2204012483
不管是高华、金码,还是这种纯纯富二代,他们的中年危机,叙述上肯定凡尔赛,但那个「你天天活着到底有tm什么意思啊?」的内核,非常真实。

找个班上、买买买、拼十盒乐高,都是挣扎。每一种解药,药效都会随时间迅速递减。

最近在搞 Wozniak 的一个选题,某种程度上感受到,纯粹的「为自己而活」是什么样。

所以憋了很久,昨晚终于把一个稿子给吐出来了,甚至在写作过程中获得了一种近似「心流」的体验,算是这几个月来久违的一个好时刻。

在所有的解药里,「创造」永远的最好的。

https://mp.weixin.qq.com/s/H8hSgLOJQsJ9CgvBjCJvLA
2025/07/12 18:28:04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