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var/www/tgoop/post.php on line 3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aCache/aDaily/post/feminist_watch/-14872-14873-14874-14875-):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var/www/tgoop/post.php on line 50
女权观察@feminist_watch P.14873
FEMINIST_WATCH Telegram 14873
社会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份研究,参与研究的成年人将轮流怀抱一名婴儿,然后评价这名婴儿。研究发现,当被告知婴儿是女孩的时候,大家都会说这个孩子“娇小可爱”。而当被告知婴儿是男孩的时候,大家都会说这个孩子“结实强壮”。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成年人对婴儿体格和做各种事情(比如爬坡)的能力的预估都会显著受到婴儿性别的影响。甚至是同一个成年人对待自己不同性别的孩子都会大有不同,比如提醒孩子“别喊别闹”的频率会和孩子的性别显著相关。同时,另一则研究也发现,不同性别的孩子被要求“安静”的次数大不相同。

很显然,这些研究中的成年人对孩子的区别对待大多数都是下意识的,并非有意为之。这些并不是那种会大肆宣扬“女性就是不该说话/女性就是不行”并有意实践性别歧视的人,但Ta们会下意识地对女孩区别对待。也就是说,在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会遇到那些明目张胆的性别歧视,还会受到身边几乎所有人下意识的这种区别对待。而且当你指出这种区别对待的时候,对方甚至会说矢口否认,把这种区别对待归结为各种其它的理由。这就是我们社会给女孩们的恶劣的成长环境。

评论:我还记得有个研究,是说即使还在孕期,家长也会根据胎儿性别和肚子里的孩子以不同的态度说不同的话。

评论:我还遇到一位家长,说什么“还好我生的不是男孩子,男孩太能吃了”。几分钟后,我看到她让她还不到十岁的女儿“少吃点小心变胖”。因为我给孩子做保姆嘛,所以我见过很多家长。很多家长会随手递给男孩零食,但不让女孩要零食吃。

评论:还有一个研究,是研究人员把同一个婴儿男孩衣服和女孩衣服,然后让成年人给孩子递玩具。研究发现,当婴儿穿上女孩衣服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会倾向给孩子递毛茸茸的玩具,而当婴儿穿上男孩衣服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会倾向于给孩子递积木和小汽车。而且当研究人员把研究结果告诉参与研究的那些人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普遍表示很惊讶,表示自己从没有有意识地去区别对待不同性别的孩子。 source



tgoop.com/feminist_watch/14873
Create:
Last Update:

社会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份研究,参与研究的成年人将轮流怀抱一名婴儿,然后评价这名婴儿。研究发现,当被告知婴儿是女孩的时候,大家都会说这个孩子“娇小可爱”。而当被告知婴儿是男孩的时候,大家都会说这个孩子“结实强壮”。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成年人对婴儿体格和做各种事情(比如爬坡)的能力的预估都会显著受到婴儿性别的影响。甚至是同一个成年人对待自己不同性别的孩子都会大有不同,比如提醒孩子“别喊别闹”的频率会和孩子的性别显著相关。同时,另一则研究也发现,不同性别的孩子被要求“安静”的次数大不相同。

很显然,这些研究中的成年人对孩子的区别对待大多数都是下意识的,并非有意为之。这些并不是那种会大肆宣扬“女性就是不该说话/女性就是不行”并有意实践性别歧视的人,但Ta们会下意识地对女孩区别对待。也就是说,在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会遇到那些明目张胆的性别歧视,还会受到身边几乎所有人下意识的这种区别对待。而且当你指出这种区别对待的时候,对方甚至会说矢口否认,把这种区别对待归结为各种其它的理由。这就是我们社会给女孩们的恶劣的成长环境。

评论:我还记得有个研究,是说即使还在孕期,家长也会根据胎儿性别和肚子里的孩子以不同的态度说不同的话。

评论:我还遇到一位家长,说什么“还好我生的不是男孩子,男孩太能吃了”。几分钟后,我看到她让她还不到十岁的女儿“少吃点小心变胖”。因为我给孩子做保姆嘛,所以我见过很多家长。很多家长会随手递给男孩零食,但不让女孩要零食吃。

评论:还有一个研究,是研究人员把同一个婴儿男孩衣服和女孩衣服,然后让成年人给孩子递玩具。研究发现,当婴儿穿上女孩衣服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会倾向给孩子递毛茸茸的玩具,而当婴儿穿上男孩衣服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会倾向于给孩子递积木和小汽车。而且当研究人员把研究结果告诉参与研究的那些人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普遍表示很惊讶,表示自己从没有有意识地去区别对待不同性别的孩子。 source

BY 女权观察







Share with your friend now:
tgoop.com/feminist_watch/14873

View MORE
Open in Telegram


Telegram News

Date: |

Ng Man-ho, a 27-year-old computer technician, was convicted last month of seven counts of incitement charges after he made use of the 100,000-member Chinese-language channel that he runs and manages to post "seditious messages," which had been shut down since August 2020. But a Telegram statement also said: "Any requests related to political censorship or limiting human rights such as the rights to free speech or assembly are not and will not be considered." On Tuesday, some local media outlets included Sing Tao Daily cited sources as saying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was considering restricting access to Telegram. Privacy Commissioner for Personal Data Ada Chung told to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on Monday that government officials, police and lawmakers remain the targets of “doxxing” despite a privacy law amendment last year that criminalised the malicious disclosur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Developing social channels based on exchanging a single message isn’t exactly new, of course. Back in 2014, the “Yo” app was launched with the sole purpose of enabling users to send each other the greeting “Yo.” Members can post their voice notes of themselves screaming. Interestingly, the group doesn’t allow to post anything else which might lead to an instant ban. As of now, there are more than 330 members in the group.
from us


Telegram 女权观察
FROM Amer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