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份研究,参与研究的成年人将轮流怀抱一名婴儿,然后评价这名婴儿。研究发现,当被告知婴儿是女孩的时候,大家都会说这个孩子“娇小可爱”。而当被告知婴儿是男孩的时候,大家都会说这个孩子“结实强壮”。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成年人对婴儿体格和做各种事情(比如爬坡)的能力的预估都会显著受到婴儿性别的影响。甚至是同一个成年人对待自己不同性别的孩子都会大有不同,比如提醒孩子“别喊别闹”的频率会和孩子的性别显著相关。同时,另一则研究也发现,不同性别的孩子被要求“安静”的次数大不相同。
很显然,这些研究中的成年人对孩子的区别对待大多数都是下意识的,并非有意为之。这些并不是那种会大肆宣扬“女性就是不该说话/女性就是不行”并有意实践性别歧视的人,但Ta们会下意识地对女孩区别对待。也就是说,在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会遇到那些明目张胆的性别歧视,还会受到身边几乎所有人下意识的这种区别对待。而且当你指出这种区别对待的时候,对方甚至会说矢口否认,把这种区别对待归结为各种其它的理由。这就是我们社会给女孩们的恶劣的成长环境。
评论:我还记得有个研究,是说即使还在孕期,家长也会根据胎儿性别和肚子里的孩子以不同的态度说不同的话。
评论:我还遇到一位家长,说什么“还好我生的不是男孩子,男孩太能吃了”。几分钟后,我看到她让她还不到十岁的女儿“少吃点小心变胖”。因为我给孩子做保姆嘛,所以我见过很多家长。很多家长会随手递给男孩零食,但不让女孩要零食吃。
评论:还有一个研究,是研究人员把同一个婴儿男孩衣服和女孩衣服,然后让成年人给孩子递玩具。研究发现,当婴儿穿上女孩衣服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会倾向给孩子递毛茸茸的玩具,而当婴儿穿上男孩衣服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会倾向于给孩子递积木和小汽车。而且当研究人员把研究结果告诉参与研究的那些人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普遍表示很惊讶,表示自己从没有有意识地去区别对待不同性别的孩子。 source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成年人对婴儿体格和做各种事情(比如爬坡)的能力的预估都会显著受到婴儿性别的影响。甚至是同一个成年人对待自己不同性别的孩子都会大有不同,比如提醒孩子“别喊别闹”的频率会和孩子的性别显著相关。同时,另一则研究也发现,不同性别的孩子被要求“安静”的次数大不相同。
很显然,这些研究中的成年人对孩子的区别对待大多数都是下意识的,并非有意为之。这些并不是那种会大肆宣扬“女性就是不该说话/女性就是不行”并有意实践性别歧视的人,但Ta们会下意识地对女孩区别对待。也就是说,在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会遇到那些明目张胆的性别歧视,还会受到身边几乎所有人下意识的这种区别对待。而且当你指出这种区别对待的时候,对方甚至会说矢口否认,把这种区别对待归结为各种其它的理由。这就是我们社会给女孩们的恶劣的成长环境。
评论:我还记得有个研究,是说即使还在孕期,家长也会根据胎儿性别和肚子里的孩子以不同的态度说不同的话。
评论:我还遇到一位家长,说什么“还好我生的不是男孩子,男孩太能吃了”。几分钟后,我看到她让她还不到十岁的女儿“少吃点小心变胖”。因为我给孩子做保姆嘛,所以我见过很多家长。很多家长会随手递给男孩零食,但不让女孩要零食吃。
评论:还有一个研究,是研究人员把同一个婴儿男孩衣服和女孩衣服,然后让成年人给孩子递玩具。研究发现,当婴儿穿上女孩衣服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会倾向给孩子递毛茸茸的玩具,而当婴儿穿上男孩衣服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会倾向于给孩子递积木和小汽车。而且当研究人员把研究结果告诉参与研究的那些人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普遍表示很惊讶,表示自己从没有有意识地去区别对待不同性别的孩子。 source
tgoop.com/feminist_watch/14873
Create:
Last Update:
Last Update:
社会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份研究,参与研究的成年人将轮流怀抱一名婴儿,然后评价这名婴儿。研究发现,当被告知婴儿是女孩的时候,大家都会说这个孩子“娇小可爱”。而当被告知婴儿是男孩的时候,大家都会说这个孩子“结实强壮”。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成年人对婴儿体格和做各种事情(比如爬坡)的能力的预估都会显著受到婴儿性别的影响。甚至是同一个成年人对待自己不同性别的孩子都会大有不同,比如提醒孩子“别喊别闹”的频率会和孩子的性别显著相关。同时,另一则研究也发现,不同性别的孩子被要求“安静”的次数大不相同。
很显然,这些研究中的成年人对孩子的区别对待大多数都是下意识的,并非有意为之。这些并不是那种会大肆宣扬“女性就是不该说话/女性就是不行”并有意实践性别歧视的人,但Ta们会下意识地对女孩区别对待。也就是说,在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会遇到那些明目张胆的性别歧视,还会受到身边几乎所有人下意识的这种区别对待。而且当你指出这种区别对待的时候,对方甚至会说矢口否认,把这种区别对待归结为各种其它的理由。这就是我们社会给女孩们的恶劣的成长环境。
评论:我还记得有个研究,是说即使还在孕期,家长也会根据胎儿性别和肚子里的孩子以不同的态度说不同的话。
评论:我还遇到一位家长,说什么“还好我生的不是男孩子,男孩太能吃了”。几分钟后,我看到她让她还不到十岁的女儿“少吃点小心变胖”。因为我给孩子做保姆嘛,所以我见过很多家长。很多家长会随手递给男孩零食,但不让女孩要零食吃。
评论:还有一个研究,是研究人员把同一个婴儿男孩衣服和女孩衣服,然后让成年人给孩子递玩具。研究发现,当婴儿穿上女孩衣服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会倾向给孩子递毛茸茸的玩具,而当婴儿穿上男孩衣服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会倾向于给孩子递积木和小汽车。而且当研究人员把研究结果告诉参与研究的那些人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普遍表示很惊讶,表示自己从没有有意识地去区别对待不同性别的孩子。 source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成年人对婴儿体格和做各种事情(比如爬坡)的能力的预估都会显著受到婴儿性别的影响。甚至是同一个成年人对待自己不同性别的孩子都会大有不同,比如提醒孩子“别喊别闹”的频率会和孩子的性别显著相关。同时,另一则研究也发现,不同性别的孩子被要求“安静”的次数大不相同。
很显然,这些研究中的成年人对孩子的区别对待大多数都是下意识的,并非有意为之。这些并不是那种会大肆宣扬“女性就是不该说话/女性就是不行”并有意实践性别歧视的人,但Ta们会下意识地对女孩区别对待。也就是说,在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会遇到那些明目张胆的性别歧视,还会受到身边几乎所有人下意识的这种区别对待。而且当你指出这种区别对待的时候,对方甚至会说矢口否认,把这种区别对待归结为各种其它的理由。这就是我们社会给女孩们的恶劣的成长环境。
评论:我还记得有个研究,是说即使还在孕期,家长也会根据胎儿性别和肚子里的孩子以不同的态度说不同的话。
评论:我还遇到一位家长,说什么“还好我生的不是男孩子,男孩太能吃了”。几分钟后,我看到她让她还不到十岁的女儿“少吃点小心变胖”。因为我给孩子做保姆嘛,所以我见过很多家长。很多家长会随手递给男孩零食,但不让女孩要零食吃。
评论:还有一个研究,是研究人员把同一个婴儿男孩衣服和女孩衣服,然后让成年人给孩子递玩具。研究发现,当婴儿穿上女孩衣服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会倾向给孩子递毛茸茸的玩具,而当婴儿穿上男孩衣服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会倾向于给孩子递积木和小汽车。而且当研究人员把研究结果告诉参与研究的那些人的时候,参与研究的人普遍表示很惊讶,表示自己从没有有意识地去区别对待不同性别的孩子。 source
BY 女权观察
Share with your friend now:
tgoop.com/feminist_watch/14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