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WENJI Telegram 374
耶魯大學夏皮诺教授《法哲学》(八)

2018/6/23


更进一步地说,即便将这个问题搁置一边,如果你仔细考虑一下,即使资本越密集的长期后果是利润空间越减少是真的,但是,如果生产效率的上升比资本雇佣劳动的比率上升快,那么,利润率不一定会下降。所以如果生产效率的提升速度超过资本雇佣劳动的上升速度,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来说就是,如果不变资本相对可变资本的上升比率更大,那么实际上没有理由相信利润率会下降。

译评:解释一下这一段,教授指的是从投资比例上看,资本对技术的投入的提升比率[如从30%上升到80%]超过资本雇佣劳动的比率[如从6%上升到10%],那么,长期的利润率就仍然会上升而不是如同马克思所说的下降,教授认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依赖大量的资本投资,这些产业的利润率长期而言没有下降。

所以,这一切依赖于资本如何使得生产效率提升,而对此问题,马克思没有给出理论上的回答。这是一个实证性的问题。所以虽然马克思认为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但这个现象是否必然存在是有争议的,而他的理论完全没有就为什么这个趋势必然存在而给予回答。

他的第三个论点,竞争减少竞争者,而且因为生产变得越来越资本密集型,进入成本(译注:指新企业在某个行业成立的投入成本)会持续上升,而你又不会看到新的投资人进入这个市场(译注:这里指马克思所预言的自由竞争市场在竞争过程中变成垄断市场)。我之前给你们讲过NASA(译注:美国航天局)的挑战者号因O型圈(译注:一种高科技的密闭材料)爆炸的故事,那时没人进入这一市场,因而没有市场替代者。所以你就是独一家垄断,一个不那么高效的垄断型生产厂家,他们缺少技术革新的动力,而我们现在仍然有我们当时看到的Morton Thiokol在那个时候面临的问题。

译注:这里指的是某些投资额巨大而回报周期巨长,一般商业企业无法承受其投资风险的特定行业,如航天业,这部分无法由商业企业进行商业运作的行业,由国家承担所有风险而进行投资。这种垄断的形成是因为商业无法承受运作的周期与风险而导致的。

所以,在某种严格界定的环境中,在一系列的假定状态下,这样的(译注:指马克思所说的)论断有可能会成真。毕竟,有些行业确实非常非常小。想一想苹果电脑(译评:首先放倒IBM的其实是微软,但进入21世纪后,微软的地位逐渐被苹果所取代,所以新一代的学生只知道苹果是最大的计算机企业,而苹果与微软几乎是同时开创的企业)是从加州的一户人家的车库里开始创业的,却放倒了IBM和巨型的成熟的资本密集型电脑公司,并完全地改变了这个市场。 所以这一命题(译注:马克思的竞争导致竞争者减少因而使垄断形成而减少竞争的论断)不一定是真。
马克思的脑子里所想的只是19世纪的工业生产,如钢铁棉织等等一类的行业和企业,但是相比经济体系所将要出现的各种情况来说,这样的视野的历史局限性非常大,根本无法预测经济体的未来趋势,而且经济体中还可能有各种行业会阻止垄断的形成,而且还有一些非常小的行业,其经济规模之小使得它们能不断融入新的商家进入市场使得市场充满活力。

译评:在没有政府管制的市场中,一个规模永远无法成长的市场本身就说明该市场的需求不足够大,也就是市场前景不好,因而商家不能得到足够的投资回报,所以长期说,这样的行业会逐渐消失。顺带说一句:这样的行业,即使仅独此一家,也可能只反映其夕阳产业的特性。

而我认为,伴随你们整个成长岁月的信息技术革命就是为这一论断(译注:指新的企业会不断进入市场并保持市场活力而不是马克思所说的“竞争使得竞争者越来越少而形成垄断”的论断)进行辩护的最好的例子。

现在谈谈消费不足,或者有时候说,生产过剩,二者明显指的是一回事。这一点,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描述的话,就是说,工人阶级作为整体不能够购买他们生产出来的所有的产品。(亚当)斯密相信它,(大卫)李嘉图相信它,马克思相信它。早期的实证主义理论都部分地以此论断为真,然后试图解释它,也就是说,你的这一论断(译注:指马克思关于生产过剩的论断)貌似为实证主义的,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资本主义体系下,为了面对需求疲弱这一状况,资本总是不断寻求新的市场(译注: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谓的资本主义必然以殖民扩张为手段的帝国扩张理论)。马克思并非当时唯一一个认为资本主义市场需求疲软的一个理论家。其实,凯恩斯,就是那位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伟大的英国经济学家,还有那些指导二十世纪大萧条时期的政策的理论家,他们都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市场需求疲软是事实存在,因为消费边际递减是确实存在的。

译注:再次解释一下这里的“边际”。在商家层面,边际指的是利润,在消费者层面,边际指的是消费者感觉到的满意度。而边际消费递减指的是同一产品,每次购获得的满意度在总体上是递减的。这是经济学上的另一个概念,与商家的生产边际递减是一对概念。

凯恩斯的观点是,如果你没有钱,我给你一美元,那你一定会花掉它,但如果你有一百万美元,那么我给你一美元,你会储存起来。所以,当你陷入消费需求疲软的陷阱时,按照凯恩斯主义对衰退或消费需求不足的理论回答就是,从底层开始花钱,也就是政府通过大量的信贷促使底层消费。

译评:凯恩斯的理论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政府能够借钱给个人消费者,让他们为消费而借政府的钱,而恰恰这一点是中国政府无论如何也不会做的。中国政府面对所谓的实际经济危机的对策是把钱借给国营企业搞基建,如温家宝2009年的四万亿政府的钱注入市场,结果,导致更加严重的消费不足,因为中国政府根本不会借一分钱给私人进行消费,因为中国政府的利益与中国个体的利益是敌我关系,互相冲突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学家在中国发生经济危机后根本没有可能提供任何理论指导的原因。 西方经济学,我记得以前在国内学习的时候,老师特别说,必须有一个前提和基石,那就是,私有制为主体。言下之意,国有为主体的经济不适用西方经济学。

而这,当然,也就是小布什任期内的最后一年一集后来奥巴马任期的头一年,所作的事情,这是经典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的答案,它使得一场被称作世纪大衰退的经济状态避免发展成为实际大萧条的经济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国家借钱,然后花费在经济体中能够促使人们消费的环节,然后经济就会重新循环起来。所以,再一次地,我们看到了马克思的“慢性病似地低估政府处理问题的能力”的示例。马克思未曾想到资本主义政府能够对付木桶的短板问题或者说能够处理危机并防止危机灾害性地发展下去。所以,我想我们在前两年恰好看到了否定马克思理论的又一个生动的案例展示。



tgoop.com/lunwenji/374
Create:
Last Update:

耶魯大學夏皮诺教授《法哲学》(八)

2018/6/23


更进一步地说,即便将这个问题搁置一边,如果你仔细考虑一下,即使资本越密集的长期后果是利润空间越减少是真的,但是,如果生产效率的上升比资本雇佣劳动的比率上升快,那么,利润率不一定会下降。所以如果生产效率的提升速度超过资本雇佣劳动的上升速度,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来说就是,如果不变资本相对可变资本的上升比率更大,那么实际上没有理由相信利润率会下降。

译评:解释一下这一段,教授指的是从投资比例上看,资本对技术的投入的提升比率[如从30%上升到80%]超过资本雇佣劳动的比率[如从6%上升到10%],那么,长期的利润率就仍然会上升而不是如同马克思所说的下降,教授认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依赖大量的资本投资,这些产业的利润率长期而言没有下降。

所以,这一切依赖于资本如何使得生产效率提升,而对此问题,马克思没有给出理论上的回答。这是一个实证性的问题。所以虽然马克思认为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但这个现象是否必然存在是有争议的,而他的理论完全没有就为什么这个趋势必然存在而给予回答。

他的第三个论点,竞争减少竞争者,而且因为生产变得越来越资本密集型,进入成本(译注:指新企业在某个行业成立的投入成本)会持续上升,而你又不会看到新的投资人进入这个市场(译注:这里指马克思所预言的自由竞争市场在竞争过程中变成垄断市场)。我之前给你们讲过NASA(译注:美国航天局)的挑战者号因O型圈(译注:一种高科技的密闭材料)爆炸的故事,那时没人进入这一市场,因而没有市场替代者。所以你就是独一家垄断,一个不那么高效的垄断型生产厂家,他们缺少技术革新的动力,而我们现在仍然有我们当时看到的Morton Thiokol在那个时候面临的问题。

译注:这里指的是某些投资额巨大而回报周期巨长,一般商业企业无法承受其投资风险的特定行业,如航天业,这部分无法由商业企业进行商业运作的行业,由国家承担所有风险而进行投资。这种垄断的形成是因为商业无法承受运作的周期与风险而导致的。

所以,在某种严格界定的环境中,在一系列的假定状态下,这样的(译注:指马克思所说的)论断有可能会成真。毕竟,有些行业确实非常非常小。想一想苹果电脑(译评:首先放倒IBM的其实是微软,但进入21世纪后,微软的地位逐渐被苹果所取代,所以新一代的学生只知道苹果是最大的计算机企业,而苹果与微软几乎是同时开创的企业)是从加州的一户人家的车库里开始创业的,却放倒了IBM和巨型的成熟的资本密集型电脑公司,并完全地改变了这个市场。 所以这一命题(译注:马克思的竞争导致竞争者减少因而使垄断形成而减少竞争的论断)不一定是真。
马克思的脑子里所想的只是19世纪的工业生产,如钢铁棉织等等一类的行业和企业,但是相比经济体系所将要出现的各种情况来说,这样的视野的历史局限性非常大,根本无法预测经济体的未来趋势,而且经济体中还可能有各种行业会阻止垄断的形成,而且还有一些非常小的行业,其经济规模之小使得它们能不断融入新的商家进入市场使得市场充满活力。

译评:在没有政府管制的市场中,一个规模永远无法成长的市场本身就说明该市场的需求不足够大,也就是市场前景不好,因而商家不能得到足够的投资回报,所以长期说,这样的行业会逐渐消失。顺带说一句:这样的行业,即使仅独此一家,也可能只反映其夕阳产业的特性。

而我认为,伴随你们整个成长岁月的信息技术革命就是为这一论断(译注:指新的企业会不断进入市场并保持市场活力而不是马克思所说的“竞争使得竞争者越来越少而形成垄断”的论断)进行辩护的最好的例子。

现在谈谈消费不足,或者有时候说,生产过剩,二者明显指的是一回事。这一点,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描述的话,就是说,工人阶级作为整体不能够购买他们生产出来的所有的产品。(亚当)斯密相信它,(大卫)李嘉图相信它,马克思相信它。早期的实证主义理论都部分地以此论断为真,然后试图解释它,也就是说,你的这一论断(译注:指马克思关于生产过剩的论断)貌似为实证主义的,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资本主义体系下,为了面对需求疲弱这一状况,资本总是不断寻求新的市场(译注: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谓的资本主义必然以殖民扩张为手段的帝国扩张理论)。马克思并非当时唯一一个认为资本主义市场需求疲软的一个理论家。其实,凯恩斯,就是那位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伟大的英国经济学家,还有那些指导二十世纪大萧条时期的政策的理论家,他们都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市场需求疲软是事实存在,因为消费边际递减是确实存在的。

译注:再次解释一下这里的“边际”。在商家层面,边际指的是利润,在消费者层面,边际指的是消费者感觉到的满意度。而边际消费递减指的是同一产品,每次购获得的满意度在总体上是递减的。这是经济学上的另一个概念,与商家的生产边际递减是一对概念。

凯恩斯的观点是,如果你没有钱,我给你一美元,那你一定会花掉它,但如果你有一百万美元,那么我给你一美元,你会储存起来。所以,当你陷入消费需求疲软的陷阱时,按照凯恩斯主义对衰退或消费需求不足的理论回答就是,从底层开始花钱,也就是政府通过大量的信贷促使底层消费。

译评:凯恩斯的理论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政府能够借钱给个人消费者,让他们为消费而借政府的钱,而恰恰这一点是中国政府无论如何也不会做的。中国政府面对所谓的实际经济危机的对策是把钱借给国营企业搞基建,如温家宝2009年的四万亿政府的钱注入市场,结果,导致更加严重的消费不足,因为中国政府根本不会借一分钱给私人进行消费,因为中国政府的利益与中国个体的利益是敌我关系,互相冲突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学家在中国发生经济危机后根本没有可能提供任何理论指导的原因。 西方经济学,我记得以前在国内学习的时候,老师特别说,必须有一个前提和基石,那就是,私有制为主体。言下之意,国有为主体的经济不适用西方经济学。

而这,当然,也就是小布什任期内的最后一年一集后来奥巴马任期的头一年,所作的事情,这是经典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的答案,它使得一场被称作世纪大衰退的经济状态避免发展成为实际大萧条的经济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国家借钱,然后花费在经济体中能够促使人们消费的环节,然后经济就会重新循环起来。所以,再一次地,我们看到了马克思的“慢性病似地低估政府处理问题的能力”的示例。马克思未曾想到资本主义政府能够对付木桶的短板问题或者说能够处理危机并防止危机灾害性地发展下去。所以,我想我们在前两年恰好看到了否定马克思理论的又一个生动的案例展示。

BY 自由主义论文


Share with your friend now:
tgoop.com/lunwenji/374

View MORE
Open in Telegram


Telegram News

Date: |

The group also hosted discussions on committing arson, Judge Hui said, including setting roadblocks on fire, hurling petrol bombs at police stations and teaching people to make such weapons. The conversation linked to arson went on for two to three months, Hui said. With the “Bear Market Screaming Therapy Group,” we’ve now transcended language. Click “Save” ; Activate up to 20 bots Among the requests, the Brazilian electoral Court wanted to know if they could obtain data on the origins of malicious content posted on the platform. According to the TSE, this would enable the authorities to track false content and identify the user responsible for publishing it in the first place.
from us


Telegram 自由主义论文
FROM American